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秒針系統總裁 趙潔
經濟觀察網 記者 李曉丹“2022年社會化營銷将持續增長,新銳廣告主預算增速更加明顯,KOL推廣與短視訊依舊是廣告主2022年社會化營銷首選。”秒針系統總裁趙潔表示,各大平台都在對内容種草闆塊進行更新,提升種草品質和效率。
秒針系統釋出的《2022中國社交及内容營銷趨勢》、《2022KOL營銷趨勢白皮書》顯示:社會化營銷繼2021年後持續上漲,預計2022年增長率為18%。其中,KOL推廣與短視訊為廣告主2022年社會化營銷的兩大重點,産品種草成為KOL推廣的首要目的。
消費者跨域購買的現實,令跨域KOL的ROI(投資回報率)評估成為廣告主的一大難題。趙潔表示,品牌種草效率也需要科學的算法和評估,去水互動表現、社媒投放回報、内容效率指數是秒針評估Social ROI的三個核心名額,可通過效果歸因,科學評估跨平台KOL内容效果。
“從互動到共鳴,内容種草要價值也要價值觀。”趙潔說。
種草要看轉化率
經濟觀察網:2022年的KOL營銷會出現哪些變化?
趙潔:秒針KOL營銷分為三類:品牌傳播、産品種草和帶貨轉化。品牌傳播确實有所下滑,但産品種草和帶貨轉化是一直在增長的。我們的調查顯示,2022年KOL營銷目的會出現一個明顯的梯隊變化:品牌傳播27%、帶貨轉化37%、産品種草54%,較去年相比,産品種草增加了14%,帶貨轉化上升了2%。整體來看,KOL營銷投放以産品種草為主要目标,但對于品效合一的追求仍然旺盛。産品種草也是品牌傳播的一種途徑,是品牌傳播的一種演化,也是它的分層表達。很多品牌既需要品牌種草,也需要直播轉化。
目前,帶貨轉化率并不容易測量,廣告主面臨的KOL推廣前三大挑戰:資料造假,水軍橫行,無法精準評估KOL表現;無法評估跨平台KOL投資ROI;資料散落,無法沉澱積累再利用。秒針推出的Social ROI的評估體系,能夠通過“品”、“效”、“因”,即互動表現、社媒投放回報、内容效率指數三個評估次元來評價KOL内容效果。
經濟觀察網:産品種草和帶貨轉化的效果并不容易測量,這兩部分的營銷需求還在增加,品牌傳播應該怎麼做?
趙潔:對于品牌主來說要把握住兩點,一是借助于社交媒體的營銷更加注重口碑,這會變得越來越重要,比如美妝、3C電子産品等。二是内容力也非常重要,用什麼來打動消費者是廣告主越來越關心的問題,要把傳播觸點與内容做好。現在可以通過工具,為品牌的傳播做測算,比如跨域傳播的平台配置設定,這個過程中平台的作用就會凸顯出來。
經濟觀察網:2022年,品牌在社會化營銷上的需求上有哪些新的變化?對于平台來說,如何滿足這些變化?
趙潔:現在都在說流量加持,優質内容結合流量鋪開,對營銷效果的評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也是一個挑戰。在社會化營銷上可以看到,直播幾乎已經變成了品牌的标配。此外,近兩年品牌代言人、直播帶貨主播頻頻出現翻車事件,品牌也需要找到安全的、不會出現信譽危機的代言人和主播,是以就會看到品牌選擇與元宇宙中的品牌數字替身/虛拟 IP合作,或打造自己的數字品牌代言人。在直播間也出現了直播換臉,主播頭像換成卡通人物形象,技術成熟和品牌需求将會催生出更多的虛拟代言人。
經濟觀察網:在社會化營銷中實作品效合一,有哪些建議?
趙潔:過去品牌廣告和效果廣告是由廣告主的兩個部門分别進行的,現在越來越多地在同一個體系裡面完成。從結果上來講,即使是效果廣告其實也要做長效,不存在品和效的完全隔閡和對立。品牌自身也發現,不能簡單地一味追求短期效果,這會對品牌建設造成影響。
衡量種草力,其實就是品效合一。秒針也在探索品效合一的名額體系,Social ROI一直都是測量傳播的重要名額,目前電商使用的獨立IP訪客(Unique Visitor)就是去衡量種草效果,實際上這就是一個品效結合最典型的案例。廣告主往往都有專門的團隊或消費者市場研究部(CMI、CMK)來分析消費和品效合一。
内容為王
經濟觀察網:種草類的内容營銷還會成為2022年各大平台重點使用的引流方法嗎?種草模式會受到哪些挑戰?
趙潔:我判斷社交營銷肯定是要種草的,品牌力也需要通過種草去衡量。種草模式确實面臨不少挑戰,其中一個就是圈層的問題,每個平台都有自己的種草方式,以小紅書為例,最适合的是中腰部KOL。B站則适合通過創意内容鎖定以動漫、遊戲興趣為主的年輕消費者,深入圈層種草。對一些平台而言,種草甚至已經成為其營銷能力的直接衡量名額,如抖音是強調快速種草,希望閱聽人看完以後直接就買,轉化鍊路更短、直接轉化。是以每個平台面臨的挑戰都不一樣,品牌需要差異化的種草内容及形式。
經濟觀察網:短視訊和直播,還會繼續成為帶貨的主流嗎?
趙潔:直播帶貨還會是主流,從廣告主來講,直播帶貨已經成了必須使用的銷售管道,品牌肯定要自建陣地的,這已經是标配了。名額監管加強,這是品牌使用直播管道時必須要注意的問題。2021年2月,網信辦等七部門聯合釋出《關于加強網絡直播規範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整頓充值打賞畸形、充斥低俗内容等直播問題。直播翻車事件頻發,也會讓廣告主選擇KOL時更加謹慎。
經濟觀察網:品牌對KOC的投入是否也會增加?
趙潔:據秒針的測算,2021年KOL整體人數較去年上升15%。超頭部KOL由于“翻車”事件,占比略有下降;頭部與肩部KOL占比均略有上升,分别上漲0.4%與0.1%;腰部KOL占比下降5.8%;另外,尾部KOL,也就是我們常說的KOC,占比增加最為顯著,增加5.5%。
KOC增長的根本原因就是成本效益高、組合多。對廣告主而言,如果管理得夠好,預算相同的情況下,用一個頭部KOL還是一群KOC,效果上差别不大。實際上,品牌對頭部KOL管理和談判也很難,往往是平台掌握了更大的話語權。
經濟觀察網:您對内容IP的孵化和營運的建議是什麼?
趙潔:目前平台已經把流量玩到極緻了,流量已經呈現線性,也就是隻要砸錢就會産生流量,當然也存在砸錢也沒效果的情況。是以,内容IP的孵化和營運還有要依靠内容,比如平台和體育IP的關聯,快手跨界與傳統體育賽事IP美洲杯關聯,賽事題材與體育明星入駐鼓勵使用者互動與二次創作。此外,IP聯名在新消費品裡面也是非常多,都是以内容帶動營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