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李一诺:力量从哪里来?

作者:此念
李一诺:力量从哪里来?
李一诺:力量从哪里来?
李一诺:力量从哪里来?

▲ 李一诺

本文来自:李一诺新书《力量从哪里来》

作者:李一诺

图片来源:李一诺

导读

妈妈,世界上最美的语言。

当我们是婴儿时,啼哭睁眼的刹那,看到的第一张面孔就是妈妈。她用饱含爱意的目光凝视着小小的我们,生命从此,就有了羁绊。

作家乔治·艾略特说:“我的生命是从睁开眼睛,爱上我母亲的面孔开始的。”

母爱,世界上最真挚的爱。在悲伤时,她给予我慰藉;在沮丧时,给予我希望;在软弱时,她给予我力量。她是我生命的灯塔,为我照亮前行的方向。

今天,一诺与我们分享她当妈妈的11年,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阶段,不同阶段各有“真相”。回顾有孩子以来的11年,很多时候感觉是一片混沌——孩子在襁褓里的照片仿佛是昨天照的。但是,不同的阶段各有途径。

希望这些分享对准父母和已经做父母的朋友有帮助。

cinian

11年,3个孩子,3个法宝

李一诺:力量从哪里来?

▲ 一诺和华章还有三个孩子

第一个阶段:新生

妈妈需要爱护自己、保存体力

这个阶段,主要是从备孕到孩子14个月左右。

这期间最大的挑战是身心的各种变化和不适,需要适应一个孕育和抚养生命的崭新状态。

为什么要到孩子差不多14个月大,因为一般孩子在这个月龄上下学会走路,开始自主探索,由此开始了和我们在物理层面分离的过程。

对很多女性来说,怀孕时可能是我们头一次如此关注自己的身体,开始有前所未有的深刻觉知。

觉知从身体开始。怀孕阶段会给我们带来很多不适和疼痛,对我而言,瑜伽和游泳是能有效缓解不适的。不论大家用什么方式,都记得在这个阶段好好关注和照顾自己的身体。

在孩子降生之后,最大的挑战是生活不规律,因为孩子有自己的节奏。我头一次意识到,做妈妈要几乎完全放弃自己的需求,不断地回应另外一个生命的节奏和需要。随时待命的状态是非常辛苦的,我经常会发现体力不支。

那时候,我觉得返回职场似乎是一件永远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因为这些全方位的挑战,数据表明很多新妈妈产后会情绪低落,其比例很高。

因此,我想给新生儿家庭几个建议。

爸爸们,多学习、多参与。

爸爸的角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家庭的幸福是至关重要的,不要自动“靠边站”,而要积极参与。在新生儿的阶段,爸爸们要提醒自己,几乎超过一半的新妈妈会有产后情绪低落和抑郁倾向,因此妈妈有什么情绪就让她表达,你负责接纳。

最重要的是让她在有限的时间里吃好、睡好,心情舒畅。

妈妈们,好好爱自己。

一定不要忘记照顾好自己。最重要的一个是吃饭,一个是睡觉。我那时候是孩子睡我就睡,不对平时的规律和节奏有执念,不管是白天还是黑夜,不管是两小时还是四小时。

李一诺:力量从哪里来?

▲ 一诺的两个孩子在喂马

提醒自己,困难总会过去。

新生儿时期每天都会有新问题,不断提醒自己,所有眼下看起来非常让人焦虑的问题,都会过去的。

我家老二鲁迪小时候有很严重的湿疹,看到他满脸起的小疹子此起彼伏,一天天过去,情况越来越严重,我觉得自己特别没用,终于有一天大哭一场。

但是我哭完就开始想办法,问朋友,去医院,线上线下地查。后来华章找到一种神奇的湿疹膏,竟然真的治好了。回看这段时间,我想最赋能的事情就是:让自己知道,不管眼下看起来多么揪心的事,都是会过去的。

尽早开始康复训练和锻炼身体。

我大概每次都是产后一个月就开始主动运动,从走路开始。另外就是每天坚持做腹肌训练。很多读者朋友知道我有马甲线,其实也是这段时间坚持锻炼的结果。

孩子4个月大,我就要回职场了,由此进入背奶期。

做背奶妈妈,得在各种环境里泵奶,然后冷冻奶袋,消毒器具,是个无比繁杂的工程。当然,最头疼的就是出差。走到各个地方,就会真实地感受到不同的地区对女性母乳喂养的支持度。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很多公共场所都有专用的母婴室;而在国内各地出差时,我最常去的就是厕所。

我的三个孩子,分别母乳喂养到6月龄、10月龄和13月龄,现在回想最自豪的事情,就是这么多年都没有因为出差浪费一滴奶,也因此有过无数奇葩的经历。

有一次去陕西县里出差,住在县城旅店。我泵完奶之后,问旅店有没有冰箱,他们说没有,只有后厨的大冰柜。打开冰柜,里面赫然竖着半扇冻猪,我安抚一下自己,让几小袋奶“依偎”在巨大的半扇冻猪肉旁边。虽然母乳是放在消毒且密封的袋子里,应该不会有卫生问题,但是这个场景依然让我印象深刻。

还有一次出差,到了国内某三线城市的机场,没有母婴室,我就找了个厕所,各种忙乱后搞定。然后,我乘出租车去客户那里开会,等我坐上车,理理身上的正装,舒一口气,正要休息一会儿时,我蓦然发现手指甲缝竟然都是黑的!

于是赶紧清理……再“光鲜亮丽”地去开会。那些黑指甲,是那些年表面“高大上”的职场妈妈生涯中无数的“真相”之一。

我想,可能所有的职场背奶妈妈都有类似的经历,回头看是笑谈,但是真正值得推动的,是各地、各工作单位,特别是公共场所对母乳妈妈的支持。

第二个阶段:幼儿

妈妈需要开动脑力、理解儿童

这个阶段,从孩子十三四个月大到5岁左右。

做妈妈第一个阶段的挑战,主要是身体、情绪、精力上的适应,我们需要对孩子无微不至地照顾和随时随地地回应。

第二个阶段最大的任务是理解儿童的发展规律。儿童并不是小一号的成人,他的行为逻辑、情绪模式都和成人很不一样。比如,孩子在一定年龄时对秩序的敏感、对情绪的表达方式,都有内在的科学发展规律。

安迪两岁多的时候,有一次我们在外地玩,住在酒店里。睡前,我递给他奶瓶让他喝奶,但他就是不要奶瓶,莫名其妙地大哭。酒店隔音不好,他哭的声音又大,搞得我手足无措。

我逼着自己冷静,想起来关于孩子秩序敏感期的知识,又回想给他的过程:是我先打开奶嘴外面的盖子再给他的。于是,我把奶瓶的盖子盖上,再重新给他。他一下子就不哭了,自己打开盖子放到一边,开始喝奶。那个瞬间我现在还记得,感觉就是:哈,书上说的是对的!好神奇啊!

在此推荐几本那个阶段对我很有帮助的书,孙瑞雪的《爱和自由》和《捕捉儿童敏感期》还有海姆·G吉诺特的经典书籍《孩子,把你的手给我》。

这些书都帮助我更科学地理解幼儿发展的规律,以及成人的回应方法。了解这些规律之后,对我带孩子影响最大的方法,就出自劳伦斯·科恩的《游戏力》。

我从书中学习到几个概念:

首先,孩子的语言不是说教,而是玩,所以玩是孩子天然喜欢的。

其次,玩有很多深意,孩子能在游戏里找到自信。对孩子来讲,大人在生活里是一个无比强大、往往充满了权威的存在,而在游戏里面,大人的形象是“蠢傻笨”,在他们假装弱势的样子里,孩子能感觉到自己有力量,这种心理的正面激励对孩子培养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游戏是孩子表达和释放情绪最好的通路。

李一诺:力量从哪里来?

▲ 一诺与孩子们一起读书

游戏力其实随处可用。父母无论遇到什么样的挑战,想想有没有什么游戏可以解决。孩子不喜欢刷牙,你就把自己当成刷牙机器人,让孩子指挥你,于是你就会发现孩子在欢声笑语里把牙齿刷了。

和孩子出去散步的时候,你可以变成蒙眼人,说:哎呀,我看不见了。你要表现得很紧张,让孩子给你指令,你就会发现孩子能特别有责任感地把你引到家。

你也许会说:我这么忙,哪有时间玩游戏?而真相是,不用游戏力的方法,花的时间会更长,而且会不愉快。

家长可能首先想到的是给孩子讲道理,或者生拉硬拽、恐吓。然而,用过这些方法的人大概都知道,它们并非一直有用,而且就算暂时达到了目的,大家的心情也都不好。

而游戏力能省时间,又有好的情感互动,何乐而不为呢?用游戏力最大的困难不是技术,而是需要家长转换心境,给自己几秒“抽离”当下要孩子听从安排的执念,看见孩子,蹲下来,用孩子能懂的方式和他交流。

这些交流、接纳、游戏,其实远远不是表面看上去的几句话或几个动作,而是你和孩子在构建真实深厚的情感联结,是孩子人生后续发展的重要基石。

第三个阶段:儿童

妈妈要用“心”和孩子在一起

这个阶段是从孩子5岁到10岁。

写到10岁是因为我家老大今年刚11岁,未来希望有机会和大家分享孩子再长大一点儿的经验。

这个阶段孩子的体力、智力、能力,天天都在增长。你会发现你对孩子的期待也很快地在增长,以前看到孩子能走路、能骑车就感到惊喜,现在会觉得这远远不够,各种焦虑和期待都会产生。

这个阶段对我影响比较大的书是《父母的觉醒》和《家庭的觉醒》,作者都是沙法丽·萨巴瑞。这两本书都是让我们看到表象以下的孩子,看到孩子的状态其实是我们自己状态的延伸;看到我们对孩子的期待和投入,反映的往往不是孩子的需求,而是我们内心由不安全感产生的需求。

如果不意识到在这些互动深层背后的那个自己,我们的很多爱给孩子传递的会是压力和负担。

如果说第一阶段主要是靠体力,第二阶段开始加上了脑力,那么这个阶段就又加上了心力。

这个阶段重要的是两条,第一是随时提醒自己,最重要的是和孩子有深度的联结和沟通;第二是开始有意识地放下自己的目的,和孩子对话。一旦做到,你就会发现孩子有非常多让你惊喜的好主意,你和孩子可以共同前往一个你不曾想象的世界。

2020年孩子快开学的时候,我们要买一辆二手车,10岁的安迪就问我:妈妈,为什么我们不能买一辆坦克?我觉得如果你开坦克送我去上学,那会是非常酷的一件事情!

我当时第一个反应是:胡闹!买什么坦克?

后来我想,为什么不可以呢?于是我对儿子说:这是个很有意思的想法,我们讨论一下。你看街上为什么没有人开坦克呢?

于是他开始查资料,一会儿来告诉我:因为坦克太重了,会把路轧坏;坦克有履带,履带会把地弄坏。

我说:那我们看看有没有用轮子的坦克。安迪真的去网上查了,的确有用轮子的坦克,还有二手坦克,价格是几万美元,和小轿车差不多,并非不可以接受。

但是他有了另一个发现:大家不开坦克的主要原因是耗油。按照他看的那款MI艾布拉姆斯系列主战坦克和网上相关数据,他算出来该坦克的耗油量大约是一般车的40倍,是一辆混合动力车的80~100倍。我们讨论一番,放弃了买坦克的计划。

这样的对话,我们都可以开展,只需要放下自己的声音,持开放的心态,跟随孩子的思路去思考他的问题,就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惊喜。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其实会做很多研究,也能学到很多东西。

- END -

一诺的新书《力量从哪里来》正在京东和当当热售中,正式上架一周后便登上了当当新书励志榜榜首。希望你也能从中收获面对真实生活与自我的力量和智慧。

点击图片 欢迎购买

李一诺《力量从哪里来》

李一诺:力量从哪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