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比科幻片更帶感?《盜夢空間》《超體》都在這部綜藝裡實作了?

前段時間,看到一個熱搜——“你能接受已故親人成為仿真機器人嗎”。

底下有很多激烈的讨論,有人表示想要用這種方式再看到親人,也有人表示不接受,因為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

比科幻片更帶感?《盜夢空間》《超體》都在這部綜藝裡實作了?
比科幻片更帶感?《盜夢空間》《超體》都在這部綜藝裡實作了?

這個話題,并不是什麼腦洞題,而是很有可能很快在現實世界發生的一幕。

在觀察類科技紀實秀《未來新世界》中,就介紹了目前各個領域的前沿科技,并就此展開讨論:“人類未來能否實作超體躍遷”“人類未來出行方式會怎樣發展”“人類未來能否無懼傷病”……上熱搜的“你能接受已故親人成為仿真機器人嗎”就是其中一集的議題。

看之前不知道,看了以後吓一跳。原來我們現在的科技已經可以實作很多我們過去隻能在腦海裡想象的東西。我們過去愛看的科幻片,像《人工智能》《超體》《盜夢空間》裡的場景,有不少都變成了現實。

比科幻片更帶感?《盜夢空間》《超體》都在這部綜藝裡實作了?

《人工智能》現實化

你會對仿真機器人産生感情嗎?

斯皮爾伯格的《人工智能》,是我最愛的科幻片之一。在這部電影裡面,讨論了一個話題:“仿真機器人會否産生和人類一樣的情感?”

比科幻片更帶感?《盜夢空間》《超體》都在這部綜藝裡實作了?

以前,我覺得這樣的事情很難在現實世界發生。因為機器人怎麼可能有那麼像人嘛~

但在《未來新世界》裡,我們看到,“仿真機器人”的科技現在已經非常發達,不僅外表拟真度很高,還能做各種表情和動作,達到了一個“幾可亂真”的狀态。

比科幻片更帶感?《盜夢空間》《超體》都在這部綜藝裡實作了?

《未來新世界》裡的仿真機器人

當然,要做出這麼拟人化的仿真機器人并不容易。

首先,要用精密的3D掃描器器,百分百掃描人體的全部部位,連胡渣、皺紋都要掃描下來。

比科幻片更帶感?《盜夢空間》《超體》都在這部綜藝裡實作了?

接着,通過機械傳動和裡面内部的舵機來實作人體表面肌肉的拉動,進而實作表情的呈現。為了更準備地模仿人的動作和表情,光是頭部就有将近300個零件。

比科幻片更帶感?《盜夢空間》《超體》都在這部綜藝裡實作了?

為了讓機器人的外表更像逼真,制作過程是全手工塗裝的,包括眼球的混沌程度、手部的血管、手掌心的紋理,每個細節都還原。

比科幻片更帶感?《盜夢空間》《超體》都在這部綜藝裡實作了?

上面這些步驟,都隻是為了讓仿真機器人的外表更接近人類。

然後,就是機器人的核心——如何讓機器人擁有人工智能?一個機器人,全身上下運用了29個柔性執行器、30個數字電機,每一個可動關節處都設計一個相應的數字舵機。

有那麼多電子儀器的輔助,仿真機器人才可能“自如”地運動。

比科幻片更帶感?《盜夢空間》《超體》都在這部綜藝裡實作了?

那經過上面這些複雜的步驟之後,仿真機器人能逼真到什麼程度呢?

《未來新世界》裡,出現了和主持人蔣昌建無論外形、聲音都幾乎一模一樣的機器人。

機器人蔣昌建和蔣昌建本人之間可以進行對話交流,機器人甚至問蔣昌建:“是否希望他代表蔣昌建永遠活在這個世上?”

比科幻片更帶感?《盜夢空間》《超體》都在這部綜藝裡實作了?

這其實就引發了一個問題:當仿真機器人真的可以接近100%還原現實世界的一個人之後,我們是否願意通過這項技術去模拟已故的親人,讓他永遠陪伴在我們身邊?

節目當期的嘉賓,發表了不同的意見。傅首爾和蔣昌建都表示,他們想用這項技術模拟自己的親人。傅首爾想做一個外婆,蔣昌建則想“複原”一個媽媽。“我母親哪怕那個人型,就站在我們家一個角落,我都覺得我家在那兒。”

比科幻片更帶感?《盜夢空間》《超體》都在這部綜藝裡實作了?

但是王自健和“最強大腦”王昱珩卻不太同意。王自健覺得這種“人和機器人”之間的情感交流不真實,機器人的AI真的能和人的情感互通嗎?

比科幻片更帶感?《盜夢空間》《超體》都在這部綜藝裡實作了?

立場沒有對錯。關于機器人的身份認同和情感問題,就目前來說,我們還需要更多的探讨和試驗。

不過,蔣昌建分享了一個故事:創立“仿真機器人”公司的一個工程師,他會做這件事,很大的一個動因,是因為他某一天見到一個老太太,懇求他幫她把兒子做出來。

老太太的兒子,常年在外地工作,她不希望兒子經常回來看她耽誤工作。但是她又想念兒子,想要沙發上有一個“仿真的兒子”。

也許,我們當中有很多人,都沒辦法接受仿真機器人代替真實的人。但有一部分人,他們也可能借此實作了内心的願望。為了這部分人,我們繼續走下去,才有機會知道仿真機器人這條路,到底能到達哪裡。

比科幻片更帶感?《盜夢空間》《超體》都在這部綜藝裡實作了?

《盜夢空間》是真的?

睡覺能實作腦力躍遷?

我們除了希望能通過機器人減輕生活壓力之外,還有通過科技提升自我能力的願望。漫威裡有鋼鐵俠這類借助科技變成超級英雄的主角,《盜夢空間》裡的主角團,通過造夢解決難題。

現實中,我們人類真的可以通過技術手段提升自我能力嗎?《未來新世界》告訴你,這是完全有可能的。

比科幻片更帶感?《盜夢空間》《超體》都在這部綜藝裡實作了?

在其中一項測試中,科研人員在研究睡眠對于提升腦力的作用。

他們先讓節目探索員王自健早上做一套智力測試,然後通過睡眠技術,幫助王自健入睡。

而非常神奇的是,睡完覺以後,王自健再做測試題的時候,警覺反應和空間記憶能力都有明顯的提升。

比科幻片更帶感?《盜夢空間》《超體》都在這部綜藝裡實作了?

這裡的原理是什麼呢?

原來睡眠本身是記憶加強的過程,如果不能進入深度睡眠的話,我們記憶力會減退的。這也是很多老年人會出現認知障礙的原因,他們睡不好,記憶力就容易衰退。

而且睡眠講究的不是長短,而是品質。有的人有一種基因叫“撒切爾基因”,他們隻需要睡兩三個小時就精力充沛。很多政治家、科學家身上都攜帶這種基因。

比科幻片更帶感?《盜夢空間》《超體》都在這部綜藝裡實作了?

“最強大腦”王昱珩就分享了他中學時候,通過控夢改善睡眠的方法。

他的記憶力太好,早上看過的東西,晚上睡覺的時候就會像放電影一樣播出來。這樣清醒的夢,一度非常困擾他。後來他就嘗試在夢裡整理白天的資訊,結果不僅睡眠品質得到提升,做事情的效率還提高了。

科研人員也表示,我們人類在“清醒夢”的狀态中(也就是介于“清醒”和“夢”之間的狀态時),是有很高的創造力和想象力的。據說,諾蘭就是因為16歲時的清醒夢經曆,才想要去創作《盜夢空間》的故事。

夢是現實的延續。如果科技發展下去,我們是不是真的能進入夢中的世界冒險?

比科幻片更帶感?《盜夢空間》《超體》都在這部綜藝裡實作了?

《銀河系漫遊指南》裡的巴别魚能造出來嗎?

未來人類能不能實作試聽無限?

《未來新世界》裡,最感人的一個故事,是關于人工智能幫助聽障女孩無障礙交流的。

魏菁陽是中國殘障人士藝術團的舞蹈演員,她是聽障人士。

但是她并沒有因為身體的障礙而自卑,通過自己的努力,跟着手語老師打的節拍以及音響的振動,她跟着音樂學會了跳舞。

比科幻片更帶感?《盜夢空間》《超體》都在這部綜藝裡實作了?

現在有了人工智能語音識别工具的幫助,魏菁陽還能實作和其他人的無障礙交流。

别人對她說的話,不到一秒鐘的時間,就能通過系統轉換成文字。魏菁陽通過文字,就能很形象地看見“聲音”。這個人工智能翻譯工具,就很像《銀河系漫遊指南》裡的巴别魚。故事裡,把巴别魚塞到耳朵裡,就能聽懂銀河系所有文明的語言。

比科幻片更帶感?《盜夢空間》《超體》都在這部綜藝裡實作了?

魏菁陽說,她以前其實是不太敢出外的,因為和人交流很麻煩,她也不想引來奇怪的目光。但現在有了這項瞬時翻譯的工具,她和人的溝通不再有障礙,生活也便利很多。

比科幻片更帶感?《盜夢空間》《超體》都在這部綜藝裡實作了?

機器本來是沒有溫度的,但科技讓它有了溫度。

魏菁陽的故事,也感動了演播廳的Sunnee楊芸晴。她也是做和音樂相關的工作,如果調換一下身份,她站在魏菁陽角度想一下,就覺得很難。如果是她的話,很可能就會退縮。

魏菁陽很勇敢,而科技的發展,也讓她的勇氣,被更多人所看到。

科技總是向善的嗎?

也許,某部分的科技發展是受商業利益所驅動的。但是,科技在發展的同時,它确确實實又幫助很多像魏菁陽這樣的人,更好地去生活,破除偏見和歧視。

對于這個問題,我認同王昱珩說的那句話:“科技不總是向善的,但我們之是以還向善,是因為我們内心,可能人之初,有一個性本善在裡面。”有人文關懷的科技,才是“向善”的科技。

這也是《未來新世界》這類科普節目的意義,它告訴我們科技的強大,但同時也提醒我們,不要沉溺于科技本身。人的自由意志,才是更強大的才存在。

比科幻片更帶感?《盜夢空間》《超體》都在這部綜藝裡實作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