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專業審判制度基本完成

來源:人民網

10月21日,在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31次會議上,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報告了人民法院知識産權審判工作情況。

周強說,自中國共産黨十八大以來,中國已成為名副其實的知識産權強國,在知識産權發展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在知識産權保護方面取得了曆史性成就,全社會尊重和保護知識産權的意識明顯增強。 走出了中國特色知識産權發展之路。

知識産權審判是知識産權保護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涉及人民法院在民事、行政和刑事領域,主要涉及專利、商标、著作權、商業秘密、內建電路圖設計、植物新品種、地理标志等三大領域的侵權保護,以及不正當競争、壟斷行為監管相關案件, 在鼓勵創新創造、維護公平競争、促進文化繁榮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目前,知識産權案件呈現出以下特點:一是案件數量迅速上升。全國法院辦理的知識産權一審案件數量從2013年的10.1萬件增加到2020年的46.7萬件,年均增長24.5%,比國家法院受理案件年均增幅高出12.8個百分點,反映出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中知識産權保護需求明顯增加。其次,出現了大量新型糾紛。涉及網際網路核心技術、基因技術、資訊通信、內建電路、人工智能和平台經濟的新案件日益增多,複雜的技術事實調查和法律應用難度加大,新領域知識産權保護的權利邊界和責任認定對司法決策提出了新的挑戰。第三,網絡侵權容易發生多重。該網絡已成為知識産權侵權行為最重要的場所之一。與線下侵權相比,網絡侵權更容易實施,隐藏性更強,更複雜,影響更廣,固定證據收集難度更大,權利人維權難度進一步增加。第四,利益平衡變得越來越複雜。知識産權涉及複雜的利益,與社會利益和公共利益密切相關。平衡個人權益保護與公共利益,準确把握多層次價值取向,穩妥處理發展與安全的關系,都對知識産權審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周強說,中共十八大以來,專業審判制度基本完備,北京、上海、廣州、海南自貿口岸知識産權法院相繼設立,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産權法院成立。專業審判能力明顯提高,知識産權審判領域改革深化,全方位司法保護體系不斷完善。智能審判模式得到廣泛應用,現代科技與知識産權審判的深度融合,為知識産權突出問題的治理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據了解,2013年至2021年6月,國家法院受理各類知識産權一審案件218.1萬件,結案206萬件。其中,竣工專利案件14.3萬件,著作權案件131.6萬件,商标案件43.7萬件,技術合同案件1.8萬件。中共中央、最高人民法院提出的知識産權司法解釋19項,司法政策檔案11項,指導性案例30項,知識産權相關改革工作12項。

人民日報(2021年10月23日第4版)

本文來自人民網,僅代表作者的觀點。國家黨媒資訊公共平台提供資訊傳播和傳播服務。

使用者名:jrtt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