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并購重組屢“撤單”,兩年虧損超60億——中利集團為何身陷困局

作者:大衆證券報
并購重組屢“撤單”,兩年虧損超60億——中利集團為何身陷困局

近日,中利集團(002309)披露2021年度業績預告,預計淨利潤虧損32億元至40億元。中利集團在公告中提到,公司計提損失預計約為22億元,主要涉及專網通信業務應收賬款、預付賬款、存貨計提資産減值;為子公司中利電子融資提供的擔保,計提預計負債;對子公司中利電子長期股權投資計提損失。

一邊是雷聲陣陣,一邊卻是喜報頻傳。2021年4月至今,中利集團陸續釋出全資子公司、孫公司簽訂供貨、采購合同的公告。面對公司“慘淡”的現狀與“美好”的未來,投資者選擇押注後者。2021年4月至今,中利集團股價震蕩上行,漲幅達到了53.78%。不僅如此,“踩雷”隔日,公司股價更是高開高走,當日收盤上漲5.76%,不僅未受負面消息影響,更成為市場普遍表現不佳下的“萬綠叢中一點紅”。

盡管二級市場給力,但中利集團眼下仍有很多問題懸而未決:盈利水準持續下滑、短期償債壓力劇增、重組募資決政策顯“兒戲”……種種問題齊聚下,光伏業務向好的預期能将連續兩年巨額虧損的中利集團拉出泥沼嗎?

轉讓子公司股權竟意外減虧

資料顯示,成立于2009年的中利電子主要從事資訊及通訊技術裝置的研發、生産及銷售。2016年,中利集團通過增持,以50.86%的持股比例成為中利電子的第一大股東,并将中利電子納入合并報表範圍。

中利電子所涉的特種通訊裝置行業營收在并表後的兩年裡成為中利集團财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該業務貢獻額從10餘億元增至近20億元。眼看中利電子的上升勢頭正盛,2018年,中利集團趁熱打鐵,拟通過定增募資收購中利電子剩餘股份。

然而,2019年9月5日的一則公告,卻宣告此次募資告吹——中利集團的定增申請未能通過證監會發審委的稽核。

定增被否後,中利集團接下來則又開始轉讓中利電子的部分股權。2019年12月6日,中利集團釋出公告稱,拟分别轉讓中利電子21.76%、10.1%的股權給蘇州沙家浜旅遊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沙家浜旅遊”)、江蘇江南商貿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這次股權轉讓的受讓對方之一沙家浜旅遊,以5.61%的持股比例出現在中利集團2021年一季報、半年報的第二大股東位置。不過,随着沙家浜旅遊2021年11月以來一連串減持動作,其持股比例降至5%以下的同時,也退出第二大股東位置。

在完成股權轉讓後,中利電子成為中利集團的參股公司,特種通訊裝置行業的營收資料也定格在2019年。這一“優質資産”遭遇“斷舍離”,在當時看來頗讓人惋惜。但随着中利電子陷入專網通信業務漩渦,對其持股比例一降再降的中利集團所受影響竟是以降低不少。

兩年虧損之和超過60億元

抛開踩雷這一意外因素,中利集團近年來業績之差有目共睹。即便光伏行業在2020年後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但深耕其中的中利集團目前仍未擺脫虧損的命運。截至2021年9月底,中利集團在營收同比增長31.92%的前提下,虧損同比進一步擴大到14.81億元,已連續兩個季度出現增收不增利的情況。

在1月18日的2021年度業績預虧公告中,除了計提與專網通信業務相關的22億元外,另一大緻虧原因正是光伏業務業績不佳——該業務預計虧損約為11億元,其中,因主要原材料及海運費暴漲,造成産能不能完全釋放導緻的經營性虧損約為6.5億元。

若真如業績預告所言,這将是中利集團連續兩年巨虧超20億元,公司亦成為光伏行業中為數不多的扣非淨利潤連續四年為負的上市公司。至此,中利集團上市十餘年來的所有盈利已被悉數抹去。

說來也巧,中利集團正是通過十年前收購蘇州騰晖光伏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蘇州騰晖)51%股權才得以進軍光伏行業。僅從盈利資料看,中利集團用行動證明了什麼叫十年恍若隔世。

除了虧損加劇外,研發投入放緩、短期償債壓力增大、收到警示函等不利因素也一并襲來。

在研發支出上,2018年至2020年,中利集團的該資料從5.25億元降至2.84億元,公司對此的解釋是受疫情影響。截至2021年9月底,研發支出資料來到2.76億元,同比增幅超過30%,但這也是建立在同期基數較低的基礎上。

中利集團的貨币資金資料一直維持在一個不錯的水準,近五年來僅2018年低于30億元。但截至2021年9月底,該資料再次下探到24億元附近。此外,公司的流動比率則在2014年後呈現快速下降态勢。2021年三季度,該資料已從1.59降至0.92,公司的短期償債壓力迅速加劇。

壞消息不斷。今年1月13日,中利集團釋出一則收到江蘇證監局警示函的公告。依公告所述,中利集團控股股東、董事長、法定代表人王柏興在收到所持股票被法院當機的《執行通知書》後,中利集團未及時披露相關情況;控股股東的一緻行動人、公司時任總經理王偉峰在獲悉所持股票可能被動減持時,未及時告知中利集團進行預先披露。

并購重組為何屢屢“撤單”?

從年報資料看,中利集團的光伏行業收入幾乎全部來自蘇州騰晖。從聚焦主業上看并無不妥,但中利集團顯然也想擺脫這樣的束縛。公司當初對中利電子的投資正是奔着破局而去,然而結果令人唏噓。

回頭再看中利集團近年來的募資方案和并購計劃,似乎可用“混亂”來形容。

2020年3月10日,中利集團推出定向增發預案,拟募資15.75億元用于建立年産1GW高效異質結電池元件生産項目、2.1GW高效TOPCon電池及元件技術改造項目。

然而,這次定增方案卻在内部遭到了否定。2020年12月25日,中利集團釋出公告稱,因涉及到募投項目的兩種技術路線TOPCon電池和異質結電池量産轉換效率均出現較大的突破和進展,經董事會商議後,公司決定終止本次再融資方案并向中國證監會申請撤回再融資相關申請檔案。

這不是中利集團第一次上演“自我否定”,公司2018年的一次轟轟烈烈的資産重組計劃也曾“無疾而終”。

2018年2月開始,中利集團開始籌劃以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的方式收購國内動力電池頭部企業深圳市比克動力電池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比克動力”)的股權,交易作價或達到100億元。

可惜的是,經過近一年的等待後,這一計劃卻宣告破滅。2019年1月10日,中利集團釋出公告稱,鑒于籌劃重大資産重組期間,二級市場大幅波動、去杠杆等宏觀經濟環境因素,結合标的公司實際情況、公司未來發展規劃,公司決定終止籌劃此次重大資産重組事項。并購願景落空後,中利集團股價一路向下,最大回撤幅度近70%。

而就在2021年11月,上市公司新力金融抛出重組預案,目标同樣是比克動力——其計劃置出金融主業,并将置入比克動力75.62%的股權,寄望由此搖身一變為新能源公司。随後,新力金融的股價在18個交易日内實作翻倍。

兩相比較,不知中利集團作何感想。疊加在中利電子身上栽的跟頭,中利集團屢屢自我否定後,緻使公司在業績虧損中越陷越深。

記者 徐海峰 實習記者 陳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