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央視聚焦佛山年味!獅山佛鶴獅頭火上全國!

獅山年味火上央視了!

獅山非遺佛鶴獅頭

被全國人民關注聚焦!

今天(1月29日)上午10點,中央電視台十三套的《新聞直播間》欄目聚焦廣東街頭年味,用一則《廣東 臘月二十七 年味漸濃 年花映新年 醒獅舞新春》的新聞,将鏡頭聚焦在佛山的年花年桔和醒獅。

其中,來自獅山鎮的佛鶴獅頭非遺傳承人葉競循,在節目中展示了獅山佛鶴獅頭紮作的故事和醒獅舞新春的魅力,透出濃濃的年味和新春氛圍。

戳視訊看完整節目

據了解,南海區非物質文化遺産佛鶴獅頭紮作傳承人葉競循,他從事獅頭紮作行當已有20餘年。

視訊源于廣東廣播電視台公共頻道(導演:李水濤,攝像:吳榮耀)

據了解,葉競循從小就在父親的感染下接觸紮獅工藝,至今已有四十餘載,用他的話說:“我這一生都撲在獅頭上了”。一說起獅頭,他總是雙眼發亮,饒有興味,也正是這份熱愛讓他堅守至今。

央視聚焦佛山年味!獅山佛鶴獅頭火上全國!

抽竹紮作做頭胚,貼紙紮布定造型,畫紋上色添繪飾,上須定睛成雄獅……做一套完整的獅頭需要完成四大工序,每一道都不簡單,唯有一雙巧手,才能做出醒目的獅頭。雖然經三代傳承的獅頭紮作工藝,葉競循仍然是每一步都不敢馬虎。

佛鶴獅頭

獅頭是佛山傳統的民間美術工藝品,曆史悠久,工藝精美,是大陸南方獅頭藝術的代表。遠在明代初期,有中國四大鎮之稱的南海縣佛山鎮,已經有專門制作醒獅和鑼、鼓、钹的能工巧匠,醒獅的相關行業已經形成,據《佛山忠義鄉志》記載“獅頭制品精良,省垣及外洋均來定購,多在石路鋪”在佛山鎮的附近墟集、村落,舞醒獅已是民間的傳統體育項目,每當逢年過節,或遇有重大喜慶(如鄉人中舉、建立宗族祠堂落成等)事情,定必出動醒獅助興。

中國舞獅根據其造型跟舞法,分為南獅和北獅兩大類,南獅盛行于華南地區,特别是廣東和廣西。其中廣東省佛山和鶴山被認為是南獅的發源地,因而南獅獅頭又分佛裝和鶴裝。

央視聚焦佛山年味!獅山佛鶴獅頭火上全國!

獅頭紮作工坊

90年代初,為适應現代高樁獅的發展需求,獅山鎮顔峰社群的獅頭制作祖傳繼承人葉競循,在繼承傳統獅頭紮作技術的基礎上,對獅頭紮作材料、工藝、外觀進行了改進和的創新,開發出兼具佛裝獅和鶴裝獅特點的新品種:佛鶴獅。

佛鶴獅頭紮作的每個步驟都是純手工打造,竹作骨、紙作皮、油墨添神采,絨毛顯神威,經過四個大工序,一周左右,一個栩栩如生的獅頭就能呈現在市民眼前。

紮獅頭 的四大工序

紮獅:用竹條紮成一個獅頭的樣子,就像起房子的一個地基,需要一個基礎模型;

樸獅:也叫撲紙,撲布,用紗綢把獅胚糊起來;

畫獅:用油彩上色,勾畫花紋;

裝獅:獅毛需要什麼顔色,球需要什麼顔色襯托,進行搭配。

佛鶴獅獅頭重量僅4-5斤重,比傳統佛裝獅輕便了近一半。不僅保留了傳統南獅制作誇張,神彩飛揚、色彩豔麗、牢固耐用的特點,同時還吸收了鶴裝獅輕便的長處,具有更鮮豔奪目、更經久耐用的優勢。

演繹獅山醒獅文化的創新與傳承

這部超燃微電影,一定要看

2007年3月,“佛鶴獅頭紮作”更被列入南海區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如今,佛鶴獅不僅覆寫國内多個省份及港澳台地區,還遠銷至菲律賓、法國、比利時、美國等十多個國家及地區。

來源:央視新聞、獅山鎮文化發展中心、廣東公共DV現場

編輯:佛山新聞網馮翠平

稽核:麥思穎、楊黛梅、陳偉堅

央視聚焦佛山年味!獅山佛鶴獅頭火上全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