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失戀的第三天,跟很長時間沒見面的朋友談起你,她很好奇你的長相,幾次提出想看看你的照片。我說分手了就把聯系方式都删掉了,看不到朋友圈,也找不到照片了。
她問“你們談了半年多,不會連張合照都沒有吧?”。
我把手機相冊翻了個遍,跟你有關的照片,總共隻有四張。
一張是你的背影,那好像是在一起的第三個周,有天晚上我們在便利店選了一大堆零食,準備買回去邊看電影邊吃。你在櫃台前排隊結賬,我在你側後方的冰櫃旁挑飲料,轉頭看你的時候拍下了這張照片。
有一張是你吹頭發時候的側臉,剛洗完頭的你劉海濕嗒嗒的垂在前額,我說你好像一隻被雨淋濕的小狗,你氣呼呼地跑去找吹風機要把頭發弄幹。隻是你可能不知道,小狗在我這裡是可愛的代名詞。
哦對了,還有一張是跨年那天你來接我下班,我們去了一家很有氛圍的餐廳。等位的時候我看到對面的牆上有個漂亮的玻璃畫框,上面映出了我們倆的影子。你低着頭還在用手機處理工作,我對着模糊的倒影偷偷拍下了這一刻。
唯一一張能看到兩個人臉的同框照片,是有一次跟你視訊時的截屏,還是我不小心按到的。截屏裡的我素顔戴着黑框眼鏡,表情管理沒做好,醜了吧唧,你也隻是露了半邊臉。事後在相冊裡無意發現了這張,就一直留着沒舍得删。
在一起六個多月,我們在微信裡聊過1.06G的天,一起看過42部電影,通過音樂共享了彼此136個小時。
我們喝過同一瓶可爾必思,在擁抱時感受過彼此的心跳,在醉酒後向對方吐露過心裡的秘密,也認真讨論過未來。在同一張床上熟睡和醒來的人,到頭來連一張像樣的合照都沒有拍過。
其實關于拍照這件事,大部分時間我都是挺被動的。或許因為不夠自信,從小就有點鏡頭恐懼症,生怕自己不好看的樣子被拍下來,在相機對準的時候總是扭扭捏捏不夠大方自然,很少想去主動拍照。
長大後身邊有不少喜歡拍照的朋友,見面時經常會提議一起拍合影。在他們看來開心的時刻都值得被記錄,于是漸漸面對鏡頭也不再那麼畏懼。
每次刷朋友圈,看到别人拍的情侶合照都很羨慕。截圖發給你,你說下次我們也一起拍啊。
見面後當我主動舉起相機,你卻總是躲躲閃閃,不是說今天發型太醜,就是衣服不好看,說下次一定補上。
直到那些情侶合照姿勢大全在收藏夾裡積了灰,我還是安慰自己說沒關系的,時間還很長,一切都可以慢慢來,不用那麼着急。可是哪有那麼多下次,人與人之間的緣分比我想象的要短得多。
回想起曾經交往過的一個男孩,總是喜歡舉着手機記錄我們在一起的時刻。
我們去進階餐廳約會,在迪士尼過生日,去動物園一日遊,或者隻是在街邊吃炸串兒,在小區樓下漫無目的地散步,那些值得紀念的日子或是無聊平淡的日常,都被他記錄了下來。
開始的我總是擋着鏡頭說“太醜啦,别拍啦”,後來因為他的鼓勵嘗試在鏡頭前不自然地找着可能會好看一點的角度,到最後可以對着他的鏡頭肆無忌憚地做任何動作和表情。
我們開心和甜蜜的時刻,我好看的樣子,我生氣時闆着的臉,統統被他拍下來。他把它們剪成了一支短片,在紀念日當天送給我。
那些照片或視訊就像自制時光機,會瞬間把人拉到回憶裡。精準回想起當時發生了什麼事,有怎樣的心情,好像跟他重新又來過了一遍。
連張像樣的合照都沒有拍過的關系,也很難在我的回憶裡找到什麼深刻的痕迹。就像是做了一場長長的夢,伴随着聯系方式的一鍵删除,夢也會醒來,留下的隻是一堆無用的電子字元。
也許不明不白的開始,注定也會倉促的結束,故事沒講完就戛然而止,像沒來得及落款的一封信,還不如那些爛尾的連續劇。
下一段戀愛我隻想行動力再強一點。想做的事要立刻去做,不要拖延。要拍照紀念,要好好開始,也要好好說再見。
插圖 / 網絡
頭圖 / 阿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