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陳一新
10月26日上午,2021北外灘國際航運論壇新聞釋出會隆重舉行。作為綜合運輸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航運占中國國際貿易和運輸的95%以上。
近年來,我國港口規模位居世界第一,2020年,世界港口貨物吞吐量和集裝箱吞吐量位居前10位,我國港口占8座,座7席。
交通運輸部水運局副局長易繼勇表示,航運作為綜合交通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連接配接國際的重要橋梁,已占據中國國際貿易和運輸的95%以上,是重要的基礎性、引領性、戰略性和服務性産業,也是支撐中國全方位發展的重要領域。 全方位、深入、高層次的對外開放,高品質建設"一帶一路"。近年來,中國航運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一是船隊、港口規模居世界前列。截至2020年底,中國海運船隊控制能力達到3.1億噸,居世界第二位。中遠海運集團和招商局集團分别在全球綜合航運企業中排名第一和第二。中國已成為世界上海上互聯互通度最高的國家,海運服務網絡與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主要港口相連。港口規模是世界第一,2020年,世界港口貨物吞吐量和集裝箱吞吐量位居前10位,中國港口占8座,7座。
其次,航運競争力顯著增強。國際海運業全面對外開放,在全國開展、複制和推廣了一系列航運體制和政策創新,運輸便利化水準有明顯提高。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已基本建成,航運交易、航運金融保險、海事仲裁、航運及法律資訊服務等現代航運服務體系不斷完善,航運"軟實力"不斷增強。在《2020年波羅的海國際航運中心發展指數報告》中,上海國際航運中心首次跻身世界前三,全球航運資源配置能力明顯提升。大連、天津、廈門等區域航運中心呈現加速發展态勢。
三是科技創新達到世界先進水準。北鬥系統正式并入全球無線電導航系統,成為繼美國GPS和俄羅斯格洛納斯系統之後國際海事組織認可的第三個海上衛星導航系統。建成了全球規模最大、裝置最先進的洋山深水港四相全自動集裝箱碼頭,實作了自主內建創新的重大突破。港口機械、海深飽和潛水等高性能運輸裝置技術具有自主知識産權,達到世界領先水準。到2020年,共建成9個自動化集裝箱碼頭,7個在建,"連鋼創新團隊"作為時代的典範,已經出現,引領世界智能港口新潮流。
四是綠色轉型發展成效顯著。進一步推進運輸結構調整,大力發展海鐵聯運、水水轉運、直海聯運,推進集裝箱、散雜貨中長途運輸公路轉運、水運。2020年,港口集裝箱竣工687萬TEU,"十三五"期間年均增長23%。加快船舶排放控制區建設,開展港口船舶污染物接收設施建設和幹散貨碼頭粉塵專項治理,積極推進"灃海行動",鼓勵港口和船舶應用新型清潔能源,推進港口岸電建設和利用,覆寫各大港口五大重點專業泊位約75%。
五是水上安全監督和救援能力不斷提高。深入制作專項三年行動,加強水路交通風險管控。我司下發《全要素水務'大交通治理'建設工作方案》,加快推進"多元度感覺、高效協同、智能處置、優質服務"現代化、智能水路交通動态控制新格局建設。安全應急通信覆寫水準和保障能力不斷提高,船舶動态監控管理和服務更加高效。海空立體搜救體系基本建立,重點海域沉船整體救助能力和水下機械掃描作業能力全面提升。
第六,國際影響力顯著增強。中國連續16次再次入選國際海事組織甲類成員,參與國際海事合作的深度和廣度大大提高,在制定國際海事規則标準方面的發言權和貢獻顯著提高。從2019年到2020年,中國将向國際海事組織各委員會/小組委員會送出123份提案,平均每年超過60份。
七是加強疫情防控全局控制,確定工作順利進行。疫情發生以來,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和國務院聯合防控機制要求,修訂并印發船員、港口及其一線人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引,嚴格執行高危崗位人員疫情防控。應為行業中處于高風險位置的人接種疫苗。新冠肺炎爆發期間,中國各大港口始終保持正常運作,遠洋貨船晝夜不停地穿梭,保證了全球産業鍊供應鍊的穩定,展現了中國的作用。
負責編輯:徐曉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