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數字藏品為何沒有國外那麼火?這三個NFT之問,給你答案

文|張書樂(人民網、人民郵電報專欄作者,網際網路和遊戲産業觀察者)

NFT為什麼在藝術領域爆火?

中國的數字藏品為何沒有國外那麼火爆?

NFT爆火之後,如何才能持續火爆?

這三個NFT之問,文中給你答案。

數字藏品為何沒有國外那麼火?這三個NFT之問,給你答案

2021年以來,元宇宙之後最火的數字科技概念是什麼?

無疑是NFT(非同質化通證),而且熱度延續至今。

1月23日,國内迎來了汽車行業NFT首拍,榮威汽車NFT數字藝術藏品以100萬元價格被拍賣。

此前,阿裡、騰訊、京東、哔哩哔哩等一衆網際網路巨頭也開始布局NFT,紛紛推出數字收藏品平台。

即将舉行的冬奧會更是給NFT添了“一把火”,安踏、中體産業等企業接連推出冬奧數字藏品,甚至在A股市場掀起熱潮,數字藏品概念股迎來一波漲幅。

數字藏品為何沒有國外那麼火?這三個NFT之問,給你答案

據市場調查機構Chainalysis報告顯示,2021年NFT市場規模已經至少達到269億美元,約合人民币1700億元。

NFT真的值得如此之熱嗎?

對此,《南方都市報》記者陳培均和書樂進行了一番交流,貧道以為:

國外是收藏品市場,中國是紀念品市場。

是以NFT和數字藏品,同根同樣但已經走上了兩條軌道。

NFT的魔力來自于唯一。

但唯一并不代表價值。

數字藏品為何沒有國外那麼火?這三個NFT之問,給你答案

作為一種非同質化代币,可以在網上流轉的資産,NFT本身是區塊鍊中和比特币正好相對而立的另一面。

換言之,NFT則類似于文物,每一個都不一樣,世界上隻有一個真品。

或許也恰恰是基于這種不完全意義上的比喻,NFT和比特币的初始應用場景,也就恰如其分地從藝術品和代币兩個角度分别起航了。

但NFT本質上扮演的是一個公證處、一張鑒定書,确定玉石、金器的成分、字畫古玩的真僞等,甚至還可能是一個動态的個人狀态。

但現在變成了一種高溢價的商品,其本身的泡沫确實容易引發許多誤讀。

國内和國外在NFT上的熱度完全不同。

數字藏品為何沒有國外那麼火?這三個NFT之問,給你答案

國内NFT以數字藏品的名字出現,本身就是在監管的要求下,拒絕二次交易的一種定性。沒有二次交易,也就很難被炒作成天價。

是以,目前國内NFT大多是以一種營銷的伴生品出現,甚至于作為一些大廠的“禮品”進行贈送。

就生态而言,網際網路文化創意産業和NFT有天然的接近性。

正因為如此,國内網際網路廠商和文創企業不進擊數字藏品則意味着實力不足,且數字藏品本身也容易激發起使用者對此類物件的新鮮感、好奇感。

尤其是對文化興趣缺缺但對文創興緻滿滿的Z世代們。

數字藏品為何沒有國外那麼火?這三個NFT之問,給你答案

作為和Z世代進一步交流的管道,NFT本質上和此前的盲盒、國潮等風口,有類似的動因。

在NFT行業正如火如荼的發展之際,要區分其中的“餡餅”和“陷阱”,并不難。

無論是依托于實物的NFT,還是本身就是數字化作品的NFT。

其真正的價值都來自于創作本身的藝術性或獨特性,創意才是價值所在,而非所謂的唯一。

基于這種定性,NFT不管表現形式是什麼,其實都是收藏品範疇,用傳統收藏品市場的模式去界定餡餅和陷阱,往往效果最佳。

NFT的發展,其實作在是爆火之下短闆多多。

拿出一個物品(現實或虛拟),變成NFT的時代,終将過去。

數字藏品為何沒有國外那麼火?這三個NFT之問,給你答案

畢竟,這種簡單勞動和郁金香熱,在沒有真正的價值鋪底和底蘊背書之下,不可持久。

那時,才是NFT真正腦洞大開,形成跨行業、跨領域、大腦洞、真價值的黃金年代。

但目前,國内的NFT還基本上局限于一些營銷層面的藝術創作領域,普及難度大、知道的人少,也缺少展示場景。

未來怎麼破?

或許,還是要賦予其真正的創意價值,變成一種數字化的文創而不是數字化郁金香,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