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不止新能源,2022年還有一匹大黑馬,車企們準備好了沒?|觀察室

觀察室

撰文 | 劉極昊

備受晶片折磨的2021年車市終于收官,久違的增長讓人們看到了來年的希望。

在過去這一年裡,新能源無疑是最大的赢家,整體銷量較上年暴增近170%,僅新能源乘用車闆塊的規模就已經達到300萬輛之巨。但很多人沒注意到的是,在燃油車領域,混合動力(HEV)也已經呈現出黑馬之勢,在經曆連續幾年百分之二三十上下“小打小鬧”式的增長之後,迎來了一波真正的爆發,增幅驟然超過75%。

更重要的是,新能源和混合動力,已經成為引領國内車市持續向上的主力,将在2022年乃至未來很長一段時期都扮演車市的主角。但有增就有降,伴随着新能源和混合動力的快速崛起,傳統燃油車的下滑勢頭已經刹不住車了。

不止新能源,2022年還有一匹大黑馬,車企們準備好了沒?|觀察室

下面我們就來關注一下2022年車市的三大趨勢,從中判斷哪些車企能在這場變局之中把握住機會,明年這個時候能笑出聲來。

趨勢一

銷量預期從480萬上調至550萬,新能源繼續瘋

新能源市場的火爆,遠遠超出了一年前人們的預期。

根據乘聯會的統計,2021年新能源乘用車累計賣出289.9萬輛,相比一年前111.1萬輛的規模,169.1%的增幅幾乎是預期的兩倍。更重要的是,這個增幅是同期乘用車市場大盤的38倍之多,市場滲透率接近15%,幾近一年前的3倍。

不止新能源,2022年還有一匹大黑馬,車企們準備好了沒?|觀察室

而根據四部委公布的2022年新能源補貼政策,雖然單車補貼力度在退坡,但整體補貼規模卻并沒有設定上限,将貫穿2022年全年,這就注定了新能源的瘋長勢頭根本停不下來。鑒于此,乘聯會已經把原本預計的2022年480萬輛新能源乘用車銷量目标,上調到550萬輛,滲透率提升至25%。

相比上一年,這就意味着250萬輛的增量,以及10個百分點的滲透率淨增。蛋糕已經越來越誘人,誰不想多咬一口呢。

不止新能源,2022年還有一匹大黑馬,車企們準備好了沒?|觀察室

▲新能源市場近幾年銷量分布,資料來源:乘聯會

在春風得意的新能源闆塊中,純電(BEV)無疑是規模最大的,銷量達到了244.4萬輛,特斯拉、比亞迪和五菱成為無可争議的“三巨”,規模均超過30萬輛,而純電闆塊前十之中剩餘七席還普遍在10萬輛級别,梯隊已見雛形。

不止新能源,2022年還有一匹大黑馬,車企們準備好了沒?|觀察室

但若論增幅,新能源裡面的大塊頭其實是插混(PHEV),因為它的增幅達到171%,比純電高出3個百分點。在此領域,大赢家是比亞迪,憑借其新一代插混技術DM-i,比亞迪秦PLUS、宋PLUS、唐三大車系均是以得以瘋漲——資料顯示,比亞迪插混車型2021年銷量超過了27萬輛,隻比純電少5萬輛不到,但467.6%的同比增幅是純電的3倍多。

要知道,乘用車市場插混闆塊2021年累計增量也就34萬輛,光是比亞迪這邊就貢獻了三分之二。至于剩下那三分之一,其實主要是新勢力理想貢獻的(超過9萬輛),因為在官方統計口徑中,PHEV和REEV劃到了同一類。

不止新能源,2022年還有一匹大黑馬,車企們準備好了沒?|觀察室

在新的一年裡,随着長城、長安等自主品牌頭部車企相繼布局插混市場,這一闆塊的活躍度勢必更上一層樓。尤其是,随着技術的進步,PHEV車型如今純電續航裡程已經突破了200公裡大關,日常通勤和長途出行得以很好兼顧,讓很多家庭不再糾結是否需要同時配備一輛燃油車和一輛電動車。

純電已具備規模效應,插混也到了開花的季節,2022年的新能源市場,各大車企勢必放開手腳大幹一場,包括衆多反應慢一拍的老牌合資車企。

趨勢二

别光盯着新能源,HEV混動也已經到放量階段

跟新能源的火熱狀态相比,似乎還沒有太多人關注普通的油電混動(HEV)車型,但這一細分領域其實比新能源來得更早,因為豐田早在十多年前就已經開始投放相關産品了,隻不過,由于專利障礙和成本因素,車價超出傳統燃油車較多,蛋糕遲遲沒有做大。

不止新能源,2022年還有一匹大黑馬,車企們準備好了沒?|觀察室

但随着本田最近幾年在HEV領域的發力,豐田加大混動産品投放,以及自主品牌相繼在此領域取得突破,這個市場已經不再是可有可無的雞肋——2021年,國内混動市場銷量已經超過61萬輛(這還不包括以雷克薩斯為首的進口混動車型),增長幅度75.1%,成為繼插混和純電之後的第三大增長點。

跟新能源類似,混動在真正爆發之前都經曆了數年的溫和發育階段,2021年超過75%的增長才是真正的開頭。根據國家新能源路線圖2.0版的規劃,到2035年,傳統燃油車将全部被HEV替代,跟新能源一樣成為車市的半壁江山——那将是8位數級的超級大餅,可如今混動市場才發展到61萬輛,距離那個目标有多遠,這中間的機會就有多大。

不止新能源,2022年還有一匹大黑馬,車企們準備好了沒?|觀察室

▲HEV混合動力車型曆年銷量,資料來源:乘聯會

但在這一闆塊,豐田和本田依然處于絕對優勢地位。豐田過去一年在混動闆塊的收成最好,在35萬輛左右(最後一個月發車資料超過5萬),本田緊随其後,有23.4萬輛,雙雙創下曆史新高。

跟新能源市場不同的是,由于HEV技術本身的特殊性,并不是所有車企都能在短期内取得實質性突破的,目前國内也就吉利、長城和長安公布了自己的相關技術。我們已經看到開始預售的吉利星越L Hi·X油電混動版,長城更是大動作,旗下哈弗、WEY兩大品牌都已經有混動産品開售,而且後續還會全面鋪開。

不止新能源,2022年還有一匹大黑馬,車企們準備好了沒?|觀察室

自主品牌三隻頭雁之中,現在就看長安的了,先期啟動預售的UNI-K iDD版隻是插混,但根據廠家的說法,iDD技術是相容HEV和PHEV的。

而在合資陣營,東風日産無疑是值得期待的,其e-Power技術如今已正式落地國産,首款車型選擇銷量最大的軒逸,且到2025年累計将推出6款搭載該技術的新車,快速分一杯羹的意圖已經無需掩飾。

不止新能源,2022年還有一匹大黑馬,車企們準備好了沒?|觀察室

除此之外,北京現代也在混動領域也有所嘗試,才上市不久的全新一代途勝就有HEV版本,隻是市場反響平平,不知接下來廠家會有何新動作,以加快自身切換到混動賽道的步伐。

以2021年最後一個月的8.32萬輛銷量為起點,新一年的混動市場,至少也是百萬級的,黑馬已經開始飛奔,就看誰下手快、下手準了。

趨勢三

乘用車大盤預計漲8%以上,但傳統燃油車可能跌近7%

2021年對于中國車市是個轉折,因為收獲了止跌反彈,雖然漲幅隻有區區4.4個百分點,但這對于整個行業而言意義重大——畢竟,在此之前已經是三連跌了。

綜合整個行業面臨的宏觀經濟形勢和消費趨勢,以及晶片配套等外部環境的走向,權威機構對2022年車市依然持樂觀态度。在上個月舉行的“2022中國汽車市場發展預測峰會”上,中汽協預計,新的一年乘用車市場将增長8%;而乘聯會那邊則更為樂觀,因為其對新能源乘用車的預判目标是550萬輛,而滲透率是25%,也就是說乘用車市場整體規模是2200萬輛,相比上一年度增幅為9.2%。

不止新能源,2022年還有一匹大黑馬,車企們準備好了沒?|觀察室

甭管是哪頭,少說也是8個百分點的增長,乍一看,這似乎應該是皆大歡喜的局面,但事情真沒那麼簡單。

我們以乘聯會的資料為基準進一步解剖,新能源占550萬輛,HEV混合動力預計100萬-110萬輛,那麼剩下的就是傳統燃油車了,還剩多少呢?1540萬到1550萬輛的樣子。

不止新能源,2022年還有一匹大黑馬,車企們準備好了沒?|觀察室

▲乘用車各細分市場近年銷量資料,機關:萬輛。資料來源:乘聯會

從上面這張表格中,我們不難發現,自從2017年達到頂峰之後,乘用車大盤和傳統燃油車都是在一路向下,到2021年乘用車大盤轉頭向上了,但傳統燃油車依然在下滑。唯一的變化,就是傳統燃油車的跌幅,相比2018年-2020年普遍超過8%,到如今隻有7個百分點左右。

但此消彼長之下,從下面這張圖我們已經可以清晰地看到,傳統燃油車的陣地,正在被新能源和混動一步步吞噬,因為兩條線之間的“喇叭口”,已經越發明顯。

不止新能源,2022年還有一匹大黑馬,車企們準備好了沒?|觀察室

▲乘用車和傳統燃油車銷量走勢,資料來源:乘聯會

對此,不僅是銷量數字會說話,就連市場終端從業者的流向也能看出端倪,過去幾個月筆者走訪市場時候就發現,傳統4S店已經有很多認識的銷售顧問相繼跳槽,而去向,基本都是賣新能源車。

是以,面對乘用車市場整體向上的局面,傳統車企在新能源和混動領域的動作有多大,将直接決定其年終時候能不能笑出聲。畢竟,燃油車的未來隻有混動,如果不上這趟車,那就隻有投向新能源的懷抱。

『 最後說說 』

一句話,抓住了新能源,傍上了混合動力,2022年的日子注定不會差。

但好日子并不意味着天天吃肉,在乘聯會的預計中,2022 年中國車市将迎來“前低後高”的整體走勢,因為持續了一年多的晶片供應問題,要到2022年中附近才能徹底緩解。好在,這并不妨礙全年車市進一步向好,因為随着全球經濟逐漸走出疫情的影響,車市的複蘇已經不可避免。

而且,車企們需要注意的是,國家“雙碳”戰略之下,如何把握新能源和混動兩條賽道的用力程度,也十分關鍵,尤其是老牌車企們。畢竟,轉型新能源也罷,切換賽道上混動的船也罷,中短期之内都是需要傳統燃油車的利潤來供養的,絕非朝夕之間就能見效。

遊戲規則已經改寫,接下來就是各位玩家的表演時刻,我們期待着年終時,能聽到更多車企的笑聲。

-END-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