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87岁“少年小提琴手”苏兆富:盛世之音安以乐

不久前,在微信朋友圈中,一则音乐视频吸引了不少广州人的注意:视频中,十多名满头花发的老年人,正在青年小提琴家黄隽的指导下聚精会神地拉着小提琴,演奏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二圆舞曲》——而就在前不久的第四届广东省乐队邀请赛中,这支平均年龄70岁的乐队,历史性地获得了金奖。

视频下,许多网友询问:这样一支“专业的”小提琴老年乐团,难道叔叔阿姨们都是“练过的”?殊不知,这支乐队的大部分老人实际上都是退休后才在广州市老年干部大学开始接触小提琴:他们平均年龄70岁以上,其中有年届87岁的大学退休教授,有最早一批羊城通的筹备小组成员,有“资深”计算机码农,也有离休老干部……他们都曾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无闻地发光发热,如今在退休后,又找到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新舞台。

87岁“少年小提琴手”苏兆富:盛世之音安以乐

采访是在锯木室内乐团的其中一间排练室进行。这是一个不大的、约莫30平米的小空间,房子的构造呈梯形结构,尽管显得有些局促,但却被布置得温馨而明亮:角落里是一架钢琴,一旁的展示柜里则放置着五只小提琴,墙壁的内侧贴着红黄相间、复古色调的隔音板,而在两侧的白色墙壁上,则是挂满了“锯木室内乐团”的各种比赛证书、影像留念还有孩子们画的小人图。

“锯木室内乐团”成立的时间并不久,在广州这个“音乐之都”,年仅4岁的锯木室内乐团还属于较为年轻的室内乐团,但它却可能是广州“年龄跨度最大”的乐团:乐团中100多名成员,包括有四个团,其中有针对学前班幼儿的,也有针对中小学生的,剩下的就是平均年龄70岁的老年乐团。

正值新年之际,广州日报记者采访到老年乐团的成员——87岁的苏兆富。他向我讲述了自己的青春和音乐之路,他的故事正如塞缪尔·厄尔曼在《青春》中所说:“年岁有加,并非垂老;理想丢弃,方堕暮年。”或许年轻并不是抵抗时光,只要心中拥有生命的欢乐,拥有孩童般的天真和热烈,那就拥有了如歌青春。

87岁“少年小提琴手”苏兆富:盛世之音安以乐

“盛世之音安以乐,乱世之音怨以怒。”这是《礼记·乐记》中的一段话,也是苏兆富在回想自己的音乐故事时提及的一句话。搞文学的苏兆富有一种现实主义浪漫,他用三首旋律总结他的一生:童年时期,是一曲《黄水谣》;青年时期,是一首《马车夫之恋》;老年时期,则是一曲没有歌词的古典音乐。

今年87岁的苏兆富是锯木老年乐团中年龄最大的一位小提琴手,尽管年事已高,但苏兆富的精神气却格外饱满:他记忆力极好,对于身边同学们的故事、练习过的曲目名,以及典籍句子,都能信手拈来;他个性也幽默,讲述起老年乐团去养老院“汇演”,结束时有院内老人混进乐团队伍想要“逃离养老院”,一番绘声绘色的描述,不经意间就把听者逗乐。

苏兆富的身上最大程度地凝聚着一名退休老人的“幸福感”和“满足感”,他说:“我在广州市老年干部大学的提琴班和钢琴班上课,我的同学是大女儿和二女儿;我的钢琴是大女儿送的,我的小提琴是二女儿送的。”

迄今为止,苏兆富已经退休27年了。27年来,他一直都待在广州市老年干部大学,不肯毕业,“毕业了又读,毕业了又读”。退休前的苏兆富是广州一高校的中文系教授,他几乎把自己的大半生都给了三尺讲台,他给孩子们讲《诗经》,讲《文艺美学》,他说“文艺是为人民服务的;过去我是为人民服务;退休了,我还可以换种方式为人民服务。”学校提出返聘,他幽默地说“不想占着茅坑不拉屎”,而是“想活到老,学到老”。于是,原本没有乐理基础的他,在老干大学学会了弹钢琴,紧接着又学会了小提琴,进入到锯木室内乐团,跟随乐团的人进入到养老院、康复中心看望比自己还年长的老人,乐此不疲。

在参与过的那么多场演出中,苏兆富说自己印象最深的一次演出,不是在大剧院,而是在登峰街的公园里,老人和小孩都安静地注视着他们,他觉得古典音乐不仅是“阳春白雪”,也可以“下里巴人”。

苏兆富唯一需要抵抗的就是随着年岁渐长,手指机能的退化:他明显感觉到,自己的身体似乎不如过去灵光,他的手指开始有些颤巍巍,腿脚灵活性也大不如前,为了照顾他,乐团里大多数时候会给他只分配一些简单的旋律。因此只要一拿起提琴,苏兆富就会集中全部的注意力,“守”好他的那些音。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程依伦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程依伦

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程依伦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 蔡凌跃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