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石峁遺址發現陶制動物殘片,專家說:它揭示了石峁人的圖騰之謎

在原始社會時期,圖騰是重要的文化特征,比如有鳥紋,蛙紋和太陽紋等圖案,也有比如蛇,鳥和牛等動物,以及一些植物。一直以來,考古專家們都在尋找石峁人的圖騰,直到他們在皇城台遺址中出土了一些陶片,拼接後發現是一種動物才揭秘了石峁人的圖騰,究竟是什麼樣的動物呢?下面小編就來給您揭秘吧。

石峁遺址發現陶制動物殘片,專家說:它揭示了石峁人的圖騰之謎

(本文所有圖檔,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系本号作者删除。圖檔與内容無關,請勿對号入座)

石峁遺址位于陝西省神木市,在上世紀70年代的一次文物普查中,考古專家們意外發現了一處石頭壘砌的城址,因該遺址位于石峁村附近,是以得名石峁遺址。在後期的深入研究中,專家們對石峁遺址展開了大規模的發掘,根據大量的城基遺址确定這是一處古代城市遺址,其年代距今約4000多年,是以也算是新石器時代晚期的第一座城市。考古專家們表示,石峁城的結構規劃科學合理,并且其面積之大更是出乎意料。

石峁遺址發現陶制動物殘片,專家說:它揭示了石峁人的圖騰之謎

整個石峁古城遺址包含兩個部分,即内城和外城,内城主要是居住區,有宮殿,房屋和手工業作坊,外城主要是勞作區,有墓葬,耕地和防禦工事。内城包含在外城中,總面積超過400萬平方千米,是以石峁古城自問世以來就被專家和學者們譽為“華夏第一城”。值得一提的是,在石峁古城遺址的内城中還有一處高台,一直以來都被當地居民稱之為“皇城台”,後來專家們經過發掘和研究,竟然發現這個高台不簡單。

石峁遺址發現陶制動物殘片,專家說:它揭示了石峁人的圖騰之謎

首先,皇城台在整個内城的中心位置,由此也表明了它不是一般的建築;其次,皇城台比周邊要高出3-5米,可見是人工壘砌而成,是以也說明了是石峁人刻意建造的;最後,皇城台頂部僅殘存的面積就超過了8萬平方米,專家們都推測在當時皇城台上有很多建築,比如大型的宮殿和祭祀神壇。另外,專家們在西北側還發現了階梯狀的遺址,表明了這或許是一條登上皇城台的階梯,甚至這條路隻有當時的首領才能走。

在進一步地發掘中,專家在皇城台南側的台基下,還發現了埋藏有大量的陶器和玉器,比如陶罐,陶壺和陶盆等,以及一些玉環和玉盤。專家們表示,這些陶器和玉器或許是當時石峁人祭祀用的器具,是以皇城台也就很有可能是當時的祭祀場所。在這些陶器中,專家們還發現了大量的陶器碎片,經過稱量足足有600多公斤,并且在這些陶器碎片中專家們經過拼接和修複之後,還複原了一件令人意想不到的寶貝——陶鷹。

石峁遺址發現陶制動物殘片,專家說:它揭示了石峁人的圖騰之謎

陶鷹雙足站立,高約60厘米,雙翅展開長約96厘米,頭部向前伸展,到尾部的長度約80厘米。從整體上來看,這件陶鷹制造的栩栩如生,和其他文物相比也簡直就是一件龐然大物。專家們表示,石峁人制造如此大的陶鷹俨然已經不再具有實用性,是以它或許是一種祭祀用品,并且當時還很有可能擺放在皇城台的最頂上。此外,類似的陶鷹殘片還有很多,專家們表示陶鷹肯定不止一件,如果全部修複估計有16-20件。

專家們經過研究,對于陶鷹的作用也給出了三種推測:

第一種:陶鷹在祭祀的時候可以為裝飾物,除了上文中提到的擺放在皇城台頂端之外,還有可能擺放在皇城台底下。因為專家表示類似的陶鷹有十多種,它們可以都放在皇城台的四周圍成一圈,既裝飾了祭祀台,還能使其變得更加莊嚴肅穆。

石峁遺址發現陶制動物殘片,專家說:它揭示了石峁人的圖騰之謎

第二種:在祭祀時,陶鷹可以用來訓練人們的射擊能力,即将陶鷹當成靶子,然後讓人用石頭站在遠處擊打,如果打中了則表示這個人能力過人,在以後可以委以重任,如果打不中也許還有懲罰。是以,最後陶鷹被打成了碎片才儲存至今。

第三種:陶鷹是石峁人的圖騰,也即他們祭祀和崇拜的對象,說明了鷹給他們帶來了力量和希望,也是他們的守護神,甚至他們還認為自己的祖先就是鷹。不管怎麼說,石峁人對鷹有特殊的信仰,他們也希望所有的族人都能像鷹一樣勇猛。

石峁遺址發現陶制動物殘片,專家說:它揭示了石峁人的圖騰之謎

随着陶鷹的出土,人們對石峁遺址也有了全新的認識,也更激發了人們去探索石峁遺址的奧秘。除了陶鷹外,石峁還有更多神秘的東西,也都期待着專家們為我們不斷揭秘。

參考資料:

《石峁王國》作者:楊瑞,出版社:陝西人民出版社有限責任公司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曆史撰稿人:劉立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