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優秀宣講員丨林志萍:讓答嘴鼓在新媒體獲得新的生命

[新聞頁-台海網]

近年來,湖裡區大力加強新思想學習,不斷探索理論宣講大衆化、對象化、分衆化模式,打通基層宣講“最後一百米”,助力新思想“飛入尋常百姓家”,2021年獲評全市理論宣講工作“先進集體”,在宣講隊伍中建立臨時黨支部做法被全國黨史辦簡報刊發,參加全市理論宣講輕騎兵比賽成績優異,主要經驗做法被《廈門宣傳》刊發。

在這些亮眼的成績背後,有一群理論宣講員,他們紮根基層,用飽滿的熱情、通俗的語言、翔實的資料,傳遞黨中央聲音,講述湖裡故事,共同畫出“同心圓”,激昂唱響“主旋律”。湖裡頭條特推出“紮根基層、立足崗位”優秀宣講員系列宣傳,讓我們共同領略他們的風采!

引言:将答嘴鼓融入獨幕喜劇表演中的微電影,他至今拍了20多部,它們在廈門地鐵移動電視,以及新媒體平台展演,讓答嘴鼓成為這座城市流動的文化符号。他制作的抗疫題材的短視訊《這場戰役會勝利》還被人民日報報道。借助社交媒體和藝術創新,林志萍讓答嘴鼓獲得了新的生命。

優秀宣講員丨林志萍:讓答嘴鼓在新媒體獲得新的生命

來到林志萍位于湖裡嘉福社群居委會的嘉福韻工作室,一隻半米高的頭戴鬥笠、全身通紅的小海星映入眼簾。“鬥笠”是閩南人勤勞耕作的象征,紅房子、紅磚瓦,是閩南人的集體記憶,也是閩南人文化血液裡敢拼愛赢的象征。在林志萍人生的低谷時期,這隻小海星一直鼓勵他“敢拼愛赢”。

接下來,我們一起來聽林志萍的故事

林志萍是廈門市

非物質文化遺産答嘴鼓傳承人

他還有一系列的頭銜:

廈門市理論宣講輕騎兵

殿前街道嘉福社群嘉福韻藝術團理事長

殿前街道嘉福社群宣講大聯盟隊伍成員

優秀宣講員丨林志萍:讓答嘴鼓在新媒體獲得新的生命

答嘴鼓是一種閩南人傳統的說唱藝術,類似于對口相聲,但講究對白押韻,善于利用閩南方言和俚俗語,注重情節和人物刻畫,入列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林志萍從小就有口吃的語言障礙,他記得上國小時被老師提問,他會緊張到要剁腳才能發出聲音來。“沒有想到,我的一輩子卻要靠嘴巴來吃飯。命運真是會開玩笑!”

但機會偏愛有準備的人。為了克服口吃,林志萍跑到網吧裡,将周星馳的幾十部電影看了又看,周星馳的所有台詞和動作,他都模仿得惟妙惟肖。他讀《演講與口才》,他寫詩,他在學校的典禮表演自編的獨幕喜劇,不知不覺就迷上演藝。

優秀宣講員丨林志萍:讓答嘴鼓在新媒體獲得新的生命

進入社會後,他曾經有過一份穩定的工作,但是他說服家裡人,辭去工作專心投入演藝。之後的一次機緣,他遇到了廈門市答嘴鼓非遺傳承人蔡紹琪老師,遂拜師學藝,從此與閩南曲藝非遺項目答嘴鼓結下不解之緣。

答嘴鼓藝術特色風趣诙諧,生動活潑,題材來源于生活,也用老百姓聽得懂的話語去講演,特别适合于廣場傳播。“通過宣傳善心善德,通過鞭撻陋習歪風,傳遞正能量,傳遞社會主義價值觀。社群居民在嬉笑怒罵的節目中,獲得了共鳴。”在長期藝術摸索中,林志萍找到了一條讓答嘴鼓融入社群文化建設治理中的路徑,也讓答嘴鼓在新時代的傳承,找到了新的載體。

優秀宣講員丨林志萍:讓答嘴鼓在新媒體獲得新的生命

除了外出表演,他會利用周末,将舞台搭在小區廣場,通過自己編的段子,講垃圾不落地,講公共場所不能抽煙,講鄰裡互助等文明新風尚。

台下,林志萍則花了不少時間來拍微電影。他的微電影借助現實生活中的故事,将答嘴鼓融入獨幕喜劇表演中,形成獨特的風格。比如《惡有惡報》,講的是:惡霸黑爺的無法無天,欺負老百姓,擾亂村委會的選舉,搞得民不聊生,最後黨中央的掃黑除惡政策懲罰一方之霸,還百姓一片淨土。

優秀宣講員丨林志萍:讓答嘴鼓在新媒體獲得新的生命

比如《愛心扶幼》,講述的是一位中學女教師罔好沒結婚,但幫扶了三個孩子的故事。一場車禍使學生福氣不幸失去雙親成了孤兒,班主任罔好主動承擔起他的撫養責任,培養他上大學。罔好還收養了一名棄嬰,并把出嫁必須帶棄嬰一起過去作為結婚條件。罔好的愛心扶幼精神讓人感動,她也收獲了同樣富有愛心的企業家的愛情。

這樣的微電影,他至今拍了20多部,它們在廈門地鐵移動電視,以及新媒體平台展演,讓答嘴鼓成為這座城市流動的文化符号。他制作的疫情題材短視訊《這場戰役會勝利》還被人民日報報道。借助社交媒體和藝術創新,林志萍讓答嘴鼓獲得了新的生命。

優秀宣講員丨林志萍:讓答嘴鼓在新媒體獲得新的生命

林志萍曾經曆巨大變故,第一任妻子因難産去世,留下兩個女兒。在兩年多的人生低谷中,那隻小海星,一直在他的心中,鼓勵他“敢拼愛赢”。在一次演講中,他結識了現任妻子,妻子把家裡安排得井井有條,女兒的學習也有了很大進步。

林志萍很喜歡周星馳

小時候甚至夢想能成為

從跑龍套至大明星的周星馳

如今,年近不惑的林志萍

給自己的藝術人生

寫下了這樣的注腳:

如果我們不能做大範圍的綻放

我們可以做小範圍的星光

來源:區委宣傳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