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師副參謀長的2個兒子邊疆犧牲,隻留下12元錢和一卷草席

“親愛的爸爸媽媽,我們很快就要上前線了。兒子不孝,如果我們回不來,請爸媽一定不要難過,要堅強地生活。我和曉康弟弟沒有留給您們什麼紀念的,這12元錢和一床草席,是我們的心意,請爸爸媽媽收下,草席給耿濤弟使用。此緻軍禮!”

這是一封寫于1979年2月10日的遺書,寫這封遺書的人,是耿軍與他的弟弟耿曉康。遺書裡夾着12元錢,是兄弟二人所領的津貼。這一些再加上一卷草席,就是他們留給家裡的最後遺物。

師副參謀長的2個兒子邊疆犧牲,隻留下12元錢和一卷草席

1979年3月中旬,兄弟二人雙雙犧牲在前線。這一年,哥哥耿軍還沒滿21歲,弟弟耿曉康也才19歲出頭。

得知兩個兒子犧牲的消息之後,耿母幾度暈厥,一夜之間白了頭。臨别前曾親自給兩個兒子寫下

“英勇殺敵,為國立功”

贈言的耿父心如刀絞,卻隻是無聲地哽咽着。因為他既是一個父親,也是一名從軍34年的老首長,他深切明白戰争的殘酷與軍人的信仰。

一門四軍人

耿父名為耿進福,山東銀山鎮耿山口村人,出生于1930年的亂世。14歲的時候,耿進福由和尚還俗,毅然加入了八路軍。

入伍之後,耿進福投身魯西南抗日作戰,而後又參加了淮海戰役、渡江戰役、錦州戰役、解放大西南、西藏平叛等,戰功卓著。34年的從軍生涯,耿進福由一名普通戰士成長為第50軍150師副參謀長,直至1978年轉業。

1958年,耿進福所在部隊于西藏駐防,他的夫妻朱建明也随軍到此。

這一年,由于住的地方和醫院距離較遠,耿軍就出生于正在行駛途中的救護車上,故而兩人為耿軍取了個小名叫作“征途”。

一年之後,次子耿曉康出生于康巴高原,由于出生的時候天剛蒙蒙亮,故而兩人為其取名為“曉康”。

師副參謀長的2個兒子邊疆犧牲,隻留下12元錢和一卷草席

前排左起:朱建明、耿濤、耿進福,後排左起:耿慶、耿軍、耿曉康

對祖國的忠誠,對使命的信仰,也為了革命事業的後繼有人,1976年至1977年間,耿進福與老伴商量着,先後将女兒耿慶、長子耿軍送到了部隊,讓他們接受革命熔爐的淬煉。

眼看哥哥姐姐都從了軍,還在校園的耿曉康坐不住了。從小就生長在部隊大院,耿曉康對綠色軍裝有着強烈的向往。然而由于年齡不夠,不符合入伍要求,耿曉康的入伍請求被無情拒絕了。

“作為軍人的後代,我一定要保家衛國。”

不甘心的耿曉康就“死皮賴臉”地跑到炊事班幫廚、幫忙打掃衛生,被強行攆回家之後仍是對軍營念念不忘,不停地請求着要參軍。部隊上司架不住他軟磨硬泡的那股執着勁頭,為他特批入伍。

終于得償所願,耿曉康極為高興。他雖是棄學從軍,沒有什麼高學曆,但還是每天堅持寫日記,并在日記的末尾都寫着:

“請祖國放心!”

光榮之家的優良傳統,注定是會薪火相傳,耿慶、耿軍姐弟入伍的第二年就入了黨,耿曉康入伍的當年也加入了共青團。3個人快速成長,轉業後的耿進福每每收到孩子們從部隊寄出來的信,都會感到莫大的安慰。

在部隊的時候,耿軍報名軍校考試,打算報考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這也是他一直的夢想。也趕上了恢複聯考的好時機,如果不出什麼意外的話,高中畢業的耿軍是完全可以考上一個軍官的,然而就在考試的時候,耿軍交了白卷。

因為此時的邊境戰雲密布,耿軍沒了心思考試,主動要求到前線打仗。

兄弟皆英烈

1979年2月,部隊接到戰鬥指令,作為姐姐的耿慶強烈要求到前線參戰,但是沒有獲得準許。

按照規定,如果是兄弟二人,可以有一人上前線。由于耿軍已經申請到前線作戰,作為弟弟的耿曉康本可以留在後方,但他卻說:

“我是戰士,打仗是應該的!”

師副參謀長的2個兒子邊疆犧牲,隻留下12元錢和一卷草席

兩兄弟的最後合照:耿軍(右)、耿曉康(左)

打虎親兄弟,耿軍與耿曉康兩兄弟就這樣齊齊上了前線。由于在部隊的表現優異,這個時候的耿軍已經是8連的一名班長,耿曉康則是6連的一名副班長。出發前的兩天,耿軍與耿曉康各自湊了6元的當月津貼,将12元錢夾在了遺書裡。

1979年2月22日,為了能在兩個兒子上戰場之前能夠見到他們一面,耿進福從幾百裡外趕到部隊,為他們壯行助威,鼓勵兩個兒子在執行戰鬥任務的時候要勇敢冷靜,并提筆寫下了“英勇殺敵,為國立功”的臨别贈言。

然而誰都沒有料到,這一次的送行,也成為了父子三人的最後一面。

戰鬥打響之後,兄弟二人攜手殺敵,作戰勇猛,大軍一路高歌猛進,将越軍打得節節敗退。

1979年3月中旬,得知中國軍隊勝利班師、即将後撤的消息,越軍便開始在莽莽叢林之中進行設防伏擊,耿軍、耿曉康所在的團部陷入了越軍的重重包圍。

1979年3月15日,在高平以西的昆諾地區,為了讓22位傷員得以突出重圍,同樣負傷多處的耿曉康擔起了火力壓制的重任,與數名戰友一起進行狙擊掩護。在激烈的交戰中,耿曉康被敵人的子彈擊中,英勇犧牲。

1979年3月16日,在高平以西的郭邦地區,面對蜂擁而上的越軍,耿軍帶領戰士們背臨陡峭懸崖,與包圍上來的極多越軍進行着殊死搏鬥。打光了所有的彈藥之後,耿軍手中緊握着沖鋒槍,高叫着

“甯死不降,黨員跟着我跳!”

毅然決然躍下了萬丈懸崖。

與那些為國捐軀的戰士們一樣,耿軍、耿曉康兩兄弟隕落于祖國邊疆。

“為祖國而死,死得其所!”

耿氏兄弟的英雄事迹,在全軍部隊進行了通報,兩人分别被追記為一等功、二等功。

英雄永不朽

在耿軍、耿曉康相繼犧牲之後,耿母朱建明一夜之間頭發全部變白。在耿慶的陪伴下,母女二人前往廣西駐地,看望從前線歸來的部隊。戰士們也是眼含熱淚,一撥撥地前往招待所看望耿母。

十月懷胎,血濃于水,子女都是娘親身上掉下來的肉疙瘩,一下子就在前線犧牲了兩個,如今白發人送黑發人,怎不叫人肝腸寸斷?在之後的漫長歲月裡,英雄的母親注定要承受着無盡的思念之苦。

英雄是不朽的,英雄的母親是偉大的,她孕育了英雄,她本身也是英雄。

盡管在精神上受到了極大的刺激,但耿母卻始終堅定着為國奉獻的精神。在兩個兒子犧牲之後,朱建明由教育戰線轉至樂山供電局,連年被評為先進工作者,又被四川省電力公司授予“各行業傑出的女人”榮譽,并且光榮入黨。

師副參謀長的2個兒子邊疆犧牲,隻留下12元錢和一卷草席

喪子之痛,對于耿進福這個老首長而言,無疑是極其痛苦的,但也是極其光榮的。“保家衛國”從來都不是一個喊喊而已的口号,而是刻在軍人内心深處的崇高信仰。

1987年7月,耿進福作為特邀代表,出席了第二次全國英模代表大會,受到了上司人的親切接見。耿進福也曾幾次回到老家看望鄉親們,時任村支書的耿進平惋惜地對耿進福說道:“為什麼要讓他們同時上戰場啊?你哪怕阻攔一下,讓他們留下一個也好呀。”耿進福回答說:

“作為上司幹部,其他人都主動把孩子送到前線,我的孩子怎麼能搞特殊!”

一門四軍人,兄弟皆英烈,這就是永垂不朽的紅色血脈與英雄信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