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如何培養孩子的同理心,引導他們去了解、接納他人的不同?

生活中我們會遇見很多跟我們“看起來”不一樣的人,他們可能是跟我們來自不同的城市;可能是說着我們聽不懂的方言;可能是身體有障礙,行動不友善;可能是來自不同的國家,跟我們有不一樣的文化習慣;甚至僅僅因為我們是不同的個體,我們會有不同的長相,不同的喜好,不同的優缺點……

對我們每個人來說,了解與接納不同,不僅是對他人最大的善舉,也是我們融入多姿多彩的世界,擁有開闊心胸的必經之路。

那麼,我們該怎樣培養孩子的同理心,引導他們去了解、接納他人的不同?

賴馬這本新作《我們班的新同學斑傑明·馬利》切中這個問題,提供了行之有效的引導方法。

如何培養孩子的同理心,引導他們去了解、接納他人的不同?

這是一個小馬學校,今天,我們班轉來了一位新同學斑傑明·馬利。

當斑傑明·馬利躲在老師身後,走進班級時,同學們都打量着他,他們發現斑傑明長得跟大家都不一樣。

如何培養孩子的同理心,引導他們去了解、接納他人的不同?

我們直接跟孩子談論接納别人不同的重要性,是非常抽象的。

真正的了解和包容源自彼此在實際生活中的親身體驗和互動。

當孩子們越多地看到“原來他們也是這樣的”,會更易打開心扉,真誠去接納别人,畢竟人們都渴望通過和自己相似的人在一起獲得某種認同。

我們和斑傑明一起上課,一起學習關于馬的知識。

如何培養孩子的同理心,引導他們去了解、接納他人的不同?

我們一起玩耍。

如何培養孩子的同理心,引導他們去了解、接納他人的不同?

我們一起吃午餐。

如何培養孩子的同理心,引導他們去了解、接納他人的不同?

我們一起裝扮成各種各樣的角色。

如何培養孩子的同理心,引導他們去了解、接納他人的不同?

我們一起放學。

如何培養孩子的同理心,引導他們去了解、接納他人的不同?

……

當大家跟斑傑明有越來越多的共同經曆後,每個同學都有了不同的感悟。

馬貝貝發現,斑傑明也愛挖鼻孔,跟她一樣。

如何培養孩子的同理心,引導他們去了解、接納他人的不同?

馬朵朵發現,斑傑明也不喜歡吃青椒,跟她一樣。

如何培養孩子的同理心,引導他們去了解、接納他人的不同?

馬小希發現,斑傑明中午睡不着,跟他一樣。

如何培養孩子的同理心,引導他們去了解、接納他人的不同?

馬瓜瓜發現,斑傑明也缺兩顆門牙,跟他一樣。

如何培養孩子的同理心,引導他們去了解、接納他人的不同?

馬小滴發現,斑傑明跟馬樂樂一樣,說話聲音也小小的。

如何培養孩子的同理心,引導他們去了解、接納他人的不同?

通過這些日常生活的相處,斑傑明和大家在不同外表下蘊含的相似之處,一點點展現出來。

小馬學校的同學們也越來越多地意識到他們和斑傑明之間的共性遠遠多于差異,“原來我們都一樣,隻是長得有點兒不一樣”。

從那天起,我們班多了一位同學斑傑明,我們每個人也多了一個朋友斑傑明。

如何培養孩子的同理心,引導他們去了解、接納他人的不同?
如何培養孩子的同理心,引導他們去了解、接納他人的不同?

賴馬的繪本總是有講不完的趣味點,相信這一點是小讀者們深有體會的。

這本新書也延續了他一貫的創作風格,書中蘊含多個趣味細節,幾乎每個跨頁都有巧妙構思的小任務,可以邊讀故事,邊帶孩子尋找,讓親子閱讀更具趣味性。

比如,在閱讀時,可以帶孩子做成語、俗語猜猜看遊戲。

如何培養孩子的同理心,引導他們去了解、接納他人的不同?

可以帶孩子學習簡單易懂的衛生常識。

如何培養孩子的同理心,引導他們去了解、接納他人的不同?

可以和孩子一起唱趣味兒歌。

如何培養孩子的同理心,引導他們去了解、接納他人的不同?

如果孩子讀了賴馬的很多作品,一定也會很有興趣在書中找一找曾經讀過的繪本角色和故事,找一找隐藏的作者和家人。

如何培養孩子的同理心,引導他們去了解、接納他人的不同?

還可以對着封底全班同學的名單,在内文中一一找出對應的小馬。

如何培養孩子的同理心,引導他們去了解、接納他人的不同?

等等,聽說小馬班又要來一位新同學,她長得有點不一樣……

如何培養孩子的同理心,引導他們去了解、接納他人的不同?

接下來,我們班會有什麼故事發生呢?就讓我們帶孩子一起大膽想象一下吧!

這本書是賴馬根據自己一家從台東搬到台北後,三個孩子作為轉校生适應新環境的種種經曆而創作的。

兒子阿咕跟媽媽聊天時總會說起班上其他的轉校生,比如某個新同學人緣很好,大家都喜歡跟他玩……聽着聽着,賴馬漸漸産生了創作一個故事的想法。

他把兒子阿咕當作故事原型,又把阿咕愛搞笑的特征融入故事主人公的性格,再參考孩子們分享的各種校園趣事,最終寫出了這個關于轉校生斑傑明·馬利的故事,希望可以借此讓小朋友們了解和接納與自己不一樣的人。

隻要生活在群體中,孩子們就免不了要學習與他人相處,在成長的過程中,他們同時也經曆着社會化的學習,要學着去了解、去接納那些自己與他人的相同和不同。沒有人是生來就帶有偏見和歧視的,各種經典的心理學實驗都一再說明了這個道理。

相信這本從作者自身育兒經驗出發創作的故事,一定能引起家長孩子的深刻共鳴。

接納别人,也是接納自己,讓我們和孩子一起去敞開心胸,擁抱這個多元美麗的世界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