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向“新”而行 看濰城區如何厚植人才優勢

作者:濰城融媒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資訊技術研究所研究員、蘇州焜原光電有限公司董事長到濰城區對接考察了光電産業發展情況,就項目落地轉化事宜進行了深入溝通交流,就壯大濰城光電産業初步達成合作意向。

“目前,我們通過引進人才,先後培育孵化了富銳光學、魯歐智造等市場前景好、發展潛力大的企業,為光電産業叢集突破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濰城區委組織部人才科科長闫振鵬說,“下步,我們将不斷優化人才服務及營商環境,吸引更多優質人才和技術成果落地濰城,為建設實力強品質優生活美的更好濰坊貢獻濰城力量。”

發展新質生産力,離不開人才這個“第一資源”。濰城區始終将 “人才”看作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資源和核心力量,着眼于重點領域,下實功、出真章、想辦法,将潛在人才“挖”出來,把緊缺人才“引”過來,讓更多人才才“聚”攏來,為發展新質生産力集智獻力。

向“新”而行 看濰城區如何厚植人才優勢
向“新”而行 看濰城區如何厚植人才優勢
向“新”而行 看濰城區如何厚植人才優勢

在人才引進上多下實功

向“新”而行 看濰城區如何厚植人才優勢

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今年以來,濰城區相關部門聯合區内重點企業奔赴天津、北京等地,踏上春季校園引才行,助力濰城人才招引跑出“加速度”。同時加強校地合作,主動對接高校人才資源,通過緊抓高校這個人才資源平台,組織企業代表與各高校開展對接交流活動,圍繞城市推廣、政策推介、人才引育等方面進行座談交流,為實作引才留才、發展新質生産力提供重要支撐。截至目前,春季校園引才行共走進8所高校,共為30家企業共提供優質崗位數量205個,達成初步就業意向110餘人。

“濰”有家鄉最親切,“城”心引才情意濃。為搭建優秀學子與先進企業的溝通交流平台,濰城還積極開展“濰城學子看家鄉”就業體驗參觀座談活動,邀請來自山東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山東師範大學等高校的濰城籍大學生沉浸式感受家鄉發展和人才引進優勢,鼓勵優秀學子返鄉,為家鄉的發展貢獻力量。

向“新”而行 看濰城區如何厚植人才優勢
向“新”而行 看濰城區如何厚植人才優勢

在人才厚植上多見真章

向“新”而行 看濰城區如何厚植人才優勢

功以才成,業由才廣。聚焦圍繞産業轉型更新以及人才厚植發展的需要,濰城區搭建高能級人才發展平台,建立企業技術中心、重點實驗室等平台10個,全區市級以上創新平台達到260家,為人才發展提供了廣闊的舞台。

同時,在産才融合、平台更新、服務保障等方面創“新”提“質”,加速推動人才鍊和創新鍊、産業鍊的深度融合,形成以半導體産業園、磁浮交通産業基地、快倉智能機器人生産基地等項目為重點的人才集聚生态圈,加快形成各類人才聚集的“強磁場”,為全區發展新質生産力“蓄勢賦能”。

智邁德股份有限公司作為國内建築智能裝備行業的領軍企業,與10餘家科研院所加強合作,同時在上海成立研發中心,在濰城區建設研發生産基地,搭建省、市級研發平台,實作柔性引進高端人才。陳民忠是智邁德引進的高端人才之一,他表示:“公司高度重視技術研發工作,不僅給我們研發人員配備了高标準的專家較高價的電梯大廈和研發實驗場地,還制定了許多激勵制度。與國内多家知名科研院所和高校進行産學研合作,引進許多前沿技術,極大開拓了我們的眼界,也提升了我們的創新熱情。”

向“新”而行 看濰城區如何厚植人才優勢
向“新”而行 看濰城區如何厚植人才優勢

在人才激勵上多想辦法

向“新”而行 看濰城區如何厚植人才優勢

用細緻入微的服務,讓青年人才在濰城舒心求職。濰城區打造“青年驿站”,為到濰城求職的青年人才和畢業生提供7天免費住宿、政策咨詢等“一站式”服務。深入實施人才安居工程,進一步優化人才較高價的電梯大廈申請條件,簡化審批流程,提升人才較高價的電梯大廈入住率。

打造閉環服務生态體系,濰城區成立校地合作科技轉化項目對接小組,從需求征集、對接簽約到轉化落地,安排專員“一對一”全方位包靠服務。向與濰城區開展重大項目合作的人才提供人才住房、發放“濰州人才卡”,在醫療保健、子女入學、戶籍辦理等多個方面為專家人才開辟“綠色通道”,建構定期運作評估、動态事項調整、回訪監督回報等為一體的閉環服務機制,確定政策落實到位。

同時,針對各類人才的實際需求,探索“上門報到、全程代辦”服務模式,選派黨員幹部包靠服務1000餘家企業和項目的重點人才,傾力解決專家人才在科研、資金等方面的實際問題。

向“新”而行 看濰城區如何厚植人才優勢
向“新”而行 看濰城區如何厚植人才優勢

在向“新”提“質”的發展道路上,濰城正以更開放的格局、更寬廣的胸襟、更包容的環境,助力每一位來濰的人才展宏圖之志、抒鴻鹄之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