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文化進萬家丨南越王博物院上新展,“發現良渚”展出296件(套)精品文物

文/圖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黃宙輝 通訊員 胡田甜

人們留穗過年有好去處——1月26日,“發現良渚”展覽在廣州的南越王博物院王墓展區開幕。本次展覽由南越王博物院、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良渚博物院主辦,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協辦,展出296件(套)精美文物,其中一級文物11件(套)。展覽将持續展至5月20日。

文化進萬家丨南越王博物院上新展,“發現良渚”展出296件(套)精品文物

“發現良渚”海報

立體還原五千年前的良渚風采

良渚文化是大陸新石器時代晚期的一支考古學文化,距今5300-4300年,以杭州市良渚、瓶窯兩鎮為核心,分布于以長江下遊太湖流域為中心的面積達3.6萬餘平方公裡的廣袤區域。因該文化首先發現于良渚,1959年著名考古學家夏鼐先生将之命名為“良渚文化”。2019年7月6日,良渚古城遺址列入《世界遺産名錄》,成為中國第55處世界遺産,标志着中華五千年文明史得到國際社會的公認。

文化進萬家丨南越王博物院上新展,“發現良渚”展出296件(套)精品文物

“發現良渚”展覽現場

南越王博物院陳列展覽部何少偉介紹,“發現良渚”是南越王博物院繼“發現邢窯”“發現越窯”之後“發現系列”的第三展,通過“文明之邦”“神王之國”“古今之路”三個單元,與觀衆一起繼續發現中華文明之美,漫遊實證中華5000多年文明史的聖地——良渚。

文化進萬家丨南越王博物院上新展,“發現良渚”展出296件(套)精品文物

與以往不同的是,此次展覽創新性地使用了“實物+數字”雙展覽結合的形式,單獨設定影像展廳,将良渚古城與水利系統的營建向觀衆娓娓道來;同時,展線與多媒體深度結合,全程添加視訊二維碼,以豐富的視訊資料搭建虛拟展廳,為觀衆立體還原五千年前水鄉澤國的良渚風采。

良渚文化的輻射影響至于嶺南

良渚文化是中國玉文化的重要源頭之一。“琮、璧、璜、圭、璋、琥”六種玉器,即所謂的“六瑞”,是商周以後玉禮系統的象征,前三個在良渚文化中已經出現。

文化進萬家丨南越王博物院上新展,“發現良渚”展出296件(套)精品文物

現場展出的玉琮

展覽現場展出了大量良渚玉器,令觀衆歎為觀止。其中,玉琮是良渚文化的典型玉器,形制為外方内圓的柱形,上下穿通。曆來對于玉琮的内涵有多種解讀,如貫通天地、象征祖先或神祇等。良渚先民創造了統一的精神信仰,神徽是良渚玉器圖案的母題,也是良渚先民共同尊奉的神祇,它以玉琮為主要載體,以各種形态在玉器上被大量表現。

文化進萬家丨南越王博物院上新展,“發現良渚”展出296件(套)精品文物

玉钺冠飾(上)玉钺(中)玉钺端飾(下)

玉璧是良渚玉禮器中的大型器物,也是中國古代常用來祭天或陪葬的禮器。廣州的南越文王墓共出土了71件玉璧,造型多樣、紋飾精美,其中出土于墓主棺室棺椁頭箱内的D54玉璧被定為2022年冬奧會獎牌的裝飾紋樣視覺來源。此次展出的琮、璧等良渚玉器與以玉璧為代表的南越文王墓出土玉器交相輝映,既反映出玉文化的傳承發展,也展現了禮制的起源演變,為觀衆提供不同角度了解中國傳統文化。

文化進萬家丨南越王博物院上新展,“發現良渚”展出296件(套)精品文物

玉冠狀器

值得一提的是,良渚文化的輻射影響至于嶺南,嶺南地區的多處史前遺址發現了與良渚文化器物相似乃至幾乎一緻的文物,其中以石峽遺址最多。“石峽文化”因發現于廣東省韶關市曲江區馬壩鎮的石峽遺址而得名,距今約5000-4000年,年代與良渚文化相近。石峽遺址出土的玉琮、玉環、玉錐形器、石锛和陶貫耳壺等具有明顯的良渚特征。

文化進萬家丨南越王博物院上新展,“發現良渚”展出296件(套)精品文物

玉管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