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天南地北,終将回潮:潮州美術館展15段潮汕影像

“趕在新年期間展出,《回潮》首先是獻給從天南地北回到故土的遊子,展覽中呈現的多數作品亦是出自這些人的手筆。而我們把世界各地潮人創作者所創作的潮汕故事收集起來,呈現給家鄉父老看,本身就是一個‘回’的動作。希望在這個大團圓的時候,能讓更多人、更多返鄉的潮汕人看到這些故事。”

——策展團隊觀潮時間藝術機構負責人陳柏麒

1月23日,潮州美術館二樓3号展廳開啟“回潮——觀潮視野中的潮汕影像”展覽,呈現15段共501分鐘關于潮汕的影像,展覽将持續至2月10日。

天南地北,終将回潮:潮州美術館展15段潮汕影像

1月23日,潮州美術館二樓3号展廳開啟“回潮——觀潮視野中的潮汕影像”展覽。

展覽以“回”為關鍵字,由“迴·回家”“囬·回首”“囘·回應”三部分組成,呈現遊子與故鄉的關系。回家、回首和回應,内在地遞進并纏繞着,正如展覽所鼓勵的觀看順序一般,以回家為起點,以回首為中介,以回應作成長。

展覽前言中寫道,“迴”是乘搭着各種交通工具的回家,在我們的觀察中,“回家”是這世代創作者的母題之一,既是近乎本能的心之所向,也是種種問題的起點、交點或燃點。“迴”部分展出的劇情短片中,有遠嫁異國的女子多年後回鄉,有少年服刑犯阿鄧在春節期間離監探親,有過番後山海相隔的親人以另一種方式團聚;也有面臨畢業找工作的青年在歸家與離家間惆怅迷惘。

天南地北,終将回潮:潮州美術館展15段潮汕影像

展覽以“回”為關鍵字,由“迴·回家”“囬·回首”“囘·回應”三部分組成,呈現遊子與故鄉的關系。

該如何看待“回家”這一在潮汕電影中頻繁出現的主題?

本次展覽中展出影像的創作者多為“80後”“90後”,許多作品誕生于他們創作生涯的早期。“每個人在二十出頭的年紀都面臨着成長過程中的陣痛,需要作出一些重要的選擇。而對于許多潮汕人來說,首先考慮的真的是家庭。男性創作者會思考,家裡人能不能接受他做這樣的選擇?他需不需要承擔起家庭甚至是宗族的責任?而女性創作者展現的是另一面,即在這樣一個傳統上重男輕女的地方要怎樣找到自己。”陳柏麒認為,在那樣一個特定的階段,家庭和自身成長是潮汕人普遍會思考的問題,家庭題材也就成了潮汕電影人第一部片子會選擇的題材。

展覽第三部分“囘”是由内而外的回應:往往是突如其來的認知覺醒,捕捉并沖破了受困于年歲、身體和周遭的自己。該部分中,劇情短片《勝岚的秘密花園》講述少女吳勝岚遭遇月經初潮,經曆“出花園”的成人儀式,《Haunting》則關于被耳鳴困擾的男主回到久違的鄉下老家後發生的故事。

天南地北,終将回潮:潮州美術館展15段潮汕影像

開展當天已有觀衆到場。肖燕菁 攝

開展當天已有觀衆到場。杜女士之前沒有看過潮汕電影,她表示在潮州美術館裡看潮汕電影的感覺很特别。1998年生的汕頭人小吳在廣州讀書,畢業後選擇回潮汕工作,看完《番客》感覺很感動:“我家裡一位叔公過番去泰國,和我爺爺常年分隔。去年叔公從泰國回來,但是我爺爺奶奶都不在了。”

如何了解“潮汕電影”這一概念?“隻要影片講的是一個能夠在潮汕得到共鳴的故事,引用的是這裡的風景,這裡的曆史,這裡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能夠讓今天的人從中獲益,讓今天的潮汕從中獲益,我們就覺得它裡面是有東西可以抽取出來,被稱作潮汕電影。”陳柏麒回答。

天南地北,終将回潮:潮州美術館展15段潮汕影像

本次展覽的策展團隊觀潮時間藝術機構于2015年創立。

本次展覽的策展團隊觀潮時間藝術機構自2015年創立,圍繞“潮汕”的精神核心和意義外延,關注和滿足潮汕影像工作者的創作、交流和傳播需求,也在實踐中反思和應對共時的曆史危機和邊緣文化困境。七年來以“觀潮影展”為核心,逐漸形成了以電影放映、主題展覽、創作沙龍、在地考察和機構檔案為生産媒介的内容架構。

【撰文】肖燕菁

【作者】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用戶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