
吉林,一片浸透了無數革命者鮮血、被無數奮鬥者汗水澆灌的土地,紅色是她最厚的背景色。
當國家處于危險之中時,魯莽的長長的白色森林海洋,一條泥濘的小路将彙聚一起,走出民族獨立的光輝道路;
解放戰争期間,危機重重的吉林戰場上,一首高亢的凱歌引起共鳴,為遼申決的勝利和東北全境的解放鋪平了道路;
吉安境内"反美援朝第一渡輪"上蓋章42萬多名志願者的腳印,至今高唱着"和平、祖國、就是保護故鄉"的英雄贊頌;
在一汽總部舊址前,"第一家汽車制造廠基礎"紀念碑高聳入雲,見證了一汽一代人民"為新中國汽車工業開辟道路,努力建設工業化新中國"的誓言;
......
吉林——東北抗日聯盟的發源地,東北解放戰争的發源地,反美援助北韓,中國汽車工業的搖籃,中國新電影工業的搖籃,中國民航工業的搖籃,吉林緊跟革命先輩的腳步,觸動曆史的天空, 她的光輝曆程,都承載着中共的第一心和使命。
"三地三搖籃"吉林大地一亮紅
從長白山的頂端到松花江,吉林這片黑土地寶貴的紅色資源,承載着永不褪色的紅色記憶。
為進一步利用紅資源,延續紅血、傳播紅基因,按照黨史學習教育第二指導小組和省委部署,經過反複調研論證,我省精制形成了吉林紅資源"三地三搖籃"的總論:
- 東北抗日聯軍的發源地。9月18日事件後,不想成為國家奴隸的東北人民開始了與日本的壯麗鬥争。1931年12月,中國共産黨中央岩石中心在勞農紅衛兵和特勤局的基礎上,組建了中國共産黨上司的第一支抗日武裝力量——石紅遊擊隊。點綴火花,收集無限的力量。從1931年底到1932年夏天,許多抗日遊擊隊員誕生在我省,這些都是東北抗日聯盟的前身。1934年2月,東北抗日聯軍總司令部在臨江縣三岔牆成立,楊敬玉任總司令,史上首次提出"東北抗日聯"的名稱。我省以其重要的戰略地位,成為東北抗日聯盟的建國地,為抗日戰争的勝利作出了巨大的曆史貢獻。
東北解放戰争的發源地。1946年12月,在國民黨的瘋狂進攻下,南曼基地臨江、景餘、撫松、長白、展安(今吉安)隻剩下五個縣,形勢空前嚴峻。1946年12月14日,中共中央東北局南曼支部、南曼軍區召開"七江會議",确定堅持南曼的戰略方針。經過一番血戰,1946年12月17日至1947年4月3日,東北民主聯盟軍打赢了"四寶臨江"和"南三江"之戰,保衛了南曼,鞏固了北滿,扭轉了東北戰争,這是東北民主聯盟發動的東北解放戰争史上的第一次重大戰役。 為戰略反攻創造條件。
對北韓的反美援助。1950年10月16日,中國志願軍第42軍率先渡江從吉安到北韓,這也是第一個對北韓進行反美援助的土地征集。10月19日,中國公民志願軍的幾個部隊從吉安河、丹東江和長店江口渡過鴨綠江,在北韓作戰。11月,第9軍的幾支作戰部隊從吉安和臨江渡過鴨綠江進入北韓,參加長津湖之戰。抗美援朝戰争期間,42萬多名中國人民志願軍從吉安沖向北韓戰場,2.87萬名吉林青年參加了中國民志願軍,全省還成立了軍服加工委員會、軍食品加工委員會、炸面委員會等組織,派出專人負責快速落實人員, 裝置、場所、及時完成任務;作為中朝邊境最長的省份,我省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而成為這場大戰的重要後盾點。
中國新汽車工業的搖籃。1953年,長春建成第一家汽車制造廠,并于1956年建成投産,圓了中國兒童長期以來的造車夢想。1956年7月13日,新中國第一輛國産汽車"解放"卡車成功下線,結束了新中國無力制造汽車的曆史。1958年8月1日,新中國第一輛高檔轎車"紅旗"牌轎車在一汽研制成功,成為中國自主汽車的世界知名品牌。一汽建成投産後,不僅為新中國建設了一大批汽車,也為中國新汽車工業輸送了寶貴的經驗和一大批人才,當之無愧地成為新中國汽車工業的搖籃。
中國新電影業的搖籃。1945年10月1日,長影的前身東北電影公司在長春市紅旗街1118号成立,黨上司下新中國電影偉大而無限輝煌的曆程開始了。常音成立四年多後,其制服制度被複制到北京和上海,迅速開啟了三國有電影制片廠的時代。在新型中國電影的發展過程中,長片将電影人才、紅色思想、電影審美範式、電影類型、管理體系、電影産業等6大類電影"種子"播種"播得天花亂墜,紮根全國,為電影全鍊的發展奠定了基礎,讓中國電影綠樹成蔭。
- 中國民用航空的搖籃。1946年3月1日,東北民主聯盟航空學校(原名東北老航空學校)在吉林通化正式落成。這是中國共産黨上司的人民軍隊創辦的第一所航空學校。校期間,東北老航空學校4号搬遷,最後落戶長春。後來,根據中央軍委"先辦航空學校,再建空軍"的訓示,我軍先成立了七所航空學校,老牌航空學校的骨幹已經運到各個航空學校等有關機關。1949年11月2日,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在空軍的指導下。直到20世紀80年代,我國航空工業長期以來一直處于軍民團結的局面,是以東北老航校被譽為中國民航工業的搖籃。
英模一代樹立新時代精神"燈塔"
為了有犧牲的雄心壯志,敢于教日月換新的一天!
一百年來,在中國共産黨的上司下,吉林這片紅熱之地,孕育了一大批革命烈士和英雄模範。
楊景宇, 魏振民, 王德泰, 童長榮, 陳漢章...抗日戰争期間,白山松水、臨海雪原,随處可見戰鬥身影,到處都挺立不屈不撓的脊梁;
杜光華、馬仁興、梁世英、樸雲龍...東北解放戰争期間,黨内無數忠誠的戰士冒着槍林雨,奮力拼搏,走向勝利,為吉林解放和人民的自由而犧牲了自己的生命;
郭忠天, 徐長福, 楊寶山, 關崇貴, 高雲,...在這場抗美朝大戰争中,吉林兒童對祖國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愛國主義精神,如死、無私奉獻,用鮮血和生命鑄就了對祖國和人民的無限忠誠;
吉林英雄,英模出擊!
無論是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吉林人民都以極大的自豪感寫下了一首英雄詩,可以泣而難忘,留給我們的是勇敢無畏的"火"精神,勇往直前。
饒斌, 郭立, 姚貴生, 餘永來, 遠方, 李黃軒, 李凱軍, 金濤, 黃偉祥, 劉建新...幾代汽車人全力以赴,架上荊棘,奮發進取,勇于創造好成績,在加快發展民族汽車工業的過程中,不斷譜寫新的篇章;
袁牧之、陳伯爾、吳仁三、舒群、張新石、雷振邦、于勝山、袁乃辰、于瀾、田華、普克、梁寅、張曉天、李乾光...一群藝術家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勇于創新突破,書寫榮耀與光輝的長影。新一代"長影人"重溫曆史,立足當下,描繪未來,在展現文化自信中貢獻吉林智慧和吉林力量。
戰鬥英雄王海、張繼輝、劉玉笛、杜鳳瑞、海空衛士王偉、飛行員隊長白耀平、中國工程院士李明、太空英雄楊麗偉、翟志剛、英雄航天員費俊龍、博海生、劉伯明、荊海鵬、中國新第一位女航天員劉洋、空軍飛機旗手李光南......一位英雄和榜樣從空軍航空大學湧現出來。今天,空軍航空大學繼承并發揚了東北老牌航空學校的精神,正在為強軍的新征程争取新的面貌。
曆史,通過記憶而永恒,通過繼承而精神。
紅色基因的延續,革命精神的注入,讓吉林這片黑土地繼續奮鬥,内在的動力勇往直前。
李思光, 唐玉清, 朱光亞, 王大昭, 姜翠英, 吳學洲, 南仁東, 黃大年, 王家璇, 李宇, 姜慧琳, 于繼紅...從"兩彈一星"、載人航天、探月工程等重大科技項目,到農業科技創新和極地科技檢驗等前沿領域,每當祖國的科技事業産生新的需求時,吉林科學家總能把滿意的答複交給祖國;
于宇, 程義烏, 盧振宇, 于亞明, 公木, 王慧豔, 鄭德榮...吉林大地一大批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和教育家,引進了一個又一個重要的學術成果,培養了一批優秀人才,為吉林的振興和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劉帥帥,陳祿山,譚竹清,傅萬才,王洋虎,沈連亮,金春軒,崔光志,吳亞琴,徐振明...一個英式模範人物,用實際行動诠釋了共産黨人堅定不移的理想信念,他們的先進事迹也成為激勵全省廣大黨員幹部在精神"導航"新時代前進的精神。
繼承吉林兒童再次出發的基因
百年曆程是輝煌的;
無論是激情的燃燒,血淋淋的戰争的火年,還是忠誠的承擔,勇于探索的建設時期,黨上司着成千上萬的吉林兒童,描繪了一幅壯麗、壯麗的曆史圖景,譜寫了一首動人、壯麗的山河鬥争贊歌。
站在新時代的前列,吉林人民繼承了前人的遺産,弘揚革命傳統,從"搖籃"再開始,在實作吉林高品質發展的道路上,展現新作用,實作新突破,展現新行動。
2021年9月29日,中國一汽紅旗E-HS9純電動大型SUV在歐洲正式上市。這标志着紅旗車打開全球高端市場取得新成果,一汽新能源汽車發展實作新突破,吉林現代新車制造邁向新台階。
改革創新是寫在一汽血脈深處的基因。關鍵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民族汽車品牌崛起,新時代一汽人繼承前輩的傳統,以行業向全國彙報,産業強國高度的政治意識,努力肩負起民族品牌的振興,努力承擔自主創新的使命和責任, 向吉林汽車工業高品質發展的道路邁進。
長影老址東南20多公裡處,正在建設中的長春國際電影正在迎接它。
長春國際影視之都總占地面積1051平方公裡,核心區域包括長春城網月亮高新區,以及蓮花山生态旅遊度假區的主要區域,擴建區域包括雙陽區、豪華嶺街。未來,我們将充分發揮長影作為中國新電影産業搖籃的文化底蘊和地區豐富的生态資源優勢,打造國際化電影産業鍊基地,打造高品質發展現代服務業示範區,特别是建設生态高地, 時尚高地、數字高地,打造長春國際文化安卓爾主義創意城市。
"把精神信仰轉化為建設後的責任,接過接力棒,圓滿完成了建設一流空軍的使命。一直以來,空軍航空大學的師生們在老航空學校曆史學習的深入人心,尋找感動的曆史細節,汲取奮戰的精神前行。
近日,記者走進空軍航空大學訓練場,飛行學員們都在擂台上,模拟平台,機外動作和降落傘訓練,他們目光堅定,認真訓練,打造了一支空對空、攻防強的人民空軍戰鬥精神和實力。
"我們專注于從飛行學員的一開始就把第一絲信心投入到飛行中。空軍航空大學軍事政治工作教研室主任楊明告訴記者,作為東北老航空學校的使命,在政治思想和政治的教學中,他們注重以東北老航空學校的精神引領學生成長,繼續打造"鐵血鷹"鑄魂工程, 着力解決"為誰飛""飛向哪一個"這個根本問題。
十月深秋,美國吉林,到處都是風景,到處都是風景如畫,"紅"與"綠"相得益彰,相得益彰。
站在"兩個一百年"目标的曆史交彙點,吉林兒童傳承紅色基因,延續紅色血統,以紅色文化引領吉林綠色發展,努力描繪吉林全面振興新時代全面振興的新圖景。
來源:吉林日報 負責編輯:尹玲玲 編輯:于家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