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青未了|散文《又是小年》

《又是小年》

文:周政

一生的小年有许许多多过法,就有许多可回忆的故事,留在岁月长河日出日落。

小年来了,在春前,五十年前的小年也是这样。

那天,却是大雪飘飘,雪花大的像铜钱,落在梅上,梅更显风骨!

公社里还在排练样板戏,那是要在大年初一上地区汇演的。

锣鼓声响,敲得人心乱跳,外面又有打牛的喊声:春来了,年来了。

在水道,小年有打牛之说,不是打的耕牛,而是用泥糊一头泥牛,到小年这天,日出时全村人来打牛,图的是一年的丰收吉祥。

小年是风俗不是节日,更多的体现在民俗活动中,比如,在小年这天写春联。那时候没有卖春联的,都是自己写,买一张大红纸,用剪刀或绳线按所需大小裁好,折出字格,用笔调匀墨,心中便有了词句,拈笔缓书,写出生活的美好,心中的祝愿。

写罢,摆在地上,满屋子红彤彤的一片,也是好看,更是喜庆,寄托了所有的期望。

在我老家,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又有祭灶的习俗,说是这天灶王爷要履行职责,要上天去见玉帝汇报工作,这天祭灶,就是要灶王爷“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这天,要在灶台上摆供品,其它可以从简,但是糖瓜是必须的。此时此刻,灶王爷就是家主,平日不重视,今天不可忽视,因为他有督善察恶之使命,他去天宫汇报这一年来的德行,不用糖瓜粘住灶王的嘴,怎能求得好事于家来。看来,这不是节日的事儿,而是一种对幸福生活的祈盼,因而,小年就有了年味,有了乐趣。

糖瓜虽小,却是小年的吃食。

“它联结着味道与乡情,是味觉的藤蔓在传统文化里的开花、结果”。

小年也是扫尘的开始。

按照传统,从小年开始,家家户户都要扫尘,都要把屋子里的犄角旮旯都要扫到,在我老家还有刷家的习俗。把房间的墙壁用白石灰刷新,屋子洁白了,就除旧迎新了,把过去的晦气都清扫干净迎新年。

小年也是出外的人回家的日子,打以早,在外打工的人,都赶小年这个小团圆,小年就是回家的钟点,嘀嗒声中丈量着家的距离,嘀嗒声中,有过年团圆的紧迫感,小年,是该回家过年了。

今年疫情,很多人不回老家了。我想,他们的心已飞向家了,心系着一条归家的路,渴望着过年回家,回家团圆。

好在,现在电话、微信很方便,不论是千里万里,可通话,可视频,拉近了亲情,拉近了思念。

这就是小年的魅力。它是习俗,也是文化,更是人情!

青未了|散文《又是小年》
青未了|散文《又是小年》

壹点号 周政文学专栏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