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言志、歌詠言。”詩歌以貼切的文字表達、恰當的語言組織、真摯的情感傾訴、諧美的音韻旋律,成為人們表達情感的一種形式。
春節期間,有什麼好的文案用來發朋友圈、送給親友、甚至寫成春聯呢?詩歌是無可厚非的首選。

大陸是詩歌的國度。自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起,詩歌已經走過了兩三千年的時光,在詩歌的長河中,詩人們以其飛揚的才情創作了與時光一起溫暖人心、浸潤人心的詩篇。
其中有的詩篇,因為優美的意境和蕩滌心靈的文字魅力,成為傳唱不衰的經典作品;有的詩篇因為豐富的情感而深深打動讀者,讓讀者産生強烈的心理共鳴。這就是詩歌的魅力。
比如唐代詩人王維《送元二使安西》中的“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字裡行間寄寓的朋友間的依依惜别的深情,一杯送别酒中融入的朋友間的關懷與祝福等。
這份蘊含在詩歌中的依依惜别的深情早已融入了每個國人的血脈中,驚豔了時光、美豔了歲月。由此而産生的“陽關三疊”等送别文化也潛移默化地影響着一次又一次的送别。
小話詩詞無意中看到了“紙薄言長詩未盡,春光寄意自殷勤”這句話,覺得很美。第一感覺就是這句話有着詩一般美好的意境。
是以,春節期間,如果發朋友圈,或者自己寫對聯,我首先推薦“紙薄言長詩未盡,春光寄意自殷勤”這兩句話,因為這兩句話有着非常美好的寓意,了解起來也不是很難。
從字面看,這兩句可以用來形容美好的情感,諸如友情、親情、愛情。“紙薄言長詩未盡,春光寄意自殷勤”這句話字裡行間寄寓的情感是真摯的,是發自肺腑的。
紙薄言長詩未盡,大意是說:簡短的信箋無法表白深長的情感,簡短的信箋也無法表達綿綿的情意。寫完深長的情意。
紙薄言長的用法與很流行的詞語“紙短情長”有着異曲同工之妙。近代小說家徐枕亞在《玉梨魂》第八章中寫道:“言盡于此,願君之勿忘也……臨穎神馳,書不成字,紙短情長,伏惟珍重。”
從這段引文中可以看出,信紙上的文字怎麼也無法将人的情感完完全全地表達出來。“紙薄言長詩未盡”,無非就是一首詩、一封信、一段話、一條留言也不能完全承載人與人之間的厚重的情感。
這讓人不由得想到了北宋婉約派詞人晏殊的名句,他在《蝶戀花》中寫道:“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晏殊想給思念的人寄一封信,但是山高路遠,道阻且長,他又不知道思念的人究竟在何處,但字裡行間的思念之情躍然紙上,是那樣的真摯而濃烈。
不同的文字,相同的情感,道盡了情意的可貴。“春光寄意自殷勤”,也很像辛棄疾在《玉樓春》中的開篇句“風前欲勸春光住。春在城南芳草路”,詞人想要留住春光,然而已是芳草萋萋、落英缤紛的暮春時節。這兩句道出了詞人内心無盡的傷春、惜春的情感,也流露出詞人對美好時光、美好事物的留戀與珍惜之情。
春光寄意自殷勤。冬天就像漣漪的最外圈,已經漸行漸遠,而春已經在路上。
當春風吹動衣襟時,當春風拂面而過時,當春光乍洩之時,願所愛皆有回應,每一份付出都不落空。此時這方寸之間的缱绻最動人,讓人不忍重新整理窗簾的角度,打擾春光的溫柔。
聯系上下句,以及這兩句的語境,不難看出,“紙薄言長詩未盡,春光寄意自殷勤”這兩句詩,表達的是一種真摯的情感,一種真情的流露與傾訴。
這兩句詩可以用來形容世間美好的情感,譬如朋友間真摯的友情、親人間純真的血脈親情,還有那甜蜜難忘的愛情。
真摯的、純真的、美好的情感是最能打動人心的,最能引起人類情感的共鳴。
哪怕是幾句簡短的寒暄、一封簡短的書信、一次溫暖的電話訴衷腸、一次甜蜜的視訊通話,都是維系親情、友情、愛情的紐帶。
在愛的人面前,是沒有内向可言的,愛是需要澆灌的,需要表達的。
如果我們都帶着“紙薄言長詩未盡,春光寄意自殷勤”的問候,與我們身邊的朋友、親人、戀人保持長久的情感,那麼,我們的生活必定會多一些溫暖,多一些溫馨,多一些浪漫,多一些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