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莎與熊》是俄羅斯著名動畫電影,豆瓣評分為9.6。瑪莎是個淘氣的小女孩,熊是她的好朋友,瑪莎和熊相處融洽,但不如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那麼和諧。瑪莎是精力充沛的毀滅之王,使她的生活變得一團糟。
剛由熊準備的火鍋餐被瑪莎踢得一團糟,瑪莎把一群蜜蜂吸引到沉睡的熊面前,可憐的熊不得不起床為瑪莎做早餐,瑪莎對她無辜的混亂并不滿意。
這樣的瑪莎,就像我們家的"四條腿的金妖",那個永不止步的孩子。剛收拾好房間,5分鐘就進入災區,腳下沒有地方;說實話一籃子,孩子還是我習慣吃素的,小腦瓜裡無窮無盡的能量,是不是要如你說的做;

熊是瑪莎的朋友,更像是瑪莎的父親,他照顧着手邊能撿到的淘氣女孩,為她收拾殘局。雖然很難趕上女朋友,但這并不能阻止它成為一個"好爸爸"。毫不客氣地說,很多父母在淘氣的孩子面前不如熊。
<h1類"pgc-h-decimal"資料索引"01">保持冷靜:生氣但不會失控</h1>
瑪莎非常能搞砸,以至于她每天都很沮喪。但熊就像一個紳士,即使瑪莎讓它生氣,熊也一樣收拾殘局,同時繼續照顧瑪莎。就在瑪莎打亂蜂巢的時候,蜜蜂追着瑪莎來到熊的卧室,夢中的蜜蜂突然被闖入,熊隻是把蜜蜂趕走了,并沒有責怪搗亂的瑪莎,而是為瑪莎做飯。
看到這一幕,讓我想起了周末的家。爸爸想晚睡,但孩子早起早起,用各種手段讓爸爸起床。爸爸一會兒就會醒過來,他會閉上眼睛一會兒,隻是不想起床。孩子覺得自己很窮,沒有人陪,父親覺得很痛苦,他甚至沒有機會睡懶覺。
孩子的麻煩程度遠不如瑪莎,但爸爸的表現卻比熊差得多。孩子隻是想讓父親和他一起玩,父親不願意犧牲睡眠時間,兩個人如此對峙,有時還會以父親發怒而告終。
熊和瑪莎在一起也會生氣,但熊不會失控,不會對瑪莎大喊大叫,真正實踐育兒專家倡導的"不急不咆哮育兒"。其實很多時候,孩子發脾氣,隻是感情上的對抗,根本無助于解決問題。
根據一項針對10萬個數量級的研究,在中國,20.6%-32.5%的兒童經曆過不同程度的身體暴力,15.4%-23.7%的兒童經曆過不同程度的情感/精神暴力。
通過瑪莎和熊的身體比較,可以看到大人和孩子之間的差距,如果熊想打瑪莎,100瑪莎不會是對手,這不是欺負弱嗎?
在現實生活中,但超過20%的孩子被毆打,有個别父母直接打孩子去醫院,甚至失去了對孩子的控制,父母情緒失控是可怕的。
<h1級""pgc-h-decimal"資料指數"02">平等對待孩子:合理的期望不強</h1>
瑪莎是一個好奇的寶寶,總是有很多問題要問熊,雖然熊有很多事情要做,但它總是很專心地回答瑪莎的問題。動物腳印在雪地裡,熊說了很多次,這是兔子,這是狼,這是熊,瑪莎還是不明白。這個場景讓我想起了我輔導孩子做作業的時候。
1加1等于幾個,這麼簡單的問題,怎麼不能呢?剛才告訴你,1加1等于2,2減1等于幾個會嗎?這需要一根手指,你會殺了我嗎?剛剛告訴你1加1等于2,這麼快就忘了?此處省略了100個單詞。
輔導孩子做作業,讓很多家長崩潰,氣到心髒病發作醫院不是新聞,為什麼會變成這樣?父母認為孩子會,孩子不會,父母認為孩子應該做,孩子沒有做。說一兩件事,就是期望與現實的差別,導緻父母失去心,進而引發一系列的負面情緒。
用30歲的智商做國小科目自然非常簡單。但别忘了,國小生隻有六七歲。他們不學微積分再加減,腦子裡的數學是一片空白,也許他們甚至不知道加法和減法是什麼意思。你怎麼能指望他們在聽的時候記住它呢?
從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蹲下來與孩子平等對話,用孩子的大腦回答孩子的問題,才能對孩子有合理的期望。
合理的期望與現實相差不遠。像熊一樣,耐心回答瑪莎的問題,回答瑪莎的問題,并且像每次重複第一次一樣耐心,這樣就不會有那麼多關于輔導孩子家庭作業的消息。
<h1級"pgc-h-decimal"資料指數"03">讓孩子參與勞動:即使你幫忙,分享它</h1>
瑪莎和所有的孩子一樣,喜歡在成年人工作時搗亂。熊做了果醬,瑪莎去幫忙,果醬灑滿了草地。
許多孩子與瑪莎有過類似的經曆。看到媽媽擦地闆,孩子也想幫忙,用拖把擦地闆,一不注意就開始擦牆,擦桌子,擦沙發,擦床。媽媽做飯,孩子也想混,面粉米豆到處做,孩子也變成了面粉娃娃。
孩子們曾經是熱愛勞動的孩子,但當他們小的時候,他們像瑪莎一樣幫忙。有的父母為了趕緊收拾,不想讓孩子麻煩,孩子和家務隔離。你不必做家務,玩玩具,看電視,做作業。于是,一個勤勞的孩子變得懶惰了。當孩子從3歲長到13歲時,父母可以吐出孩子,什麼都不做就知道吃。
我們應該像熊一樣學習,即使孩子幫忙,增加實際工作量,也要分享孩子的機會。
引導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教孩子做家務的正确方法,讓孩子從小就有給予感。它可以使孩子更具有自理能力,也可以讓孩子更有家庭意識,享受一家人一起工作的樂趣。
《瑪莎與熊》是一部适合孩子看卡通片的過程,也是看卡通片的過程,也是内省的過程。看着瑪莎的淘氣和好奇心,讓我們意識到這是孩子的本性,而看着瑪莎的真實感受的揭示,讓我們體會到孩子對父母的深切感受。
看看熊對瑪莎的耐心和愛,讓我們反思自己,是不尊重孩子的天性,給孩子足夠的愛和寬容。在為人父母的情況下,作為一種資深的哺乳動物,我們無法被熊相提并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