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雍正穿洋裝,齊白石畫虎背……細數故宮裡的“虎”圖

曆代畫家中,善于畫虎的名家不少,比如唐代大畫家吳道子、五代石恪、宋代包鼎父子、明代商喜、清代華喦等。故宮的諸多藏品中,就包括一些有“虎”元素的名畫,畫家本人的身份或畫作中的一些内容,可以說是“另類”。

錦衣衛中的名畫家

電影《繡春刀2》中有一個名叫北齋的關鍵人物,她貌美如花,又是丹青高手,偏偏在錦衣衛參與的權力遊戲中扮演關鍵角色。北齋“畫師”的身份是虛構嗎?還真不一定。因為在明代錦衣衛中,确實有不少畫技出衆的官員,并留下傳世名作。

錦衣衛裡有名的畫家真是不少,他們的藝術修養值得肯定。比如錦衣衛都指揮劉俊的《雪夜訪普圖》、錦衣衛指揮商喜的《關羽擒将圖》、錦衣衛千戶王谔的《江閣遠眺圖》、錦衣衛指揮朱端的《煙江遠眺圖》和《弘農渡虎圖》等,均收藏于故宮博物院。

雍正穿洋裝,齊白石畫虎背……細數故宮裡的“虎”圖

《弘農渡虎圖》軸 明 朱端繪 故宮博物院藏

朱端《弘農渡虎圖》所畫的是東漢劉昆任弘農(在今河南)太守時,因有政績,深得群眾愛戴,以至連兇猛的老虎都不忍在此地為非作歹,遂馱幼虎渡河而去的故事。故宮研究館員聶卉對此畫評價說,畫家運用水墨寫意法,以側鋒卧筆和粗簡的線條勾勒出山石輪廓,并用淋漓的水墨和奔放的運筆一次皴染出山石的紋理。樹葉以紛亂的濃墨點染而成,筆勢恣意縱橫,富有動感。人物衣紋線條遒勁粗犷,繁簡得當,準确地表達出不同人物的形體特征。

據《乍浦備志》記載,朱端年輕時十分貧窮,以打魚、砍柴為生。但他十分喜歡繪畫,因為無錢購買畫筆和紙,就經常在沙灘上或者石頭上練習繪畫。弘治十四年(1501年)被征入宮,後以畫士入仁智殿,授錦衣衛指揮。

仁智殿俗稱白虎殿,位于故宮博物院武英殿以北、右翼門以西,是明代宮廷畫師作畫之處。明代皇帝大多喜愛繪畫,故仿照宋徽宗設立書畫院的先例,在武英殿待诏,收錄丹青手;錄用後,在仁智殿作畫。明朝諸帝以明宣宗朱瞻基的繪畫成就最高,他經常到仁智殿點評畫師的作品。

朱端的繪畫技藝全面,除擅長山水人物畫外,兼工竹石花鳥,也善書法。可惜的是,他的《寒江獨釣圖》流落海外,現藏于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

明代錦衣衛中之是以有這麼多畫家,是因為當時并未專門設立書畫院之類的機構,是以皇帝就把錦衣衛的官職授予一些畫家,隻有級别和俸祿,并無實職。當然,錦衣衛辦案中也确實需要畫師的參與,但很難說有哪個畫家實質性參與了錦衣衛的工作。《明史》就記載了明太祖考驗大臣宋濂一事。宋濂在家中宴客,錦衣衛把客人相貌、座次、菜肴等都畫得清清楚楚。然後朱元璋問宋濂都請了哪些人,宋濂回答無誤,算是沒有欺騙皇上。

雍正着“洋裝”刺虎

電視劇《雍正王朝》中,康熙第四子胤禛是個多謀善算、行事穩重的能人,即位皇帝後,他也勤于政事,善于治國。故宮的藏品中,有兩幅反映清朝皇帝或皇子行獵打虎的圖,其中一幅名為《胤禛行樂圖冊·刺虎》。這幅圖描繪的是胤禛(雍親王)在懸崖山洞旁舉叉刺虎。狩獵是皇室慣有的娛樂及習練射術的方式,漢武帝劉徹建設的上林苑占地達300餘平方公裡,他不但在上林苑中打獵,還訓練了親衛羽林軍。出身于北方遊牧民族的滿清皇室也不例外,狩獵是清朝初期皇室的常見之舉,有一幅胤禛的狩獵刺虎圖留存于世,也就可以了解了。但是,令人驚訝的是,《胤禛行樂圖冊·刺虎》中,胤禛的穿着居然是歐洲人的裝束,他頭戴西洋假發,着西洋裝,手持鋼叉,刺向一隻伏于地上的老虎。

雍正穿洋裝,齊白石畫虎背……細數故宮裡的“虎”圖

《胤禛行樂圖冊·刺虎》頁 清 故宮博物院藏

如果知道這幅圖的出處,可能就了解了胤禛為何會穿西洋裝。這幅圖是一套十三冊頁《胤禛行樂圖冊》中的一頁,《胤禛行樂圖冊》中的胤禛扮作提筆作詩的文士、岸邊小憩的漁夫、身披袈裟的和尚、刺虎的西洋人、拿桃逗猴的西域人等,服飾類别豐富,這在中國古代可以說是絕無僅有。據《清史稿》記載,雍正帝還喜歡給愛犬做各種各樣的衣服,比如麒麟衣、豬皮衣、老虎衣等。由此可見,在人們印象中性格穩重的雍正帝,内心中也有擅長搞怪的一面。

與《胤禛行樂圖冊·刺虎》相比,《乾隆皇帝刺虎圖》中的乾隆皇帝就顯得中規中矩。乾隆一生中雖然先後六次下江南,喜歡到處跑,但他在畫中卻是不敢像他爹那樣放飛自我。《乾隆皇帝刺虎圖》是郎世甯等人所繪,圖中30餘歲的乾隆皇帝與一名侍衛手握長戟,跨步向前,欲刺猛虎。作者為了烘托乾隆皇帝的高大,将本是獸中之王的猛虎,畫得既小又弱。為了展現自己的勇武,乾隆曾谕令宮廷畫家創作了大批表現他行獵瞬間的作品,除了老虎之外,還有其它飛禽走獸。

“隻畫虎背”與“驚弓之虎”

齊白石很少畫虎,他的畫以果蔬、花卉、人物以及魚蝦蟹類題材居多,也最為人稱道,他畫虎的作品極為少見,僅有的虎圖也是以虎背著稱。故宮博物院于1957年收藏了齊白石的一幅《虎圖》,這幅畫打破了傳統畫作中以虎的正面形象面向觀衆的畫法,而是把虎的背影留給觀衆。仔細觀看《虎圖》,可以看到虎背在扭動,其身軀健壯、強悍,尾巴自然彎曲于身側。兩旁秋草随風搖曳,此虎卻不為周圍環境所動,顯出唯我獨尊的王者風範。

雍正穿洋裝,齊白石畫虎背……細數故宮裡的“虎”圖

《虎圖》軸 近現代 齊白石繪 故宮博物院藏

然而,2010年虎年之時,香港蘇富比的春拍以3200萬元的高價成交了一幅齊白石的《虎》圖,引發軒然大波。該幅畫作和故宮博物院收藏的《虎圖》有一個相似點,都隻畫了虎背,不見虎的正臉。根據題款内容可以知道,這是齊白石送給他的朋友“嘯天将軍”的。不過,這幅被拍賣的《虎》圖被不少鑒定家認為是仿作,并非齊白石的作品,《美術報》也發文提出質疑。

要說畫虎誰最别出心裁,隻畫虎背的齊白石恐怕不如清代的怪老頭華喦。華喦老年時自喻“飄篷者”,工畫人物、山水、花鳥、草蟲,寫動物尤佳。他善書,能詩,時稱“詩、書、畫三絕”,為揚州畫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故宮博物院收藏了華喦不少畫作,比如《秋樹八哥圖》、《秋樹鬥禽圖》、《寒駝殘雪圖》、《晴霞飛鳥圖》等。但是,華喦有一幅《蜂虎圖》,在國民黨敗退台灣時,連同部分珍貴的故宮藏寶被一起帶到了台北,目前收藏在台北故宮博物院中。

雍正穿洋裝,齊白石畫虎背……細數故宮裡的“虎”圖

《蜂虎圖》清 華喦繪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老虎給大衆的印象都是威風凜凜,但《蜂虎圖》卻畫了一隻“驚弓之虎”。隻見畫中一隻老虎瘦骨嶙峋,仿佛受到了極度可怕的驚吓,弓着身子,一隻虎爪擡了起來,兩隻眼睛可憐巴巴地看着前方。這隻老虎為何如此狼狽?奧妙在畫作右上角。右上角有一隻不起眼的野蜂,原來,本來威風凜凜的山大王遭到野蜂的攻擊,徒有一身本領卻無處下爪,被蟄得毫無招架之力。

華喦善于捕捉自然生物中的天趣和人們真切細膩的體驗,将花鳥的動人姿态和感受中豐富而健康的情趣融為一體,創造出生動多姿的形象。他的這幅《蜂虎圖》,充分展現了其注重大自然趣味性的一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