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月26日電 瑞士蘇黎世大學研究人員25日發表的一份研究報告說,或許可以通過測量人體中某種抗體的水準預估新冠病毒感染者出現“新冠長期症狀”的風險,進而降低這種風險并改進對新冠患者的治療。
最新一期英國《自然·通訊》雜志發表的這份報告說,通過研究175名新冠患者和40名健康者,研究人員發現,出現“新冠長期症狀”的患者體内IgM抗體和IgG3抗體水準普遍較低。

1月24日,早高峰通勤的人們走在英國倫敦街頭。當日,英格蘭地區不再要求群眾戴口罩或居家辦公,新冠疫苗接種證明等也不再成為進入人員聚集場所的強制要求。(新華社發,蒂姆·愛爾蘭攝)
世界衛生組織說,大多數新冠患者能夠徹底痊愈,但大約10%至20%患者初步康複後會出現各種各樣中長期症狀,這些症狀統稱“新冠長期症狀”。
研究人員結合新冠患者IgM抗體和IgG3抗體資料、哮喘病史、年齡、新冠症狀等資訊,開發出一套用于預估出現“新冠長期症狀”風險的模型,并用這一模型預估另外395名新冠患者出現“新冠長期症狀”的風險。測試結果表明,這一模型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醫生盡早知道患者是否面臨“新冠長期症狀”風險,進而幫助醫生為患者提供更對症的治療和康複服務。
研究人員說,有哮喘病史以及IgM抗體和IgG3抗體水準低的人出現“新冠長期症狀”風險較高,這一發現有助于動員這類人群接種疫苗,以便降低出現“新冠長期症狀”的風險。(歐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