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老廣賀春】“雄獅中年”張庭海:在傳統與現實之間守望春暖花開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李春炜 實習生 劉穎穎

圖、視訊/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陳秋明

2021年年末,一部《雄獅少年》火遍大江南北。被片中人物阿娟故事所感染的年輕人們紛紛或走進南獅武館。在春節等重大節日裡舞獅,是廣府地區最為熟悉的民俗。傳統需要堅守,被荔灣鄉親們昵稱為“教頭”的張庭海就是其中一位堅守的“南獅”。

台上三分鐘 台下十年功

“中國南獅在廣東,廣東南獅自佛山。”南獅是最能代表廣東地域文化的圖騰。張庭海說,南獅最大的特點是與國術相結合。“食過幾年夜粥,舞獅才舞得好看”。他介紹,港産電影中黃飛鴻經常會參加舞獅,這點非常寫實。他本人10歲開始就追随師傅苦練周家拳,12歲他才開始舞獅,25歲才開始學習紮獅頭。

【老廣賀春】“雄獅中年”張庭海:在傳統與現實之間守望春暖花開

張庭海舞獅似行雲流水

在他看來,學習南獅需要靜下心來,用長時間來進行技藝磨煉。他笑說:“以前長輩常言道劃龍舟、舞獅頭、上山砍樹頭,人生最苦最累的三樣活。”舞獅不是拿着個獅頭擺個造型随意舞動就可以了,它和國術套路有一定的相關性。一套套基本功練下來,舞獅才能水到渠成,行雲流水,“真正是台上三分鐘,台下十年功”。

紮獅頭 把文化“紮”遍東南亞

舞獅舞到後來,一些人會慢慢接觸紮獅頭。紮一隻趁手的獅頭,外表有個性,舞動起來也更得心應手。

張庭海說,紮獅頭的時間越長,他越能體會到裡面的文化意涵之深。他介紹,要做出一個完整的獅頭,需要完成紮、撲、寫、裝四大工序。第一道工序就難倒不少人。他說,老師傅看到材料以後,心目中的獅頭往往已經成型。新手則往往搞了半天,架構都搭不好。

“紮”工序完成後,勞工接下來就要進行撲紙了。一層砂紙、一層蚊帳布、又一層砂紙,滿手漿糊的勞工要給竹籠撲上3層,有六七年經驗的勞工一天也隻能撲五六個。這道工序看起來簡單,但是如果撲紙的時候不掌握好幅度,以緻該凹下去的沒有凹,該凸起來的沒有凸,那麼這個成品基本賣不到什麼好價錢。

“寫”就是上色,上手不難,但做精就很難。比如一些漸變的色彩,新手就難以把握。一個出色的獅頭,凝聚了手藝人的無數心血。

【老廣賀春】“雄獅中年”張庭海:在傳統與現實之間守望春暖花開
【老廣賀春】“雄獅中年”張庭海:在傳統與現實之間守望春暖花開
【老廣賀春】“雄獅中年”張庭海:在傳統與現實之間守望春暖花開
【老廣賀春】“雄獅中年”張庭海:在傳統與現實之間守望春暖花開
【老廣賀春】“雄獅中年”張庭海:在傳統與現實之間守望春暖花開

張庭海制作獅子

張庭海介紹,廣州本地的獅頭制作商,都堅持慢工出細活,口碑非常好。他本人接到的訂單,既有東南亞地區,如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等國,也不乏澳洲、美國、加拿大、德國、法國、智利等歐美國家。

堅守不易 找準市場是關鍵

有專家介紹,醒獅表演至少需要一頭獅子兩個人,加上鼓1人、鑼1人、钹2人(一對)。但單獅出動的情況極少,通常會是雙獅,鼓兩面、鑼一面、钹兩對,再加上其他輔助人員,一場完整的醒獅表演至少需要十餘人。

如果需要用到樁陣,那麼就還要增加人手,加上雜務至少需要近20人。根據一項調查,據稱廣佛兩地有上萬人從事醒獅行業,但實際上能以此為專職賺到錢者鳳毛麟角。

張庭海在廣佛兩地傳授舞獅技巧也有很長時間了,他坦言,留在這個行業的人不多,“賺錢不多,又要耐得住寂寞”,“很多人上了高中、大學,就慢慢不來玩了”。

【老廣賀春】“雄獅中年”張庭海:在傳統與現實之間守望春暖花開

張庭海即興打起拳來

他說,“傳統醒獅的顔色是按照三國人物的臉譜畫的,最傳統的就是劉歇業。劉備獅相對輕盈,多以白金配色為主,代表着仁義與富貴,經常在春節等傳統節日或新店開業時使用;關羽獅大多是紅黑色,代表勇猛豪放;張飛獅象征着英勇善戰,是以以前武館出去打架或者踢館就是用張飛獅,一些老獅頭還會用鐵做的獅角,當作武器去攻擊對方。”有句老話就是:起舞劉備獅,富貴人人知;起舞關公獅,忠義人人知;起舞張飛獅,威猛人人知。

【老廣賀春】“雄獅中年”張庭海:在傳統與現實之間守望春暖花開

張庭海介紹獅子中的“劉、關、張”

但随着時間的推移,能舞動關公獅和張飛獅的人已經越來越少。很多場合,表演的幾乎都是相對靈便的劉備獅了。

【老廣賀春】“雄獅中年”張庭海:在傳統與現實之間守望春暖花開

張庭海即興表演舞獅,虎虎生風

【老廣賀春】“雄獅中年”張庭海:在傳統與現實之間守望春暖花開

打鼓也很有範

拍攝采訪視訊時,張庭海掂量了一下張飛獅的重量,然後拿起關羽獅,最後還是選擇了劉備獅進行表演。擂鼓、舞獅頭、說祝福語,一連串動作做下來,他連連擺手,示意要調整一下呼吸,笑說:“我不年輕了,舞獅還是要年輕人。”

【老廣賀春】“雄獅中年”張庭海:在傳統與現實之間守望春暖花開

張庭海與記者一同給街坊拜年賀春

他認為舞獅是一種文化,文化需要創意,去找到合适的方式傳承下去。傳承的希望,就在于充滿創意的年輕一代。對于南獅的發揚廣大,他信心十足。

(更多新聞資訊,請關注羊城派 pai.ycwb.com)

策劃 | 孫愛群

統籌 | 劉雲 施沛霖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編 | 陳玉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