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年味漸濃,年意更暖

年味漸濃,年意更暖

今天是臘月二十四

南方小年

“年”就是“家”

是家人期盼的日子

是故人重逢的日子

是一年團圓的日子

平安喜洋洋,小年樂悠悠

“小年”可都不小

這天以後

年味漸濃,年意更暖

人們開始進入準備過年的階段

二十三糖瓜兒粘;二十四掃房子

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炖大肉

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把面發

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一、小年日期

小年,通常是指掃塵、祭竈的日子。由于各地風俗不同,被稱為“小年”的日子也不盡相同,有臘月二十三、臘月二十四等說法。

談及小年日期不同的原因,民俗專家王娟稱,古代皇家會修曆法,一般裡邊會有類似哪一天是小年這樣比較明确的說法。但具體到每個地區,出于實際需要,當地人也會有不同的了解。時間久了,難免出現日期不統一的情況,這充分說明了中國傳統民俗文化的多樣性。

二、小年的習俗

1.掃塵:小年,民間撣塵的日子。這一天家家戶戶得起個大早掃房擦窗,洗衣清物,刷鍋涮瓢“塵”與“陳”諧音,故而掃塵旨在除舊迎新,拔除不祥。掃帚将牆壁上下掃幹淨、擦洗桌椅、沖洗地面……各家各戶都要不留死角地徹底清掃,做到窗明幾淨。

如果這一年你負重前行太久,不妨借這次機會來一次清理,把滞留心間的不安和憂愁,盤踞腦海的執念和焦慮,統統打掃,心有空地,陽光才能落腳。

2.貼窗花:每到冬天,一過臘月二十三 有種花就開始悄然地登場 驚豔了家家戶戶的窗戶。喜鵲登梅,鴛鴦戲水 鹿鶴桐椿,犀牛望月 …… 這些詞單看着就很美,更不說剪出形象,使萬物生靈都活起來。以明窗為背景,更襯其好看紅紅火火的年的味道與神韻立時就藏不住。記憶裡,窗花,是一抹特别的紅,經古老又靈巧的剪藝,一個個葳蕤爛漫的春天躍然紙上,成為冬天單調日子裡的明媚之色。

3.沐浴理發:小年到,除了家裡要煥然一新,民間也有洗浴、理發的習俗,意在褪去過往的晦氣,開啟新年吉祥順利的好兆頭,一次舒心的沐浴,一次剪去煩惱絲的理發,帶給我們的不僅是神清氣爽,更是一份自我尊重,以好的儀表,去迎接撲面的日子 在光陰裡留下體面。

4.祭竈王:小年這天,是民間流傳很廣的傳統習俗,古人奉竈王為督察人間善惡的司命之神。一年過去,人的德行和過錯都會被竈王爺看在眼裡并要回天庭向玉帝彙報 為了歡送他,并讓他“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人們陳列酒食瓜果以作祭品。雖為民俗 卻也透着好玩的人情趣味 回首過去的一年 你是坦蕩還是有所遺憾 比竈王爺更清楚的 是我們自己的内心。

5.吃糖瓜、饴糖、麻糖:糖瓜以麥芽、小米熬制而成 冬日裡放在屋外 糖瓜外表凝固得堅實 内裡卻含有微小的氣泡 吃起來脆甜香酥,别有風味。大人也好,小孩子也罷 不管背負的工作、學業壓力有多大 甜甜黏黏的一口糖瓜 總會把人從低氣壓的情緒裡拉扯出來 很多時候 一點點甜,就足以調和生活裡的苦 讓你有望有盼,向明天欣喜地邁步。

6.吃餃子:北方的每個節日幾乎都會有餃子的身影,小年夜吃餃子,取意“送行餃子迎風面”。山區多吃糕和荞面。晉東南地區,流行吃炒玉米的習俗,民諺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鍋倒”的說法。

7.吃火燒:祭竈這天除了吃竈糖之外,火燒也是很有特色的節令食品。每到臘月二十三祭竈這天,城市中的燒餅攤點生意非常興隆。

9.寫春聯:大門上的對聯是一家的門面,民間講究有神必貼每門必貼每物必貼大紅的紙,黑亮或金燦的字,分貼門旁,或大氣,或秀氣 或對偶工整,或設詞精巧。“春野花濤,身安心樂”“慎言節飲食,信道守詩書”不同的文風,象征不同的精神氣質與生活追求心中祈福納祥瑞總把新桃換舊符,一副春聯承載了心中良願與情感密碼,是人們寫給歲月的紅色情書。

年味漸濃,年意更暖

小年小歡喜,牢記疫情防控

春節将至,疫情防控和阖家團圓不是一道單選題,

守護一個健康祥和的春節,離不開每個人的努力。

盼得所願,等春照面

祝橙子們新春快樂,紅紅火火!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