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一比一天冷,很多人這時候總是喜歡泡溫泉,将工作的疲憊一洗而去。
看着熱氣騰騰的水蒸氣,内心的惬意和幸福瞬間一起彌漫而來。
似乎生活中無論什麼都可以欠缺,唯一不能缺的就是溫泉。
正如日本古詩《萬葉集》中就曾描述:“河原溫泉不斷湧出的熱情,就像我的戀人并不明白流露她的感覺,讓我日思夜想無法成眠。”
不過對于一些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朋友而言,這種幸福的美食卻隻能遠而望之,他們害怕高溫環境會刺激到血液循環,進而引發疾病。

心血管疾病患者,真的不能泡溫泉嗎?
不管是患有冠心病、心髒供血不足,還是其它心髒類疾病的患者,如果病情穩定,而且病情不嚴重的話,是可以适當泡溫泉的。
比如35度左右的溫泉,對人體有着一定的鎮靜作用,對于患有心髒病,或高血壓有着較好的鎮定安神效果。
隻要病情穩定,且沒有其他并發症的話,可以在咨詢醫生之後,再在家人的陪伴下适當泡溫泉。
一、時間不宜過久
對于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群來說,在泡溫泉的時候一定不要泡的時間過久。
初次下溫泉時,泡10分鐘後應上岸,進行适當的活動與休息,給身體一定的緩和時間。如果上岸之後并沒有出現不适感,那麼可以再次下入溫泉中進行浸泡。
但注意的是,最好不可超過20分鐘。而且泡溫泉時,水位一定不要高過胸部,否則會加重心髒的負擔,很容易在泡溫泉時出現胸口憋悶等危險症狀。
二、避免按摩與溫泉中嬉戲
心腦血管病患者在泡溫泉的時候,一定要進行按摩。
泡溫泉時,身體内的血管就會擴張,血液流速就會加快,很容易給心髒造成一定的負擔。
如果進行按摩的話,會加速血液循環,對于心血管患者來說,很容易使心髒受到過度刺激,進而引發各種危險的狀況。
除此之外,患有心髒病或者是高血壓等心血管疾病的人群,在泡溫泉時不可以進行嬉戲等行為,這種行為會使血管快速擴張,心髒的負擔會瞬間加大,很容易導緻心髒病複發。
三、起身應緩
心血管患者在泡溫泉時,如果想要起身的話,一定不可快速站起,而是應當慢慢起身,并且起身後應站立在溫泉當中。
當身體感覺不出不适感時,才可以出溫泉。如果起身過快的話,很容易使血壓快速下降,那麼就會出現頭暈、眼花、胸悶等現象。
四、不要空腹或者飯後泡澡
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群,不可空腹泡溫泉,以免在泡澡時候消耗大量熱量而引發低血糖。
而吃飽飯後,胃腸道血流會增加進而幫助消化,此時心腦血管血液供應相對不足,若飯後立即洗澡,很可能會引發頭暈等情況。
溫泉與吃飯時間應間隔至少一小時,另外還需避免環境溫差過大,以免溫差過大導緻血壓波動,增加心腦血管意外發生的機率。
另外,心腦血管患者在泡溫泉時,應及時地補充一些溫熱水,防止水分流失過多,引發身體内的各種不适症狀。
心腦血管病患者,日常也需要堅持控制血壓和血糖
要知道,高溫環境下的确會容易引發腦血管意外,但問題不在于泡澡本身,而是由于泡澡方式不當。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平時還需要平穩控制住血壓和血糖,堅持按醫囑服藥,控制好血脂,平時生活中還需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避免情緒波動過大。
這樣在寒冷的冬天,也能健康安全、舒舒服服地泡上熱水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