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87歲“少年小提琴手”蘇兆富:盛世之音安以樂

不久前,在微信朋友圈中,一則音樂視訊吸引了不少廣州人的注意:視訊中,十多名滿頭花發的老年人,正在青年小提琴家黃隽的指導下聚精會神地拉着小提琴,演奏肖斯塔科維奇的《第二圓舞曲》——而就在前不久的第四屆廣東省樂隊邀請賽中,這支平均年齡70歲的樂隊,曆史性地獲得了金獎。

視訊下,許多網友詢問:這樣一支“專業的”小提琴老年樂團,難道叔叔阿姨們都是“練過的”?殊不知,這支樂隊的大部分老人實際上都是退休後才在廣州市老年幹部大學開始接觸小提琴:他們平均年齡70歲以上,其中有年屆87歲的大學退休教授,有最早一批羊城通的籌備小組成員,有“資深”計算機碼農,也有離休老幹部……他們都曾在自己的崗位上默默無聞地發光發熱,如今在退休後,又找到了一個屬于自己的新舞台。

87歲“少年小提琴手”蘇兆富:盛世之音安以樂

采訪是在鋸木室内樂團的其中一間排練室進行。這是一個不大的、約莫30平米的小空間,房子的構造呈梯形結構,盡管顯得有些局促,但卻被布置得溫馨而明亮:角落裡是一架鋼琴,一旁的展示櫃裡則放置着五隻小提琴,牆壁的内側貼着紅黃相間、複古色調的隔音闆,而在兩側的白色牆壁上,則是挂滿了“鋸木室内樂團”的各種比賽證書、影像留念還有孩子們畫的小人圖。

“鋸木室内樂團”成立的時間并不久,在廣州這個“音樂之都”,年僅4歲的鋸木室内樂團還屬于較為年輕的室内樂團,但它卻可能是廣州“年齡跨度最大”的樂團:樂團中100多名成員,包括有四個團,其中有針對學前班幼兒的,也有針對中國小生的,剩下的就是平均年齡70歲的老年樂團。

正值新年之際,廣州日報記者采訪到老年樂團的成員——87歲的蘇兆富。他向我講述了自己的青春和音樂之路,他的故事正如塞缪爾·厄爾曼在《青春》中所說:“年歲有加,并非垂老;理想丢棄,方堕暮年。”或許年輕并不是抵抗時光,隻要心中擁有生命的歡樂,擁有孩童般的天真和熱烈,那就擁有了如歌青春。

87歲“少年小提琴手”蘇兆富:盛世之音安以樂

“盛世之音安以樂,亂世之音怨以怒。”這是《禮記·樂記》中的一段話,也是蘇兆富在回想自己的音樂故事時提及的一句話。搞文學的蘇兆富有一種現實主義浪漫,他用三首旋律總結他的一生:童年時期,是一曲《黃水謠》;青年時期,是一首《馬車夫之戀》;老年時期,則是一曲沒有歌詞的古典音樂。

今年87歲的蘇兆富是鋸木老年樂團中年齡最大的一位小提琴手,盡管年事已高,但蘇兆富的精神氣卻格外飽滿:他記憶力極好,對于身邊同學們的故事、練習過的曲目名,以及典籍句子,都能信手拈來;他個性也幽默,講述起老年樂團去養老院“彙演”,結束時有院内老人混進樂團隊伍想要“逃離養老院”,一番繪聲繪色的描述,不經意間就把聽者逗樂。

蘇兆富的身上最大程度地凝聚着一名退休老人的“幸福感”和“滿足感”,他說:“我在廣州市老年幹部大學的提琴班和鋼琴班上課,我的同學是大女兒和二女兒;我的鋼琴是大女兒送的,我的小提琴是二女兒送的。”

迄今為止,蘇兆富已經退休27年了。27年來,他一直都待在廣州市老年幹部大學,不肯畢業,“畢業了又讀,畢業了又讀”。退休前的蘇兆富是廣州一高校的中文系教授,他幾乎把自己的大半生都給了三尺講台,他給孩子們講《詩經》,講《文藝美學》,他說“文藝是為人民服務的;過去我是為人民服務;退休了,我還可以換種方式為人民服務。”學校提出返聘,他幽默地說“不想占着茅坑不拉屎”,而是“想活到老,學到老”。于是,原本沒有樂理基礎的他,在老幹大學學會了彈鋼琴,緊接着又學會了小提琴,進入到鋸木室内樂團,跟随樂團的人進入到養老院、康複中心看望比自己還年長的老人,樂此不疲。

在參與過的那麼多場演出中,蘇兆富說自己印象最深的一次演出,不是在大劇院,而是在登峰街的公園裡,老人和小孩都安靜地注視着他們,他覺得古典音樂不僅是“陽春白雪”,也可以“下裡巴人”。

蘇兆富唯一需要抵抗的就是随着年歲漸長,手指機能的退化:他明顯感覺到,自己的身體似乎不如過去靈光,他的手指開始有些顫巍巍,腿腳靈活性也大不如前,為了照顧他,樂團裡大多數時候會給他隻配置設定一些簡單的旋律。是以隻要一拿起提琴,蘇兆富就會集中全部的注意力,“守”好他的那些音。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 程依倫

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 程依倫

視訊/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 程依倫

廣州日報·新花城編輯 蔡淩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