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值此世界歌劇日之際,SHL建築事務所和珀金斯威爾很高興地分享,我們共同設計的北京市副中心劇院項目的"文化谷倉"現已封頂!劇院位于北京通州市綠心森林公園内,位于"世界文化遺産"京杭大運北端海岸。
為慶祝世界歌劇日,丹麥建築師施密特·哈默·拉森建築師事務所(Schmidt Hammer Lassen Architects)和全球公司珀金斯威爾(Perkins&Will)展示了位于中國北京郁郁蔥蔥的市中心的新北京綠心大劇院的設計。
沿着蜿蜒的大運河延伸的劇院建築,将為市民和遊客提供多元化、開放的交流平台和極緻的專業表演空間,再次喚醒大運河兩岸繁華的風光。
該項目坐落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遺産名錄的岸邊,希望恢複繁華的海濱,并為有價值的互動和世界級的表演提供空間。
構成劇院的三座建築由一個共享甲闆連接配接,該甲闆包括歌劇院,劇院和音樂廳。雕塑般的車身結合了通州當地交通的曆史和文化遺産:古老的通州糧倉曾經負責為首都儲存糧食,未來的劇院将為城市提供精神食糧。
通過一個平台連接配接,三座建築各設有不同類型的表演場地,如音樂廳,歌劇院和劇場。該項目通過雕刻整體體量将遺址的曆史和文化挂毯編織成新的形式,這些體量類似于曾經占據大運河岸邊的曆史倉庫,因為它通向中國首都。
"通州自古以來就是南北交通和進入北京的重要門戶。來自南方的各種貨物在進入北京之前将在通州轉移,在那裡進行分類并儲存在大型倉庫中,準備在需要時運往北京。SHL Architecture and Perkins-Will的總監兼設計總監Chris Hardie表示:"在新的時空,我們将以建築的方式建造一個運河精神和文化的容器,吸引公民和遊客到這個新的文化目的地。
施密特·哈默·拉森建築事務所和珀金斯威爾的負責人兼設計總監克裡斯·哈迪(Chris Hardie)表示:"北京通州區是大運河沿岸的重要貿易點。當貨物從南方運到北京時,它們被分類并儲存在大型倉庫結構中,準備在需要時轉移到市中心。現在,在一種區域逆轉中,我們将這些重新創造為文化的容器,将北京市民吸引到這個新的文化目的地。
北京市副中心劇院的"文化糧倉"是SHL建築與珀金斯威爾的衆多合作項目之一。該項目在2018年赢得了國際比賽,現在在結構上受到限制,預計将于2023年向公衆開放。
該項目是由Schmidt Hammer Lassen Architects和Perkins&Will的聯合工作室制作的衆多備受矚目的勝利之一。大劇院在2018年的國際比賽中獲勝,将于2023年迎來第一批遊客。
來源, 版權所有: SHL 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