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集度,“急”度

作者

張之棟

1年出車,2年量産,集度的“急”,好還是不好?

責編丨石劼

編輯丨朱錦斌

“雷射雷達還能這樣配置?”

上周,集度汽車的概念車雛形一經亮相,人們便被其雷射雷達的布局驚了一下。雖然有種猶抱琵琶半遮面的意思,但也能依稀看到“引擎蓋”兩側升降式雷射雷達的布局;再加上兩側蝴蝶門若隐若現,這款号稱“汽車機器人”的集度汽車,似乎更像一款轎車了。

集度,“急”度

不得不說,一層層掀開面紗的集度,牽動着許許多多從業人士的心。而且回顧曾經,從上司班子的确認,到SIMUCar開跑,從核心零部件的披露,再到車标的亮相……集度的每一個節點,都像是學生的筆記,條理清楚、循序漸進。

2021百度Create大會上,李彥宏表示,2022年上半年,集度汽車将公布首款概念車,并于2023年量産傳遞首款汽車機器人。同時,集度CEO夏一平也在強調,集度首款車會在今年的北京車展上進行亮相。

1年出車、2年量産,集度汽車的效率很高,但這種造車速度,卻也引發了坊間不少的質疑:

“集度怎麼這麼快?沒用心吧。”

“1年造出來的車,産品力跟得上嗎?”

“百度困在AI裡,集度也要一條路走到黑?”

……

集度,“急”度

在“慢工出細活”的普遍認知中,如此“高效”地造車顯然不正常,更何況這個号稱具備L4級自動駕駛能力的汽車機器人,從零到一,花費的時間也隻不過才1年。

效率高當然優秀,但現在的事實是,很難去說明北京車展上的集度首款車,究竟是一個早産兒,還是其才華橫溢的結果。

而且還有不得不提及的一點——除去軟體、智能化部分,目前集度所披露出的資訊,卻是很少關于車本身的産品力。

01

集度汽車,從零到一

細細回顧集度汽車的發展曆程,2021年3月2日,集度汽車正式成立,百度作為主要方持股55%,以第一家網際網路造車的身份正式入局汽車行業,夏一平出任CEO。

6月份,集度汽車披露了第一份油泥模型,引得Robin也來參觀;9月份,集度的SIMUCar開跑,逐漸開始驗證軟體算法邏輯;2021年的最後一天,集度SIMUCar融通高速、城市雙域智能駕駛……

集度,“急”度

據了解,集度汽車智能相關的部分由百度Apollo賦能,而整車部分借助的則是吉利SEA浩瀚架構,生産制造與供應鍊部分也将使用吉利的現有體系。是以早在成立之初,集度造車就已經被分成了兩步:從軟體先行,到車端整合。

其實根據上圖也可以看到,短短10個月時間裡,集度軟體方面的優勢得到了充分發揮,相關軟體的研發更是實作了每周疊代。這樣的造車手法,令人直呼看到了“軟體定義汽車”的真實面目,而這其中的關鍵所在便是SIMUCar的汽車研發模式。

SIMUCar,全稱Software Integration Mule Car,又稱軟體內建模拟樣車,可以簡單地了解為造車“軟體先行”的代名詞。

集度,“急”度

集度就是在這種“靈活開發”的模式下,通過模拟傳統汽車的三電和底盤系統,對基礎車型的電子電氣架構進行調整,并将智能座艙、智能駕駛等功能的開發前置,不僅實作了軟體的快速疊代,而且還讓“1年出車”的操作成為現實。

SIMUCar的優勢顯而易見,那就是實作了車輛軟體作業系統與傳統硬體開發項目的互相解耦,也就是說其軟體項目和硬體項目可以同期進行、單獨研發,這樣就能夠大大節省車輛從設計研發到量産傳遞的時間。

當然,另一方面出發,如此行事的造車方法,還有可能産生更多的後續問題:如何確定汽車軟硬體結合的時候,可以做到足夠的融洽?靈魂太過肆意,軀體裝不下怎麼辦?身體太過張揚,靈魂難以企及又怎麼辦?

集度,“急”度

很現實的道理,現時代的汽車确實增加了許多屬性,但并不能隻有軟體和智能。

哪怕“軟體定義汽車”“新四化”等概念喊得震天響,集度也為了“智能車”的頭銜,集齊了兩款宇宙強芯(英偉達Orin和高通SA8295P),但唯算力論、唯智能論、唯軟體論,在現在的汽車行業,還為時尚早。

02

“做正确的事,不做容易的事”

相關資料顯示,2021年的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再創新高,到12月份,甚至達到了22%。

當業界的熱情被點燃至高點,最顯眼的莫過于以“蔚小理”為首的造車新勢力們,隻不過對于集度、小米這種新新造車勢力而言,“行業标杆”就一定正确嗎?

集度,“急”度

蔚來可能會再三強調“使用者”的重要性,理想或許會暢聊一下居家“奶爸車”,小鵬則有可能對着某項技術或某些技術參數,侃侃而談……

使用者、細分市場,技術等關鍵因素當然不容忽略,但如果隻盯着一處去看,别人做使用者文化,你也做;别人切細分市場,你也切;别人鼓吹技術,你也跟着大聊各種概念。亦步亦趨之間,終究難成大勢。

每家車企都有自己獨特的标簽,此時表現出“智能狂熱性”的集度,或許就是未來“智能”标簽的承載者。但這種事情不可能一家之言,智不智能最終由市場确定,車好不好最終也會由市場決定。

集度,“急”度

此時此刻,擁有前福特汽車網聯化負責人、摩拜首席技術官雙重頭銜的夏一平,或許能夠成為集度汽車前進路上防火牆一般的存在。

首先,從履曆上看,夏一平是一位曾經涉足汽車行業的技術人員,不僅具備典型的“後網際網路時代”思維,而且擁有着新時代技術人員的基本素養。換句話說,有夏一平存在,集度内部大機率不會出現“外行驅使内行”的情況。

其次,雙重光環加身,夏一平既明白新時代進取的重要性,也懷揣着對汽車行業應有的敬畏心。要知道,造車的門檻并不低,甚至造得好飛機火箭,也不一定能夠造出一款優秀的車。這對于深入過汽車行業的夏一平來說,心知肚明。

集度,“急”度

是以就集度顯而易見的短闆而言,夏一平會看不到嗎?不妨大膽地猜測一番,夏一平應該能夠看到,而且自知吉利這顆大樹靠不住,繼而下一步便會轉向與SIMUCar造車模式更為“契合”的滑闆底盤。

什麼是滑闆底盤?簡而言之,滑闆底盤 = 非承載車身結構 + 線傳轉向/制動系統 + 電池包與底盤一體化。

當“軟體定義汽車”的概念愈加“正确”,汽車零部件的電氣化改革,如取消轉向柱的線傳轉向系統、線傳制動系統等逐漸占據主流,甯德時代CTC等電池包與底盤一體化的技術也變得愈加成熟,一個新的造車方向油然而生。隻不過這些更多的是對未來的猜想,而非集度現在能做的事。

03

内卷,是行業的常态

汽車百年發展史,競争、内卷、浪花淘盡英雄的情況比比皆是,哪怕在電動汽車占據C位的今日,汽車行業的内卷,也沒有絲毫停歇。

以“蔚小理”為例,現在的它們或許還能看見一定區隔,或是在售價上各自堅守着20、30、40萬的檔位,亦或是所推出的主打車型各有不同,但在尋求增量市場的路上,三者的界限也正在慢慢地模糊掉。

集度,“急”度

事實上,當小鵬G9、蔚來ES7、理想X01選擇在2022年同框,便已經預示着一場牽連整個汽車行業的内卷大戲,即将上演。

而且不難發現,除了蔚小理三家,二線造車新勢力的哪吒、威馬,傳統車企的廣汽埃安、大衆ID系列,也都在為着新的增量市場卯足了勁。是以,如果從這個角度看待,集度的“急”,或許就能夠了解為搶占市場佔有率的迫切性。

但同樣也需要承認,面對愈演愈烈的産品序列競争,後來者的集度,無論是首發一款SUV也好,還是首發一款轎車也罷,都将面臨着來自“内外”的嚴峻考驗。到那時,如果集度拿不出足夠的産品力應對,折戟沉沙也并非沒有可能。

集度,“急”度

總而言之,盡管前文對集度提出了種種疑惑,但在本文的最後還是想說,百舸争流之時,大潮中最重要的還是一個“争”字。很高興也很慶幸能夠在這個輝煌的時代,看到像集度這樣的企業用自己的思維,去诠釋新時代的汽車行業。

至于所謂的是非功過,不妨留待北京車展,看完集度實車之後,再做評判。

C-DIMENSION

集度,“急”度

微信号|汽車公社 C次元

集度,“急”度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