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青未了|散文《又是小年》

《又是小年》

文:周政

一生的小年有許許多多過法,就有許多可回憶的故事,留在歲月長河日出日落。

小年來了,在春前,五十年前的小年也是這樣。

那天,卻是大雪飄飄,雪花大的像銅錢,落在梅上,梅更顯風骨!

公社裡還在排練樣闆戲,那是要在大年初一上地區彙演的。

鑼鼓聲響,敲得人心亂跳,外面又有打牛的喊聲:春來了,年來了。

在水道,小年有打牛之說,不是打的耕牛,而是用泥糊一頭泥牛,到小年這天,日出時全村人來打牛,圖的是一年的豐收吉祥。

小年是風俗不是節日,更多的展現在民俗活動中,比如,在小年這天寫春聯。那時候沒有賣春聯的,都是自己寫,買一張大紅紙,用剪刀或繩線按所需大小裁好,折出字格,用筆調勻墨,心中便有了詞句,拈筆緩書,寫出生活的美好,心中的祝願。

寫罷,擺在地上,滿屋子紅彤彤的一片,也是好看,更是喜慶,寄托了所有的期望。

在我老家,臘月二十三過小年,又有祭竈的習俗,說是這天竈王爺要履行職責,要上天去見玉帝彙報工作,這天祭竈,就是要竈王爺“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這天,要在竈台上擺供品,其它可以從簡,但是糖瓜是必須的。此時此刻,竈王爺就是家主,平日不重視,今天不可忽視,因為他有督善察惡之使命,他去天宮彙報這一年來的德行,不用糖瓜粘住竈王的嘴,怎能求得好事于家來。看來,這不是節日的事兒,而是一種對幸福生活的祈盼,因而,小年就有了年味,有了樂趣。

糖瓜雖小,卻是小年的吃食。

“它聯結着味道與鄉情,是味覺的藤蔓在傳統文化裡的開花、結果”。

小年也是掃塵的開始。

按照傳統,從小年開始,家家戶戶都要掃塵,都要把屋子裡的犄角旮旯都要掃到,在我老家還有刷家的習俗。把房間的牆壁用白石灰重新整理,屋子潔白了,就除舊迎新了,把過去的晦氣都清掃幹淨迎新年。

小年也是出外的人回家的日子,打以早,在外打工的人,都趕小年這個小團圓,小年就是回家的鐘點,嘀嗒聲中丈量着家的距離,嘀嗒聲中,有過年團圓的緊迫感,小年,是該回家過年了。

今年疫情,很多人不回老家了。我想,他們的心已飛向家了,心系着一條歸家的路,渴望着過年回家,回家團圓。

好在,現在電話、微信很友善,不論是千裡萬裡,可通話,可視訊,拉近了親情,拉近了思念。

這就是小年的魅力。它是習俗,也是文化,更是人情!

青未了|散文《又是小年》
青未了|散文《又是小年》

壹點号 周政文學專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