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古代樂器的活化石:鳳凰

曆史悠久,造型優美,裝飾華麗,音色柔和,唐代曾被用在天宇音樂和果樂中

奉頭在緬甸根深蒂固

早在遠古時代,中國和緬甸就進行了深入的交流,在9世紀,緬甸國王向中國派遣了30多位藝術家。

古代樂器的活化石:鳳凰

在《聖母院》第17年,國家(今緬甸)王儲順宇帶領樂團到長安演出跳舞,并帶來了22件樂器和十幾首樂曲,其中包括兩首鳳頭像。

唐德宗(公元780-805年),從國内(今緬甸)進入封頭,該樂器至今仍在緬甸流傳,被稱為"三科"或"彎曲鋼琴",又稱"緬甸豎琴"

古代樂器的活化石:鳳凰

鳳凰(在緬甸語中被稱為"sanco"),意思是彎曲的豎琴。它的身體就像一艘葉船,加上向上彎曲的脖子,就像一個多弦的弓。船形共振盒由堅硬而沉重的木材制成,長60厘米,長80厘米,最常見的是68厘米長

風頭是緬甸主要的民族樂器,也被稱為彎曲鋼琴(緬因州為"Sanke")。這是緬甸獨有的弓豎琴,其實曲面鋼琴原本并不是緬甸樂器,它起源于古埃及或美索不達米亞,通過阿拉伯、伊朗、印度或印尼進入緬甸,但在其他地方已經失傳(包括中國),隻有在緬甸才得以儲存和發展,這是一個奇迹, 也是古代樂器的活化石。

音色清新典雅,美輪美,演奏大師過去曾被冠以"天上音樂家"稱号!

古代樂器的活化石:鳳凰

現在讓我們聽聽一段民間鳳凰音樂,感受美妙的緬甸音樂

視訊加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