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一諾:力量從哪裡來?

作者:此念
李一諾:力量從哪裡來?
李一諾:力量從哪裡來?
李一諾:力量從哪裡來?

▲ 李一諾

本文來自:李一諾新書《力量從哪裡來》

作者:李一諾

圖檔來源:李一諾

導讀

媽媽,世界上最美的語言。

當我們是嬰兒時,啼哭睜眼的刹那,看到的第一張面孔就是媽媽。她用飽含愛意的目光凝視着小小的我們,生命從此,就有了羁絆。

作家喬治·艾略特說:“我的生命是從睜開眼睛,愛上我母親的面孔開始的。”

母愛,世界上最真摯的愛。在悲傷時,她給予我慰藉;在沮喪時,給予我希望;在軟弱時,她給予我力量。她是我生命的燈塔,為我照亮前行的方向。

今天,一諾與我們分享她當媽媽的11年,不同的時期有不同的階段,不同階段各有“真相”。回顧有孩子以來的11年,很多時候感覺是一片混沌——孩子在襁褓裡的照片仿佛是昨天照的。但是,不同的階段各有途徑。

希望這些分享對準父母和已經做父母的朋友有幫助。

cinian

11年,3個孩子,3個法寶

李一諾:力量從哪裡來?

▲ 一諾和華章還有三個孩子

第一個階段:新生

媽媽需要愛護自己、儲存體力

這個階段,主要是從備孕到孩子14個月左右。

這期間最大的挑戰是身心的各種變化和不适,需要适應一個孕育和撫養生命的嶄新狀态。

為什麼要到孩子差不多14個月大,因為一般孩子在這個月齡上下學會走路,開始自主探索,由此開始了和我們在實體層面分離的過程。

對很多女性來說,懷孕時可能是我們頭一次如此關注自己的身體,開始有前所未有的深刻覺知。

覺知從身體開始。懷孕階段會給我們帶來很多不适和疼痛,對我而言,瑜伽和遊泳是能有效緩解不适的。不論大家用什麼方式,都記得在這個階段好好關注和照顧自己的身體。

在孩子降生之後,最大的挑戰是生活不規律,因為孩子有自己的節奏。我頭一次意識到,做媽媽要幾乎完全放棄自己的需求,不斷地回應另外一個生命的節奏和需要。随時待命的狀态是非常辛苦的,我經常會發現體力不支。

那時候,我覺得傳回職場似乎是一件永遠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因為這些全方位的挑戰,資料表明很多新媽媽産後會情緒低落,其比例很高。

是以,我想給新生兒家庭幾個建議。

爸爸們,多學習、多參與。

爸爸的角色對孩子的健康成長和家庭的幸福是至關重要的,不要自動“靠邊站”,而要積極參與。在新生兒的階段,爸爸們要提醒自己,幾乎超過一半的新媽媽會有産後情緒低落和抑郁傾向,是以媽媽有什麼情緒就讓她表達,你負責接納。

最重要的是讓她在有限的時間裡吃好、睡好,心情舒暢。

媽媽們,好好愛自己。

一定不要忘記照顧好自己。最重要的一個是吃飯,一個是睡覺。我那時候是孩子睡我就睡,不對平時的規律和節奏有執念,不管是白天還是黑夜,不管是兩小時還是四小時。

李一諾:力量從哪裡來?

▲ 一諾的兩個孩子在喂馬

提醒自己,困難總會過去。

新生兒時期每天都會有新問題,不斷提醒自己,所有眼下看起來非常讓人焦慮的問題,都會過去的。

我家老二魯迪小時候有很嚴重的濕疹,看到他滿臉起的小疹子此起彼伏,一天天過去,情況越來越嚴重,我覺得自己特别沒用,終于有一天大哭一場。

但是我哭完就開始想辦法,問朋友,去醫院,線上線下地查。後來華章找到一種神奇的濕疹膏,竟然真的治好了。回看這段時間,我想最賦能的事情就是:讓自己知道,不管眼下看起來多麼揪心的事,都是會過去的。

盡早開始康複訓練和鍛煉身體。

我大概每次都是産後一個月就開始主動運動,從走路開始。另外就是每天堅持做腹肌訓練。很多讀者朋友知道我有馬甲線,其實也是這段時間堅持鍛煉的結果。

孩子4個月大,我就要回職場了,由此進入背奶期。

做背奶媽媽,得在各種環境裡泵奶,然後冷凍奶袋,消毒器具,是個無比繁雜的工程。當然,最頭疼的就是出差。走到各個地方,就會真實地感受到不同的地區對女性母乳喂養的支援度。發達國家和地區的很多公共場所都有專用的母嬰室;而在國内各地出差時,我最常去的就是廁所。

我的三個孩子,分别母乳喂養到6月齡、10月齡和13月齡,現在回想最自豪的事情,就是這麼多年都沒有因為出差浪費一滴奶,也是以有過無數奇葩的經曆。

有一次去陝西縣裡出差,住在縣城旅店。我泵完奶之後,問旅店有沒有冰箱,他們說沒有,隻有後廚的大冰櫃。打開冰櫃,裡面赫然豎着半扇凍豬,我安撫一下自己,讓幾小袋奶“依偎”在巨大的半扇凍豬肉旁邊。雖然母乳是放在消毒且密封的袋子裡,應該不會有衛生問題,但是這個場景依然讓我印象深刻。

還有一次出差,到了國内某三線城市的機場,沒有母嬰室,我就找了個廁所,各種忙亂後搞定。然後,我乘計程車去客戶那裡開會,等我坐上車,理理身上的正裝,舒一口氣,正要休息一會兒時,我蓦然發現手指甲縫竟然都是黑的!

于是趕緊清理……再“光鮮亮麗”地去開會。那些黑指甲,是那些年表面“高大上”的職場媽媽生涯中無數的“真相”之一。

我想,可能所有的職場背奶媽媽都有類似的經曆,回頭看是笑談,但是真正值得推動的,是各地、各工作機關,特别是公共場所對母乳媽媽的支援。

第二個階段:幼兒

媽媽需要開動腦力、了解兒童

這個階段,從孩子十三四個月大到5歲左右。

做媽媽第一個階段的挑戰,主要是身體、情緒、精力上的适應,我們需要對孩子無微不至地照顧和随時随地地回應。

第二個階段最大的任務是了解兒童的發展規律。兒童并不是小一号的成人,他的行為邏輯、情緒模式都和成人很不一樣。比如,孩子在一定年齡時對秩序的敏感、對情緒的表達方式,都有内在的科學發展規律。

安迪兩歲多的時候,有一次我們在外地玩,住在酒店裡。睡前,我遞給他奶瓶讓他喝奶,但他就是不要奶瓶,莫名其妙地大哭。酒店隔音不好,他哭的聲音又大,搞得我手足無措。

我逼着自己冷靜,想起來關于孩子秩序敏感期的知識,又回想給他的過程:是我先打開奶嘴外面的蓋子再給他的。于是,我把奶瓶的蓋子蓋上,再重新給他。他一下子就不哭了,自己打開蓋子放到一邊,開始喝奶。那個瞬間我現在還記得,感覺就是:哈,書上說的是對的!好神奇啊!

在此推薦幾本那個階段對我很有幫助的書,孫瑞雪的《愛和自由》和《捕捉兒童敏感期》還有海姆·G吉諾特的經典書籍《孩子,把你的手給我》。

這些書都幫助我更科學地了解幼兒發展的規律,以及成人的回應方法。了解這些規律之後,對我帶孩子影響最大的方法,就出自勞倫斯·科恩的《遊戲力》。

我從書中學習到幾個概念:

首先,孩子的語言不是說教,而是玩,是以玩是孩子天然喜歡的。

其次,玩有很多深意,孩子能在遊戲裡找到自信。對孩子來講,大人在生活裡是一個無比強大、往往充滿了權威的存在,而在遊戲裡面,大人的形象是“蠢傻笨”,在他們假裝弱勢的樣子裡,孩子能感覺到自己有力量,這種心理的正面激勵對孩子培養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

是以,遊戲是孩子表達和釋放情緒最好的通路。

李一諾:力量從哪裡來?

▲ 一諾與孩子們一起讀書

遊戲力其實随處可用。父母無論遇到什麼樣的挑戰,想想有沒有什麼遊戲可以解決。孩子不喜歡刷牙,你就把自己當成刷牙機器人,讓孩子指揮你,于是你就會發現孩子在歡聲笑語裡把牙齒刷了。

和孩子出去散步的時候,你可以變成蒙眼人,說:哎呀,我看不見了。你要表現得很緊張,讓孩子給你指令,你就會發現孩子能特别有責任感地把你引到家。

你也許會說:我這麼忙,哪有時間玩遊戲?而真相是,不用遊戲力的方法,花的時間會更長,而且會不愉快。

家長可能首先想到的是給孩子講道理,或者生拉硬拽、恐吓。然而,用過這些方法的人大概都知道,它們并非一直有用,而且就算暫時達到了目的,大家的心情也都不好。

而遊戲力能省時間,又有好的情感互動,何樂而不為呢?用遊戲力最大的困難不是技術,而是需要家長轉換心境,給自己幾秒“抽離”當下要孩子聽從安排的執念,看見孩子,蹲下來,用孩子能懂的方式和他交流。

這些交流、接納、遊戲,其實遠遠不是表面看上去的幾句話或幾個動作,而是你和孩子在建構真實深厚的情感聯結,是孩子人生後續發展的重要基石。

第三個階段:兒童

媽媽要用“心”和孩子在一起

這個階段是從孩子5歲到10歲。

寫到10歲是因為我家老大今年剛11歲,未來希望有機會和大家分享孩子再長大一點兒的經驗。

這個階段孩子的體力、智力、能力,天天都在增長。你會發現你對孩子的期待也很快地在增長,以前看到孩子能走路、能騎車就感到驚喜,現在會覺得這遠遠不夠,各種焦慮和期待都會産生。

這個階段對我影響比較大的書是《父母的覺醒》和《家庭的覺醒》,作者都是沙法麗·薩巴瑞。這兩本書都是讓我們看到表象以下的孩子,看到孩子的狀态其實是我們自己狀态的延伸;看到我們對孩子的期待和投入,反映的往往不是孩子的需求,而是我們内心由不安全感産生的需求。

如果不意識到在這些互動深層背後的那個自己,我們的很多愛給孩子傳遞的會是壓力和負擔。

如果說第一階段主要是靠體力,第二階段開始加上了腦力,那麼這個階段就又加上了心力。

這個階段重要的是兩條,第一是随時提醒自己,最重要的是和孩子有深度的聯結和溝通;第二是開始有意識地放下自己的目的,和孩子對話。一旦做到,你就會發現孩子有非常多讓你驚喜的好主意,你和孩子可以共同前往一個你不曾想象的世界。

2020年孩子快開學的時候,我們要買一輛二手車,10歲的安迪就問我:媽媽,為什麼我們不能買一輛坦克?我覺得如果你開坦克送我去上學,那會是非常酷的一件事情!

我當時第一個反應是:胡鬧!買什麼坦克?

後來我想,為什麼不可以呢?于是我對兒子說:這是個很有意思的想法,我們讨論一下。你看街上為什麼沒有人開坦克呢?

于是他開始查資料,一會兒來告訴我:因為坦克太重了,會把路軋壞;坦克有履帶,履帶會把地弄壞。

我說:那我們看看有沒有用輪子的坦克。安迪真的去網上查了,的确有用輪子的坦克,還有二手坦克,價格是幾萬美元,和小轎車差不多,并非不可以接受。

但是他有了另一個發現:大家不開坦克的主要原因是耗油。按照他看的那款MI艾布拉姆斯系列主戰坦克和網上相關資料,他算出來該坦克的耗油量大約是一般車的40倍,是一輛混合動力車的80~100倍。我們讨論一番,放棄了買坦克的計劃。

這樣的對話,我們都可以開展,隻需要放下自己的聲音,持開放的心态,跟随孩子的思路去思考他的問題,就會得到意想不到的驚喜。孩子在這個過程中其實會做很多研究,也能學到很多東西。

- END -

一諾的新書《力量從哪裡來》正在京東和當當熱售中,正式上架一周後便登上了當當新書勵志榜榜首。希望你也能從中收獲面對真實生活與自我的力量和智慧。

點選圖檔 歡迎購買

李一諾《力量從哪裡來》

李一諾:力量從哪裡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