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0萬大軍守不住北平,英勇之師29軍,為何在七七事變中不堪一擊?

長城抗戰被譽為對日反擊作戰的第一次勝仗,29軍第109旅旅長趙登禹率領大刀隊夜襲日軍,擊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打出了我軍的風采;死守羅文裕的29軍将領劉汝明更是多次出擊夜襲,将日寇趕出防線10公裡之外,如果不是晉軍陣地被日軍突破,長城抗戰不會虎頭蛇尾的結束,要不是裝備差、人數少,一個29就能守住熱河省,這樣一支部隊瞬間成為民族英雄,長城抗戰的精銳之師名聲大噪。

但在短短4年後的七七事變中,守衛北平和天津的29軍就變得不堪一擊了,此時它已經從20000多人的師級武裝,擴大到人數接近10萬的集團軍規模,擁有37、38、143、132四個步兵師和一個騎兵師,還有四個獨立旅,面對6萬日僞軍的進攻幾天就全軍潰退,背後的原因值得深思。

10萬大軍守不住北平,英勇之師29軍,為何在七七事變中不堪一擊?

29軍騎兵

第29軍的官兵原是馮玉祥西北軍,中原大戰之後被東北軍收編,1931年6月整編為第29軍,原本是很不受待見的雜牌,但1931年9月18日日軍發動九一八事變,随後逐漸控制了東三省,東北軍老大張學良随在1932年7月任命29軍軍長宋哲元為察哈爾省主席,其本意是團結東北軍内部力量阻擋日軍向東盟擴張(包括察哈爾、熱河兩省),但卻意外給了他最大的機會,随後長期盤踞在這個并不富裕的省份。

長城抗戰以日軍突入長城以南而破産,《塘沽協定》簽訂後我軍被迫全面撤離長城,29軍回防到自己的大學營張家口,失去長城防線後華北門戶洞開。此後,華北的中央軍按照《何梅協定》撤離北平和天津這兩座大城市,為了重新奪回平津的控制權,1935年下半年,原駐察哈爾省會張家口的29軍被調往平津,仗着自己不是中央軍的身份“優勢”,成為平津地區的實際控制勢力。

當然了,當時的平津地區充斥着親日武裝,29軍并不能有效控制,在這種險境之中并沒有讓29軍居安思危、奮發圖強,而是迅速陷入奢靡的生活,廣置田宅、廣納美人。

10萬大軍守不住北平,英勇之師29軍,為何在七七事變中不堪一擊?

29軍的進階将領進入北平、天津後不可避免地被腐化,這也是馮玉祥西北軍将領的通病,甚至還有人染上了毒瘾。當然了,對這隻勁旅的戰鬥力破壞最嚴重的,還是進階将領們的軍閥風氣,他們早就忘了驅逐日寇、保家衛國的豪言壯志,隻想永遠控制北平、天津這兩塊肥肉,永保自己的富貴生活。

更有意思的是,進階将領紛紛踏足政界,軍事指揮能力直線下降,比如張自忠身為38師師長卻兼任天津市長、37師師長馮治安兼任河北省省主席,29軍軍長宋哲元兼任北平市市長,曾經在喜峰口夜襲日軍的旅長趙登禹此時已經是132師師長,此時他也有毒瘾了......,從1935年下半年進入平津,到1937年7月抗戰全面爆發,短短2年的時間裡29軍的進階軍官退化嚴重。

10萬大軍守不住北平,英勇之師29軍,為何在七七事變中不堪一擊?

29軍進階軍官

最直覺的表現就是,29軍進階将領不希望蔣介石的中央軍重回平津,一門心思委曲求全、對日妥協,這導緻北平的北、東、西三面陷入日僞軍包圍,日軍控制豐台之後實際上是四面包圍了北平城,僅剩下一座盧溝橋和一個宛平城充當與外界聯系的紐帶,在這種情況下宋哲元部還相信日本不會全面進攻,實在是可笑至極。

其實,29軍官兵還是很有熱血的,他們在錯綜複雜的環境中與漢奸、日寇鬥智鬥勇,面臨挑釁和不斷推進的日僞軍毫不妥協、積極對抗,河北的百姓也有很高的抗日情緒,隻要29軍集中賦稅采購武器,短時間内擴軍與日僞軍作戰不存在問題。

在七七事變爆發前,北平北邊隻有關東軍少量部隊,東邊是冀北保安司令石友三的一萬多人,西北方向是4萬人左右的僞蒙軍,北平城以南的日軍少得可憐,再有就是天津方向的部分日本駐軍,有10萬之衆的29軍從未想過将他們驅逐出境,也缺乏應對現代戰争的清醒認識和準備,面對香月清司1萬餘人的圍攻,北平周圍的29軍官兵無力招架,因為日軍裝備100多門火炮和數十架飛機,還有坦克支援作戰,缺乏防空、反裝甲武器的29軍是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守住陣地的。

10萬大軍守不住北平,英勇之師29軍,為何在七七事變中不堪一擊?

那麼意外占據平津的29軍真的就沒有機會嗎?答案當然是有的,至少能在華北打出更漂亮的戰果,隻要29軍進階将領有清醒的頭腦,集中資源發展軍備、積極主動和中央軍配合,絕不至于一觸即潰、被動挨打。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