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文青最愛的偵探小說家,為什麼是他?

文青最愛的偵探小說家,為什麼是他?

灰暗的城市、男人手中的煙、神秘的女人、夜晚的大雨、孤獨的偵探…...

這位名叫雷蒙德·錢德勒的小說家四十四歲才開始寫作,五十歲才出版自己的第一部小說。

他幾乎以一人之力,改寫了人們對偵探小說“不入流”的印象,也讓“硬漢派小說”影響了無數的創作者。

哥譚鎮裡的蝙蝠俠、村上春樹小說裡的孤獨主角、《真探》裡憤世嫉俗卻執着的警探……雷蒙德·錢德勒的影子随處可見。

在書評網站goodreads中,有讀者這樣評價雷蒙德·錢德勒的《漫長的告别》,說它是一本“能夠在黑暗時光裡陪伴你,陪你度過孤獨夜晚”的書。

近些年,雷蒙德·錢德勒的小說被許多出版社争相出版,也反映出他的作品穿越時代引起讀者情感共鳴的能力。對于喜歡類型文學的讀者來說,他筆下的主人公和罪案散發着無窮的吸引力;對于文藝青年們來說,錢德勒的那句“說再見,就是死去一點點”也是文學金句的标杆。

在英雄難覓的年代,我們都想遇見一個像錢德勒筆下的馬洛偵探那樣的朋友,或者說,某些時刻,我們都成為了馬洛。

今天要推薦的是作家劉子超為《漫長的告别》所寫的序言。我們或許因為《失落的衛星》而認識了劉子超,但他的另一個身份是譯者。

這或許是引你進入這位偵探小說家世界的最好導讀。

文青最愛的偵探小說家,為什麼是他?

《漫長的告别》

[美] 雷蒙德·錢德勒 著,劉子超 譯

大星文化x中信大方 | 中信出版社,2020-9

作者 | 劉子超

編輯 | 程遲

雷蒙德·錢德勒:

影響了村上的偵探小說家

雷蒙德·錢德勒是美國的“八零後”,生于1888年——比卡夫卡小五歲,比海明威大十一歲。直到五十一歲那年,錢德勒才出版第一部長篇小說《長眠不醒》。在随後将近二十年裡,他又陸續創作了七部以馬洛為主角的小說,其中包括已成為經典的《漫長的告别》。

文青最愛的偵探小說家,為什麼是他?

《長眠不醒》

大星文化 x 中信大方 | 中信出版社,2021-10

錢德勒出生在美國,七歲時随愛爾蘭裔母親回到英國,在公立學校接受教育。後來他經常自豪地提及這種包括拉丁語和希臘語在内的“古典教育”。

在給英國出版人哈米什·漢密爾頓的信中,錢德勒寫道:“古典教育能讓你避免被自命不凡所愚弄,而這正是目前大多數小說充斥的東西。”是以,盡管以寫廉價偵探小說起家,錢德勒的作品卻始終保持着文學風範,其獨特的文風更是影響了包括村上春樹在内的一批嚴肅作家。

由于家境原因,錢德勒沒有上大學。他考取了公務員,但很快發現工作枯燥乏味,僅僅六個月後就選擇辭職。他打算以文學為生,寫過詩,也寫“任何能印出來的東西”。然而,在倫敦做了幾年貧窮的自由撰稿人後,錢德勒遺憾地得出結論——此路不通。

1912年,二十四歲的錢德勒傳回美國。終其一生,他都面對着身份認同的困境:他在英國長大,但不是英國人。他對鄙俗的美國文化缺乏認同,但也痛恨對美國人普遍的勢利态度。

文青最愛的偵探小說家,為什麼是他?

雷蒙德·錢德勒

一戰爆發後,錢德勒加入了加拿大軍隊,被派往法國前線,擔任排長。他說:“當你不得不帶領一個排的士兵面對機關槍的掃射時,一切都變得不一樣了。”

他的大部分戰友都犧牲了。戰争結束後,錢德勒帶着心靈創傷回到了美國加州。

錢德勒發現自己身無長技。為了謀生,他在杏園裡摘過杏,給網球拍穿過線。後來他自學簿記,進入一家經營石油業務的公司,生活才漸漸步入正軌。

三十五歲那年,錢德勒與一位比他年長十八歲的女子結婚。現在我們知道,在他們結婚登記時,女子很可能少報了十歲年齡。但出人意料的是,這是一段幸福的婚姻,維持了三十多年。當錢德勒創作《漫長的告别》時,年邁的妻子正重病在床。錢德勒一邊照顧妻子一邊寫作。

“我眼看着妻子死去。”他在信中說,“在極度的痛苦中,我寫出了我最好的一本書。我不知道自己是如何做到的。”

文青最愛的偵探小說家,為什麼是他?

雷蒙德·錢德勒/wiki

錢德勒四十四歲時才開始真正的寫作。那一年,他因為酗酒而丢了工作。他已經有十多年沒有發表過任何作品,對自己在純文學上的成功機會抱有非常現實的态度。他決定為廉價雜志寫偵探小說,認為這是學習寫小說的好方法,同時還能賺點錢。

“我專注于偵探小說,因為它是一種流行的體裁,”錢德勒說,“我認為合适并且幸運的人最終會把它變成文學作品。”

錢德勒花了五年時間為廉價雜志寫了很多短篇,他的寫作技藝也日漸成熟。他對自己的要求非常明确:必須學會使用一種全新的語言,既要淺顯流暢,同時也保持文學應有的氣息。這種氣息并不是大衆所要求的,但人們在潛意識裡接受并喜歡。

很多批評家認為,錢德勒的文風受到海明威的影響。不過錢德勒對此略有微詞。在《再見,吾愛》中,錢德勒借馬洛之口調侃了海明威。小說中,馬洛一直管一個警察叫“海明威”。這位困惑的警察終于問道:“這個叫海明威的家夥到底是誰?”馬洛回答:“他老是不停地重複同樣的話,一遍又一遍,直到你相信他的話的确很妙為止。”

文青最愛的偵探小說家,為什麼是他?

《再見,吾愛》

[美] 雷蒙德·錢德勒 著,成果 譯

讀客文化 | 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2019-9

1938年,錢德勒創作出第一部長篇小說《長眠不醒》。他曾經坦言自己寫得太慢,扔掉的太多。盡管如此,《時代》雜志還是将“孤獨者的桂冠詩人”之名送給了他。錢德勒的作品不僅展現出獨樹一幟的風格,而且創造了一位文學史上的經典形象——菲利普·馬洛。

菲利普·馬洛:

悲傷但從不會被打敗,孤獨但從未當真

縱觀錢德勒的八本長篇小說,我們可以利用各種線索,拼湊出菲利普·馬洛的小傳。

馬洛應當生于1905年左右,盡管在《漫長的告别》(1953)中,他說過自己四十二歲。他是家中唯一的孩子,在北加州的聖羅莎鎮長大。1925年,馬洛成為私家偵探時,父母都已去世。

高中時,馬洛打過橄榄球,鼻子受傷,動了手術——這一點與錢德勒的經曆吻合。與錢德勒不同的是,馬洛上過大學。他一定在大學期間讀了很多書,因為他在小說中多次引用過普魯斯特、海明威、艾略特和福樓拜的作品。

馬洛在一家保險公司做過調查員,随後進入洛杉矶地區檢察官辦公室。他因為不服從指令而被解雇,但更主要的原因是他“在一個上司最不希望看到效率的地方表現得效率太高”。馬洛從沒當過警察,但他很了解這個職業。他認識很多警界人士,包括後來成為朋友的老警察伯尼·奧爾斯。

馬洛的身高約為1.82米,體重約為87公斤,發色深棕,眼睛也是棕色的,單誇一句“長得還算帥”肯定沒法讓他滿意。錢德勒說,如果他有機會選擇扮演馬洛的男演員,那麼最佳人選應該是加裡·格蘭特。

馬洛喜歡喝酒——這一點同樣有錢德勒自己的影子。馬洛很少拒絕别人提供的蘇格蘭威士忌或黑麥威士忌,但他對别的酒也不挑三揀四——隻要酒不甜。他喜歡的雞尾酒是雙份吉布森。後來,他與特裡·倫諾克斯一起喝吉姆雷特。馬洛很會煮咖啡。他多次展現過煮咖啡的技藝。他會做簡單的早餐,剩下的兩餐則在外面解決。

文青最愛的偵探小說家,為什麼是他?

《長眠不醒》劇照,馬洛由亨弗萊·鮑嘉飾演。

在《漫長的告别》中,馬洛曾對出版商霍華德 斯賓塞說:“我是一隻獨狼,未婚,中年将至,錢不多。我不止一次進過局子。我不接離婚案。我喜歡烈酒、女人、下棋和别的一些事。”

除了不接離婚案,馬洛接受其他任何合法的工作。至于報酬,他清楚地知道“如果你誠實的話,在這一行賺不到多少錢。”他厭惡四平八穩的中産階級生活——那是大多數美國人向往的生活。然而,馬洛卻說:“朋友,這樣的生活你去過吧。我選擇肮髒、卑鄙又堕落的大城市。”

在這個腐化堕落的世界,馬洛展現的道德和智識充滿力量感和浪漫色彩。他力所能及地保護無辜者、守衛無助者、摧毀邪惡勢力,而他得到的隻是微不足道的酬勞。他承受着都市文明的重壓,但必須超越這些重壓,去做他的工作。

文青最愛的偵探小說家,為什麼是他?

《漫長的告别》劇照,馬洛由埃利奧特·古爾德飾演。

馬洛是一個高貴的人物,有着刻薄的智慧,悲傷但不會被打敗,孤獨但從未當真。他堅持自己的原則,哪怕這些原則讓他吃盡苦頭。按照錢德勒的說法,這是馬洛的人生哲學。某種程度上,這種現代社會的“騎士精神”也正是馬洛的迷人之處。

1957年,走向生命終點的錢德勒最後一次談到馬洛:“我想他總會在麻煩的時刻被麻煩的人叫醒,去做一些麻煩的工作。在我看來,這是他的命運——也許不是世界上最好的命運,但這是屬于他的命運。”

與閱讀阿加莎式的古典推理小說不同,閱讀《漫長的告别》不必局限于推理本身或者“誰是兇手”。實際上,錢德勒本人也多次表示自己的志向不在推理。

1944年,在給友人的信中,錢德勒寫道:“我似乎并沒有特别在意偵探小說中的推理元素……通常情況下,一個能構思出冷靜推理的頭腦,無法兼顧生動寫作所需的熱情。”

文青最愛的偵探小說家,為什麼是他?

英國偵探小說作家阿加莎·克裡斯蒂,其作品屬于古典推理小說。/wiki

嚴絲合縫的推理與爐火純青的寫作,錢德勒顯然更偏向後者。他看重風格(style)——這也是我們欣賞《漫長的告别》的一把鑰匙。

關于風格,錢德勒說:“寫作中最持久的東西就是風格,而風格是作家最好的時間投資。”

文青最愛的偵探小說家,為什麼是他?

錢德勒所說的“風格”,指的是作家獨特的視角與文字處理方式。在閱讀《漫長的告别》時,我們不時會碰到眼前一亮的句子——因其呈現方式的别緻新穎——這正是錢德勒式文風的招牌之一。

那張橡木桌傷痕累累,大概是從諾亞方舟上搬下來的,而諾亞買的也是二手貨。

海浪像唱着贊美詩的老太太一樣溫柔。

水面平靜得就像一隻熟睡的小貓。

他歎了口氣。眉毛輕輕顫抖,就像某種可疑昆蟲的觸角。

一個小時緩慢爬過,像一隻病恹恹的蟑螂。

除了比喻句,對于人物外貌、衣着和神态,乃至房間布置等細節,隻要有助于展現人物性格(哪怕隻是配角),錢德勒也會極為耐心地進行工筆描摹,令人産生栩栩如生之感。

比如,在《漫長的告别》中,錢德勒用了一大段精彩的文字,描寫彼得森警長和他的辦公室。

屋裡擺滿了感恩的群眾們送來的紀念品,都是對警長二十年來忠誠服務的褒獎。牆上挂滿馬的照片,每一張都有彼得森警長。他的雕花辦公桌的四個角全是馬頭。墨水瓶是打磨光滑的馬蹄。與之配對的另一隻馬蹄裡裝着白沙,上面插着鋼筆。兩隻馬蹄上都鑲着金牌,上面寫着紀念某個特别的日子。在一塵不染的記錄簿中央,是一袋“杜漢公牛”牌煙草和一包棕色卷煙紙——彼得森自己卷煙。他能在馬背上單手卷煙,而且樂此不彼,尤其是當他騎着一頭披着墨西哥馬鞍,裝飾着漂亮的墨西哥銀飾的高頭白馬,走在遊行隊伍的前列時。他坐在馬背上,戴着墨西哥平頂寬邊帽。他的騎術漂亮至極。馬也善解人意,知道何時該保持安靜,何時該耍點脾氣,好讓警長一邊面帶高深的微笑,一邊單手将其制服。警長深谙表演之道。他的側臉俊朗似鷹,隻是到了這把年紀,下巴不免有點松弛,但他知道如何擺頭,以使這一點不過分顯露。他對怎麼拍照片也下過一番苦功……他隻是往桌子後面一坐,嚴厲地盯着嫌犯,把側臉留給鏡頭。閃光燈一陣閃亮,攝影師恭敬地向警長表示感謝,嫌犯連嘴都沒張就被帶走了,而警長也回到自己位于聖費爾南多山谷的牧場。在那兒,你永遠可以打電話找到他。就算找不到警長本人,你也總能和他的一匹馬聊聊。

在《漫長的告别》中,我們通過馬洛的視角,觀察和體驗1950年代的美國社會。随着馬洛探尋真相的過程,我們也和他一起見識了形形色色的人物。

他們中有百萬富翁,有上流階層,有浪蕩的交際花,有迷失的空心美人,有黑道大佬及其打手,有警察和律師,有新聞記者,有仆人和侍者,有醫生和護士,有跑了老婆的猶太人,有合租的工薪女性……錢德勒賦予每個人物以個性,沒有誰是毫無生命力的道具。

文青最愛的偵探小說家,為什麼是他?

《摩登時代》劇照,電影呈現了當時的資本主義社會縮影。

在接觸這些人物的過程中,我們得以窺見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社會的縮影。借助這些人物之口,錢德勒不時抛出對種種社會現象的見解。不少見解深具洞察力,即便放在今日依然具有批判性——這是欣賞《漫長的告别》的另一把鑰匙,也是錢德勒差別于同時代作家的特點之一。

作者對法律、民主社會和時尚的批判,并不是由作者或主人公馬洛自己跳出來,發出聲嘶力竭的呐喊,而是從不同人物口中道出。閱讀時,我們會感到,那樣的人物在那樣的情境必然會有如此見解。擁有如此見解的人物,也必然會陷入那樣的情境。可以說,《漫長的告别》雖是一部偵探小說,但它的容量和野心早已遠遠超越了謀殺與懸疑。

今 日 話 題

你讀過雷蒙德·錢德勒的小說嗎?

最喜歡哪部?

· END ·

作者丨劉子超

編輯丨程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