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我不願意把世界交給我鄙視的人

作者:風車讀書
我不願意把世界交給我鄙視的人

有一位才華橫溢的女人,出生在沙皇俄國,十月革命爆發時她12歲。

她在蘇聯完成了學業,但她的許多觀點與"主流"不一緻。

20歲時,她獲得了出國的夢想簽證,第二年她來到美國,在那裡她與祖國分離。

在美國,她寫了很多有思想的作品,在文學界獨樹一幟。

她花了一生的時間為一個自由系統而哭泣,并留下了一句名言:

她是安·蘭德。

我不願意把世界交給我鄙視的人

1、燒掉女孩的日記

1905年,在俄羅斯聖彼得堡,一對姓"羅森鮑姆"的猶太夫婦生下了一個名叫愛麗絲·季諾維也芙娜·羅森鮑姆的女兒。她是未來的安·蘭德。

雖然羅森鮑姆夫婦是猶太人,但他們不相信猶太教,并且通常拒絕各種理論。

這種世界觀對安·蘭德有很大的影響。

安·蘭德的家人訂閱了一本面向男性讀者的小說雜志,年輕的安·蘭德很早就經常閱讀。

年輕時,她喜歡故事中的一名印度軍官:他通過個人努力在神秘的印第安山谷中做出了非凡的功績。

對個人英雄主義的追求貫穿了安·蘭德的一生。

我不願意把世界交給我鄙視的人

聖彼得堡處于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爆發的大動蕩的最前沿。

安·蘭德的父親是一家藥店老闆,但他經營多年的藥房被新的布爾什維克政權沒收了。

這個家庭試圖逃離革命的風暴,并把家搬到了克裡米亞,那裡還沒有受到紅色風暴的影響。

在此期間,安·蘭德開始寫日記,其中許多是關于蘇聯 - 俄羅斯嘔吐物的。

不幸的是,好時光并不長,四年後,蘇聯和俄羅斯占領了克裡米亞。

16歲的安·蘭德(Ann Rand)不得不燒掉她的日記。

但她憎惡那些不能自由表達的社會。

她的學習成績一直很好,并被聖彼得堡的一所大學錄取。

在安蘭德大學期間,新興的蘇聯得到了加強。她開始尋找機會試圖離開這個國家。

我不願意把世界交給我鄙視的人

2.如果美國受到戰争的威脅,我會用我的肉體保護它

大學畢業後不久,安·蘭德(Ann Rand)設法獲得了前往美國的探親簽證,1926年初,21歲的她第一次離開美國,乘船抵達美國。

船隻停靠在紐約港口,安·蘭德(Ann Rand)看到紐約各地的摩天大樓時,擡頭望向這座城市。

"我想放棄世界上最壯觀的日落,永遠告别我的祖國,隻是為了看看紐約市的摩天大樓。

從那時起,她在美國紮根。

我不願意把世界交給我鄙視的人

她以前沒有學過英語,但她在短時間内學會了這門語言,并開始寫作。

她正式改名為安·蘭德(Ann Rand),這是英語國家更常見的名字。

安·蘭德(Ann Rand)來到好萊塢寫劇本,有時還擔任演員。

在好萊塢工作時,她遇到了一位年輕的演員弗蘭克·奧康納(Frank O'Connor),他深深地愛上了他,并追求着他。

兩人于1929年結婚,這段婚姻持續了50年,直到奧康納于1979年去世,享年82歲。

我不願意把世界交給我鄙視的人

在大蕭條時期,安·蘭德沒有失去工作。她沒有"賈小姐"或"文學"的架子,主動申請一些"低端作品",如抄寫員、群衆演員等。雖然生活不容易,但食物和衣服也不用擔心。

作為一名劇作家,安·蘭德取得了一些成就。

她在1930年代初寫了《紅色棋子》,并被環球影業收購。

1934年,安·蘭德完成了在百老彙演出的《1月16日之夜》。

這是一部試演劇,它的獨特之處在于,觀衆在節目中被選為陪審員,是以這部劇有兩種可能的結局。這種方法在當時是非常新穎的。

除了寫劇本,安·蘭德還寫了小說,包括《源頭》和《阿特拉斯聳聳肩》。

我不願意把世界交給我鄙視的人

這些小說一開始,就引起了很大的争議,但後來卻赢得了不少贊譽和榮譽,仍然經常賣出去。

安·蘭德(Ann Rand)對個人主義的美國有着強烈的認同感。

她将美國視為自己的國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她在西點軍校發表講話時說:"如果美國受到戰争的威脅,我會用我的肉體保護它!""

安·蘭德反對法西斯主義,但經常公開批評羅斯福的許多政策。

由于擔心"新政"會結束大蕭條,也會留下國家幹預過多的後遺症。

當時,這種觀點有點超前。在文化世界中,安·蘭德(Ann Rand)是另一種選擇。

我不願意把世界交給我鄙視的人

然而,1970年代的"滞脹"在某種程度上表明,安·蘭德的一些觀點并不令人擔憂,甚至沒有洞察力。

在1960年代和1970年代,中年和老年人的安·蘭德(Ann Rand)在美國形成了自己的社群。社群中的鐵粉将安·蘭德視為精神導師,并聲稱自己是她的弟子。

安·蘭德和他最信任的弟子布蘭登都是老師和戀人。

但布蘭登愛上了蘭德的另一位支援者。

當布蘭登向蘭德解釋真相時,蘭德無法接受,雙方分手了。此後不久,蘭德公司社群也分裂了。

負責保護美國自由的安·蘭德(Ann Rand)有自己的一套哲學和許多文學作品。但她的一些行為是武斷的,包括不容忍門徒,粉絲,挑戰她的權威。

她是一個充滿沖突的人。

我不願意把世界交給我鄙視的人

3、阿特拉斯聳聳肩

安·蘭德的傑作是小說《阿特拉斯聳聳肩》。

這本書想象了一個由自私和精明的商人、科學家、藝術家和其他社會精英組成的外星世界。

在這裡,支撐一切的不是道德,而是金錢,金錢被視為崇拜的偶像,自由交換和公平正義的象征,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創造者和思想家。

但也有很多人,認為這張紙醉金粉,充滿了個人主義的銅味,是邪惡的,堕落的。

總有一天,這些自私的"财富階層"會罷工并離開。

結果,土地被公衆接管,并實作了"盡一切努力,按需"的制度。

我不願意把世界交給我鄙視的人

起初人們很開心,覺得這樣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才能;

但很快,"磨外工"成為社會常态,沒有人願意做越來越多的工作。

因為懶惰的人處于"按需不比對"的機制中,也不必擔心食物和衣服。而腳踏實地的人,即使創造了更多的财富,在"殺富必窮"面前的稅收,他們得到的也很少。

一個排斥資本、财富和自身利益的社會陷入了困境......

在這部小說中,安·蘭德詳細闡述了他的哲學:

以自身利益為導向的自由貿易是創造财富的唯一途徑。

相反,那些鼓吹"錢是惡"的人應該小心謹慎,因為他們很可能試圖以道德為幌子竊取公共福利。

我不願意把世界交給我鄙視的人

一個人不應該為别人而活,也不應該要求别人為自己而活。努力創造自己的價值,這樣的生活規範,比所有其他類型的道德都高調。

1957年出版的《阿特拉斯聳聳肩》第一版迅速成為暢銷書,并被翻譯成多種語言。

價值觀受到質疑和批評,但即使是那些反對她的人也不能忽視她。

在他的晚年,反對當時的總統吉米·卡特的安·蘭德支援候選人裡根。

裡根于1980年底當選總統。這時,安·蘭德(Ann Rand)在周圍發言,為裡根的"小政府"政策揮舞着旗幟。

1981年,安·蘭德(Ann Rand)在一次演講後感到不适。當她回到家時,她病不起。

次年(1982年),安·蘭德去世,享年77歲。

安蘭的其他作品,包括另一部小說《源頭》(The Source),也是自那以後一直存在的暢銷書。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