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唐代高僧的一首《新年》,一語雙關,更充滿禅趣

新年的到來,既令人感到一種喜悅,又覺得感慨萬千。生活中充滿了艱辛和坎坷,大家在一年四季風雨無阻地辛勤工作,雖然很多人可能無法實作年初預定的目标,但依然痛且快樂地奔波着。

青山常在、碧水長流,花兒謝了又開、草兒枯了又綠,可是人世間卻不斷地上演着各種悲歡離合的大劇。有些人離開了,就再也回不來了;有些事情錯過了,也再也無法回頭了。

很多道理平凡人無法參透,大師們也不一定說得清楚,隻有親身經曆,才能懂得其中奧妙。下面分享唐代高僧的一首《新年》,一語雙關,更充滿禅趣。

唐代高僧的一首《新年》,一語雙關,更充滿禅趣

新年

唐代:無可

燃燈朝複夕,漸作長年身。

紫閣未歸日,青門又見春。

掩關寒過盡,開定草生新。

自有林中趣,誰驚歲去頻。

唐代高僧的一首《新年》,一語雙關,更充滿禅趣

無可是唐代的一位苦吟詩僧,他與著名詩人賈島曾經在一起出家。這位大師沒有像賈島那樣,在俗世和佛門之間來回折騰,而是潛行修行,意志堅定。甚至大家都在興高采烈地過新年時,大師依然非常執着地參禅打坐。

首聯就顯得不同凡響,禅院中從早到晚都亮着燈火。年複一年,大師的身體雖然逐漸衰老,但是他對佛禅的信念卻更加堅定。無可平時很少外出,飲食起居等生活條件也非常儉樸,他的心境也很恬淡。

唐代高僧的一首《新年》,一語雙關,更充滿禅趣

當新年的鐘聲敲響時,詩人内心也湧現出一絲愉悅之情,畢竟辭舊迎新是大家共同的願望。新春來臨,就該忘記過往的那些煩惱,迎接嶄新的生活。寺院裡也香火缭繞、鐘磬聲聲,善男信女們更是絡繹不絕地來祈禱和還願,一派熱鬧的景象。

不過詩人的内心卻有些惆怅,颔聯承接首聯,表達了對時光匆匆的慨歎。詩人感覺自己的功夫尚未修煉成功,很多禅理也未了解透徹,卻從紫閣回到了青門,眼看一年眨眼間就過去了,自己似乎收獲甚微。紫閣,指仙人或隐士的居所;青門,泛指隐退之處。

唐代高僧的一首《新年》,一語雙關,更充滿禅趣

詩人回憶起這段時間自己的經曆,閉門修煉時不覺天氣變化,等到自己結束坐關時,忽然發現寒意褪盡,戶外早已春意萌芽。生活就是這樣變化多姿,冷暖交替、寒盡春來,當人們不在意到時候,忽然就感受到一份驚喜。

“掩關、開定”,是指禅者修煉的過程;“寒過盡、草生新”,一語雙關,既描述了大自然的風雲變幻,也委婉地揭示了詩人内心的轉變。在他沒有開悟的時候,内心始終焦慮和愁悶,好像始終徘徊于佛門之外。而一旦覺得頓悟,詩人的心中就仿佛注入了春天的暖流。

唐代高僧的一首《新年》,一語雙關,更充滿禅趣

紅塵中爆竹聲聲、萬家燈火,禅林裡微風習習、青燈獨照,但是詩人并不感到孤寂,反而非常享受“林中趣”。恬靜的禅房、幽深的竹徑,都讓他感到安然。

“誰驚歲去頻”,尾句充分表達出詩人不再羨慕塵世裡的繁華和熱鬧,也不會十分在意歲月的流逝。他的心中毫無挂礙,也就沒有無端的煩惱。

唐代高僧的一首《新年》,一語雙關,更充滿禅趣

無可的這首五律表達委婉,卻充滿了禅趣。詩人一年到頭苦心孤詣地進行修行,直到開定時,似乎都沒有什麼太多的收獲。可是當他看見“草生新”,立刻就覺得心中忽然有所開悟。

人生就像一棵小草,寒冬季節雖然看似枯萎,但它已經将草籽深埋于土中。等到春風拂過大地,碧嫩的小草又頑強地破土而出。人們的學習和工作也是這個道理,很多時候自己覺得花費了很多力氣,卻不見成效。其實隻要時機成熟,必然會功夫不負有心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