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韋應物登樓遠眺,留下了一首佳作,虛實結合,技法高妙

古代很多詩人交遊廣泛,比如白居易和劉禹錫就是患難之交,李白與杜甫也是惺惺相惜。因為彼此遭受的挫折、經曆的磨難有點相似,是以這些文學巨匠在其作品中,就會情不自禁地流露出一種同病相憐的情感。

望遠抒懷一直是古詩詞中的重要題材,因為交通不便,資訊不暢,詩人有時懷念起故友,就會登樓賦詩,好像這樣就離得相對近一點。雖然這隻是一種心理安慰,但也彰顯出作者的一番真情。下面介紹韋應物登樓遠眺,留下了一首佳作,虛實結合,技法高妙。

韋應物登樓遠眺,留下了一首佳作,虛實結合,技法高妙

登樓寄王卿

唐代:韋應物

踏閣攀林恨不同,楚雲滄海思無窮。

數家砧杵秋山下,一郡荊榛寒雨中。

韋應物登樓遠眺,留下了一首佳作,虛實結合,技法高妙

韋應物是中唐著名詩人,他年少荒唐,放浪不羁。安史之亂後,他開始發奮讀書,好像突然間就感受到人世間的滄桑和冷暖,自己也蛻變為一位具有仁愛精神的儒者。

詩人曾在地方工作了三十多年,雖然生活條件艱苦,卻依然兢兢業業,恪盡職守,甚至慚愧自己沒有盡到責任,而空費朝廷的俸祿。詩人晚年更是窮困潦倒,隻能寄居在蘇州的無定寺,最後還客死他鄉,令人悲歎。

韋應物登樓遠眺,留下了一首佳作,虛實結合,技法高妙

這首詩創作于作者擔任滁州刺史時,詩人遠離故園和親人,很多朋友也逐漸變得疏遠,生活非常枯燥和乏味,讓詩人經常不自主地就想起美好的過往。

首句就回憶自己與朋友王卿共同登高的往事,“踏閣攀林”,描繪出他們時而拾級而上、登上高閣,時而又攀越險峰、嘯歌雲端。“恨不同”三字,則描摹出詩人感慨他與好友各奔前程,無法一起尋幽探勝,心中頗感遺憾。

韋應物登樓遠眺,留下了一首佳作,虛實結合,技法高妙

朋友去了楚地,那裡人傑地靈,曆史遺迹衆多,對方一定非常享受徜徉其間的愉悅和悠閑。詩人自己卻淹留在靠近海邊的州郡,每天不顧風吹日曬地視察工作,又不辭辛苦地伏案勞作。

作者不提自己的窘迫處境,卻用“恨不同、思無窮”,表達出一種孤寂和悲涼的感受。人生苦短,知音難覓,更何況生活壓力山大,仕途也是沉浮不定,讓作者更加心緒不甯。

韋應物登樓遠眺,留下了一首佳作,虛實結合,技法高妙

後兩句描述作者登高的所見所聞,秋風裡依稀傳來零落的砧杵聲,遠處高矮不等的荊榛雜樹,盡顯蒼茫無際,幾乎布滿了整個郡縣。砧和杵,分别是搗衣的墊石與棒槌。每到秋涼之際,遊子就會盼望家人寄來寒衣,詩人以此委婉地表達出一種深切的思念之情。

南宋詩人陸遊曾有詩句,“砧杵敲殘深巷月,梧桐搖落故園秋”,就展現了深秋時節、砧杵聲聲,聞之令人想起遠方的親人。秋風寒涼,秋景蕭瑟,讓詩人由懷念朋友,繼而又思念起家人,心中充滿了凄楚和惆怅之情。

韋應物登樓遠眺,留下了一首佳作,虛實結合,技法高妙

韋應物的這首絕句虛實結合,遠近交替,全文情景交融,表達含蓄,令人聯想豐富。作者采用點染手法,先在前兩句表達思念之情,後兩句則虛寫景物,傳達出一種極其深沉的情感,可謂技法高妙。

詩人所處的環境,雖然勝過漂泊無依的羁旅之途,但依然顯得凄苦和孤獨。無論是秋山,還是寒雨,并非真實的場景,隻是為了表達情感的需要,而發揮的一種想象,卻極其容易打動人心,更能深化主題,表達出對朋友的深情厚誼。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