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教四法王,紫白金青,其中青翼蝠王、紫衫龍王的武功偏弱。金毛獅王和白眉鷹王相比,誰的武功更強?光明頂之戰,殷天正的實戰表現,點明了答案。
《倚天屠龍記》裡面,明教是一個高調崛起的新門派。
自教主之下,明教有逍遙二仙、四位護教法王、五散人等高手。(作者史書淩軒閣)
逍遙二仙,楊逍、範遙都是武林中難得一見的人才,不僅長得帥,而且智勇雙全。
像楊逍、範遙這種級别的人才,做一個門派的掌門完全沒問題。
明教的“紫白金青”四位護教法王,也各有所長。(作者史書淩軒閣)

青翼蝠王韋一笑擅長輕功,拎着一個人,身法如電,滅絕師太根本追不上他。(作者史書淩軒閣)
紫衫龍王黛绮絲擅長水戰,能在水裡輾轉騰挪,簡直就是“浪裡白條”。(作者史書淩軒閣)
隻可惜,滅絕師太不肯跟她跑到水裡面打,否則,滅絕還真赢不了黛绮絲!(作者史書淩軒閣)
金毛獅王和白眉鷹王,實力其實都接近明教的“逍遙二仙”。(作者史書淩軒閣)
謝遜和殷天正的實力也都絲毫不遜于昆侖、華山等門派的掌門,甚至比他們還要強一些。(作者史書淩軒閣)
不少讀者,會覺得金毛獅王謝遜的武功強于殷天正,畢竟殷天正歲數大了。(作者史書淩軒閣)
王盤山上,謝遜對三百多位搶奪屠龍刀的武林群雄,有着泰山壓頂般的壓制力。(作者史書淩軒閣)
海沙派掌門元廣波、巨鲸幫幫主麥鲸、神拳門門主過三拳,名号足夠響亮。(作者史書淩軒閣)
但他們三個,在謝遜面前,簡直就是不堪一擊的土坷垃。(作者史書淩軒閣)
張翠山一再求情,謝遜才用獅吼功把三百多位武林群豪震成了失心瘋。
如果張翠山不求情,謝遜的本意是把這三百多位武林群豪都宰了,以絕後患。
一挑三百?難道說謝遜是那七進七出的趙雲嗎?(作者史書淩軒閣)
謝遜有信心打得赢三百位武林群豪,卻沒有信心單挑成昆?
這一點其實是個小BUG。
殷素素提起殷天正時,謝遜的态度還是很謙虛的。
謝遜說:“倘若殷教主在此,一來我自忖武功最多跟他半斤八兩,二來念着故人之情,總也不能明搶硬奪……旁的不說,單是那位白眉鷹王,姓謝的就保不定能勝得過他。”
在謝遜眼裡,殷天正的武功修為,跟他自己在伯仲之間。
冰火島上,謝遜抱着屠龍刀苦修二十餘年,體力修為提升很大。(作者史書淩軒閣)
但謝遜一直沒有踏足中土,有效戰績很少。(作者史書淩軒閣)
咱們隻是通過張翠山對謝遜的判斷,來衡量謝遜的武功修為。
張翠山帶着妻兒回到中土後,大師兄宋遠橋為了保護張翠山,在六大派面前露了一手。
宋遠橋這一手,驚到了張翠山,張翠山覺得大師兄的武功進步很快!
張翠山是這樣看待宋遠橋武功的:(作者史書淩軒閣)
“武當派内功越練到後來,進境越快。我在王盤山之時,與義兄内力相差極遠,但到冰火島分手,似已拉近了不少。當年義兄在洛陽想殺大師哥,那時大師哥自然抵擋不住。但義兄就算雙眼不盲,此刻的武功卻未必能勝過大師哥多少。再過十年,大師哥或許便會在義兄之上了。”
張翠山這句話,點明了武當派的優勢,是典型的大後期,練的時間越久,功力增長越快。
張翠山的話說明,此時的宋遠橋,武功修為已經趕上了謝遜。
光明頂之戰,是張翠山帶着張無忌回到中原的大約十年之後。(作者史書淩軒閣)
十年之後的宋遠橋,武功強過了謝遜。(作者史書淩軒閣)
面對十年之後的武當七俠,殷天正的表現可謂是“威風凜凜,令人敬佩”!
六大派圍攻光明頂的時候,殷天正早已離開明教,自立門戶,他其實不必參與這件事。
但是殷天正光明磊落,重情重義,他帶着兒子和天鷹教高手趕回了光明頂。
楊逍、韋一笑、五散人這七個不懂事的家夥,因為内讧被成昆偷襲,成了一群傷兵。
此時明教能夠上得了台面的高手,隻有殷天正一人。(作者史書淩軒閣)
殷天正絲毫不慫,在關鍵時刻站了出來,他先擊敗了華山、少林的四位高手。
擊敗這四個高手雖然難度不大,但消耗了鷹王不少的體力!
此後,殷天正又跟武當的莫聲谷交手,兩人較量劍法,結果莫聲谷完敗。
若非殷天正看在張翠山的面子上手下留情,莫聲谷的一條胳膊就被殷天正捏碎了。
《倚天》原著描寫如下:
“莫聲谷肩頭落入他的掌心,他五指隻須運勁一捏,莫聲谷的肩頭非碎成片片、終身殘廢不可。”
然後,體力消耗如此之大的殷天正,又跟武當七俠之老四張松溪比拼内力。
結果張松溪略遜一籌,他說道:“晚輩适才多退一步,已輸了半招。”
這還沒打完,宋遠橋又出手了,他哪裡好意思跟鷹王生死相搏?
宋遠橋跟殷天正比拼招式,後來打了個不分勝敗。(作者史書淩軒閣)
武當七俠裡面的俞蓮舟和殷梨亭還沒出手,俞蓮舟的實力應該在殷天正之上。
但俞蓮舟怎麼能乘人之危?俞蓮舟不僅沒有出手,還出言維護殷天正。
結果崆峒五老中的唐文亮想乘機打敗殷天正,而在武林中揚名立萬。
結果,殷天正十招不到,就用鷹爪功廢了唐文亮。
鷹王之威,讓六大派高手無不駭然。(作者史書淩軒閣)
光明頂之戰,白眉鷹王的風骨和實力,都比張無忌亮眼。
如果楊逍和範遙站在殷天正的位置上,他倆的表現不會比殷天正強太多。
故而,鷹王殷天正的武功,才是明教四法王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