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晚會讀者路德維希·範·貝多芬先生生日快樂

作者:文彙網
晚會讀者路德維希·範·貝多芬先生生日快樂

貝多芬出生于1770年12月16日。

在貝多芬的時代,我們可以列出一長串德國,法國或英國的作曲家,但他們中的大多數都被淹沒在曆史的舊堆中。我們所要做的就是找到一位"代表",他不加尊重地是捷克作曲家安東·萊查(Anton Lecha),他與貝多芬同年出生,九年後去世。

像萊查和貝多芬這樣的所有作曲家都是作曲家,貝多芬不僅在作曲上超越了他的同時代人,為後代延續至今鋪平了道路,而且還結束了他的生命,賦予了作曲家甚至音樂家最充分的意義和深度,超出了他所有追随者的能力。

然而,任何一種神化都無助于對作曲家的了解,貝多芬有任何個人的"人類"成長軌迹,但不同尋常的是,貝多芬的人生經曆大多與他作為作曲家的人生目标背道而馳。

晚會讀者路德維希·範·貝多芬先生生日快樂

貝多芬沒有像莫紮特那樣年輕的天才,也沒有像亨德爾這樣有名的老師———貝多芬是在一個不可能成為偉大作曲家的環境中出生和長大的。他出生的波昂是"一個在音樂發展方面落後于維也納和巴黎等歐洲主要音樂城市10年的城市"。換句話說,當貝多芬在15歲之前在波昂創作他的第一部作品時,它大緻相當于海頓在1775年左右的音樂風格。這個男孩,即使在波昂,當時仍然被認為是一個可能的神童,出版了他的第一部作品,但并不被視為來自未來的一流作曲家。貝多芬在波昂的作曲家卡爾·希夫(Carl Schiff)經常被後人指責,甚至貝多芬本人也抱怨他對自己的第一部作品過于挑剔。從貝多芬的評論和他第一部作品令人失望的社會評價來看,有充分的理由認為黑夫在他的作品中對貝多芬幾乎沒有幫助。

貝多芬一生中與宮廷的唯一聯系也發生在這一時期。1784年,貝多芬的名字出現在給科隆皇帝馬克斯·弗朗茨(Max Franz)的報告中,他不被稱為作曲家,而是"稱職"的鍵盤手。直到1791年中期,貝多芬才被列入作曲家的皇帝名單。貝多芬在1785年至1789年間沒有任何音樂創作,可能是因為當時的科隆皇帝想訓練貝多芬成為宮廷鋼琴家。

如何評價這位未來作曲家在波昂的歲月?亞曆山大·會德豐·泰勒(Alexander Wheelock Taylor)斷言———貝多芬在波昂時期是一位"成長緩慢的大師",這是非常可靠的。當然,梅納德·所羅門的評價有點過于極端:"這些可能是這個時期由局外人或愛樂樂團創作的最塗鴉風格的作品,甚至不是一個認真的學生的作品。"

1787年,少年貝多芬在維也納遇見了莫紮特,這也許是他與這位作曲家職業的第一次親密接觸,但這次會面并未得到證明。盡管有傳言說莫紮特對年輕的貝多芬有很高的評價,但他被後來的曆史學家津津樂道,因為他與前維也納作曲家的聯系。貝多芬确實喜歡莫紮特,在他成名之後,他用自己的行動來表達他對莫紮特的熱愛———他一生中唯一公開演奏的作品是莫紮特的"D小調鋼琴協奏曲"(K466),貝多芬為此寫了一個中國色彩部分,幾乎所有演奏它的鋼琴家仍然使用。

晚會讀者路德維希·範·貝多芬先生生日快樂

電影《複制貝多芬》

1792 年 11 月,在科隆民選皇帝的幫助下,22 歲的貝多芬在駕駛勞頓一周後從家鄉波昂抵達維也納。他本來想和莫紮特一起學習,但直到到達維也納後,貝多芬才知道莫紮特已經去世。1793年,貝多芬開始跟随海頓學習作曲,直到1794年1月海頓通路倫敦。這可以看作是貝多芬年輕時與前任最重要的交集。

貝多芬對海頓的教導并不滿意。也許海頓沒有認真對待這個年輕人,也可能是貝多芬對海頓的蔑視,兩人并不高興。在注意到支付給海頓的學費(貝多芬作為"男人"的真實寫照)的同時,貝多芬将他寫的第一部主要作品,三首鋼琴奏鳴曲,編号為Op.2,獻給了海頓———但幾乎每首都因為貝多芬的作品而不在海頓的音樂中。從這組作品中,我們也可以清楚地看到,貝多芬不僅完全掌握了"時代的風格",也開始着手"時代風格"的創新。作曲技術的創新成為貝多芬畢生的寫作準則,也是他為後來所有作曲家設定的規則。

就這樣,正在學習的貝多芬與維也納古典音樂學校的前兩位作曲家———海頓和莫紮特斷絕了聯系。

晚會讀者路德維希·範·貝多芬先生生日快樂

然而,毫無疑問,貝多芬作為鋼琴家的聲譽,特别是作為即興鋼琴家的聲譽,是在當時建立的。那些聽過貝多芬演奏的人評論說:"我聽說過最好的鋼琴家之一———親愛的貝多芬先生。就連樂隊的成員都是他的崇拜者,樂隊的每一位成員在他演奏的時候都在聽。"

貝多芬因彈鋼琴而聲名鵲起,但他并沒有成為他畢生的事業,因為演奏對他來說是一個二流的職業。

然後是幾乎每個人都知道的曆史事實———貝多芬的耳聾。命運一直阻撓貝多芬成為作曲家的理想,貝多芬一生都耳聾。就像一個盲人畫家,誰會想到一個聾啞音樂家?貝多芬從人生低潮中走出來,寫下了《海利根施塔特的意志》,創作了英雄的音樂,留下了一大批與命運抗争的"人"。

沒過多久,貝多芬就迅速跨越了英雄主義的障礙,創作了著名的《田園交響曲》。這就是作者所認為的貝多芬一生中最高的交響曲:在前三首音樂中體驗了生活的樂趣之後,生活經曆了一場暴風雨般的洗禮,最後在第五首音樂中,到達了一個超越人性和超越自然的哲學上無意義的地方(借用王偉先生的話),這是一個"大之上和大"的領域。在這方面,這種音樂也超越了哲學和宗教的界限,是對宇宙和崇拜的無限欽佩。

晚會讀者路德維希·範·貝多芬先生生日快樂

加裡·奧德曼在電影《不朽的真相》中扮演貝多芬 - 貝多芬的傳記

貝多芬進一步意識到,作曲最終是一種二流的職業,隻有用音樂來寫哲學才是永恒的。然而,從來沒有人像他那樣賦予"作曲家"的專業地位如此深刻的意義。睿智的貝多芬在交響曲中加入了更具戲劇性的音樂創作,将哲學沉思留給了更個人的鋼琴奏鳴曲和弦樂四重奏。從那時起,貝多芬就把自己送到了一個由自己的音樂哲學語言建造的孤島,完全失聰的貝多芬在一個完全孤立的環境中繼續創作,實踐"一切藝術問題最終指向哲學"的藝術信條,繼德國古典哲學家康德之後,繼續在哲學上探索"整個德國民族事業"。

今天回首那段曆史,貝多芬的意義不僅限于組織和确立了音樂領域主旋律的創作規範,更重要的是,貝多芬确立了音樂家職業内涵的地位,奠定了音樂在人文學科中的地位,堪比哲學和宗教, 向世人證明了音樂家在人類文明發展中不可或缺的意義,以及音樂可以改變人類生活的巨大力量。

作者:嚴岩(上海音樂學院音樂系教授)

編輯:裡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