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石峁遺址出土“謎”樣鳄魚皮,究竟是從國外買來的,還是本地所産

衆所周知,石峁遺址是大陸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大的史前古城,也出土了數以萬的珍惜文物,讓我們對史前的社會風貌也有了全新的認識。值得一提的是,專家們還在石峁遺址發現了鳄魚皮和鳄魚骨,究竟石峁的鳄魚來自何方呢?如果您也好奇,下面小編就來給您揭秘,看看專家們怎麼說。

石峁遺址出土“謎”樣鳄魚皮,究竟是從國外買來的,還是本地所産

(本文所有圖檔,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系本号作者删除。圖檔與内容無關,請勿對号入座)

石峁遺址位于陝西神木市,坐落在一處綿延的平緩山崗之上,因其靠近石峁村而得名。自上世紀50年代石峁遺址被發現以來,許多考古專家都對其産生了濃厚的興趣,經過多年的研究考察和發掘,确定石峁遺址主要由三部分構成,即防禦的外城,居住的内城和祭祀的皇城台,總面積超過400萬平方米,比同時期的良渚遺址和陶寺遺址的面積都大,是以也被譽為“華夏第一古城”。

石峁遺址出土“謎”樣鳄魚皮,究竟是從國外買來的,還是本地所産

在長達半個多世紀的發掘過程中,專家們出土了大量的“寶貝”,其中數量最多的是陶器,制作最精美的是玉器,比如玉環和石雕人頭像,表明了石峁先民高超的制玉工藝。另外,還有最早的壁畫,雖然都是簡單的幾何線條,但是顔色豐富,有黑色,黃石,綠色和紅色等;還在人骨上發現了紡織品,證明了石峁先民已經學會了紡織的技術;不過,最令人驚奇的還是鳄魚皮和鳄魚骨。

石峁遺址出土“謎”樣鳄魚皮,究竟是從國外買來的,還是本地所産

在2012年6月,考古專家們在清理皇城台的時候,從西側的祭祀坑中發現了一個雙鋬鬲,即一種烹饪陶器,不過可惜的是雙鋬鬲已經破碎。專家小心翼翼地将雙鋬鬲清理出來,結果發現裡面竟然有一塊方形的灰白色硬骨頭,面積差不多隻有硬币大小,上面還有密密麻麻的小凸起。另外,專家們還發現,在雙鋬鬲的内壁上附着一層黑色的東西,聞起來還有一股難聞的異味,一時半會也都弄不清什麼東西。幾天之後,考古專家們對骨頭和黑色附着物都取了樣本,然後送到了省裡的研究院化驗鑒定,結果化驗鑒定的報告顯示,骨頭是鳄魚腹部的一塊甲骨,而黑色的附着物則是腐爛的鳄魚皮。

石峁遺址出土“謎”樣鳄魚皮,究竟是從國外買來的,還是本地所産

考古專家們都納悶了,這不僅是第一次在石峁發現鳄魚骨和鳄魚皮,也是整個陝西中北部第一次發現有關鳄魚的東西,是以也讓專家們對鳄魚來源産生疑問。我們都知道,鳄魚是一種兇猛的動物,它生活在河流沼澤地帶,在世界上很多國家都有分布。據史料記載,大陸有文字可查的鳄魚最早出現在漢代,但是考古研究表明古人熟悉鳄魚要遠遠早于漢代,比如商周時期就出現過訓練和飼養鳄魚的官員。

從考古發現來看,在古代的南方一帶發現的鳄魚較多,比如在長江中下遊有揚子鳄,在珠江流域有馬來鳄,在海南島一帶有灣鳄。專家們表示,南方的氣候适合鳄魚的生長和繁殖,是以專家們推測是通過貿易獲得的,即南方人将鳄魚或鳄魚制品帶到了北方,比如鳄魚骨制作的飾品和法器,鳄魚皮制作的鼓。然而,這些推測也不太合理,畢竟當時的社會交通不便,甚至說沒有交通,他們也就無法跨過黃河和長江的天塹。是以,也有專家表示,古人的活動範圍都極其有限,不具備産生南北貿易的條件。

石峁遺址出土“謎”樣鳄魚皮,究竟是從國外買來的,還是本地所産

既然不是貿易,那就隻有一個推測了,即鳄魚原本是石峁地區的物種。現如今,陝西和北方大部分地區都很幹燥,但在四五千年之前或許并不是這樣,比如在石峁遺址一帶也和南方一樣到處都河流和湖泊,并且氣候宜人,水草豐美,不僅僅适宜鳄魚的繁殖,還适合其他一些現在沒有動物,比如各類水鳥魚類,大象和長頸鹿等。值得一提的是,在陝西西安的西周鎬京遺址中,專家們也發現了大量的鳄魚骨,根據當時的青銅器銘文的記載,可以确定在幾千年前的北方地區确實有鳄魚,而不是貿易交換。

石峁遺址出土“謎”樣鳄魚皮,究竟是從國外買來的,還是本地所産

經過滄海桑田的變化,我們今天或許已經很難去想象幾千年前自然環境,是以對一些動物遺骸的出現也産生很多懷疑。現如今,我們無法再恢複以前的環境,但是我們可以積極行動起來,保護現在的環境,為子孫後代留下一筆珍貴的“禮物”。

參考資料:

《石峁王國》作者:楊瑞,出版社:陝西人民出版社有限責任公司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曆史撰稿人:劉立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