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名額生困局與集團化藩籬,“雙赢”的新城,淮安均衡教育道阻且長

作者:淮安家長邦

上一篇講了淮安的三種校際差距,連結:從三個方面看淮安教育的校際差距,何以冠絕全省

今天說均衡,淮安均衡義務教育主要是兩個手段:定向生和集團化。

淮中定向生

2021年淮安中考,将淮中創新班和清中國防班設立為提前批。

政策出台前,筆者預計會像南京“雙特生”,不計入統招。因為這樣可以降低淮中30%統招線的分數和位次,也就可以降低定向生的錄取分數。

在均衡成為義務教育主要訴求的當下,降低定向生門檻是社會上下的共識,但結果并不是。

現在的政策是創新班被包含在30%統招生以内,那麼位次大概是全市前342名+少部厘清中國防班。

如果創新班單獨計劃,那麼淮中30%統招線的位次大概是:創新班180名+30%統招生288人+少部分國防班。

可以看出兩者相差126名,我們知道位次越靠前同分越少,126名位次可能有好幾分的差距。

創新班單列計劃,定向生會相應降低幾分,結果将是更多的定向生名額被用完,更少的名額被定轉統,拉大定向和統招的分差,也就是降低淮中的生源品質。

這不就是我們一直追求的均衡嗎?向上均衡了各高中的生源,向下均衡了各國中的升學去向。為什麼不做呢?筆者認為原因有三。

1)盱眙中學目前的定向生降分是45分,但從聯考成績看,并不理想。淮中事實上已經是淮安聯考成績的最重要保證,經不起閃失。

2)如果有大量的優質生源分流到其他學校,這些學校是否能夠培養好,從近年的成績看,沒有絕對把握。

3)淮中每個班近60人,老師不止帶一個班,不可能照顧到每一個學生,學生的自我限制和學風就非常重要。

淮中每年都有少部分學生低于一本線,主要原因在自律而不是智商和教學。那些次優生,是否有足夠的自律适應淮中的“粗放”教學?是否會影響到其他同學乃至學風?

縣中定向生

名額生困局與集團化藩籬,“雙赢”的新城,淮安均衡教育道阻且長

這是今年定向生降分情況,可以看出,除了盱眙中學,其他縣中的定向生已經名存實亡。很多縣的優質國中是民辦,那他們的義務教育均衡靠什麼呢?

名額生困局與集團化藩籬,“雙赢”的新城,淮安均衡教育道阻且長

金湖2021年中考人數2029人,全縣縣城2所國中,民辦兩所,紅框中的是鄉鎮國中2所。兩家鄉鎮國中定向生隻有25人,占全縣5%。

筆者在兩年前曾經說過:要避免淮安的義務教育出現:鄉村空心化,老城泡沫化,新城貴族化。目前看,能減緩這種趨勢的唯有定向生制度,鄉鎮國中和學生已經不多了。

随遷子女學校

随遷子女學校是一個城市開放和包容的展現,設定非常必要。他與均衡教育沒有直接關系,但在客觀上導緻了學校乃至地區教育的不均衡。

名額生困局與集團化藩籬,“雙赢”的新城,淮安均衡教育道阻且長
名額生困局與集團化藩籬,“雙赢”的新城,淮安均衡教育道阻且長

淮安市區的學校分成三大塊,文旅區沒有設定随遷子女學校,但他的均分卻是最高,開發區最低,定向生配置設定也高于開發區。

我們的“優質均衡”應該權責對等,避免掉入“尺蠖效應”的陷阱。

防止某些地區左邊強調“均衡教育”而要求名額生配置設定,右邊強調“優質教育”以拒接随遷子女學校。随後再宣稱自己才是優質均衡的典範,他們更像是“雙赢”也就是赢兩次的典範(隻是假設性預防,沒有所指)。

而其他地區的某些學校,因為不夠“優質”,是以定點為随遷子女學校,又因為學生成績不夠優秀,不能或者很少享受均衡的成果(名額生)。成為“雙輸”的對象。

集團化的藩籬

去年淮安教育集團化取得了豐碩成果,這次集團化的亮點是:集團校打開了校際間的“人才圍欄”,将“學校人”發展為“集團人”,類似于縮小版的“縣管校聘”,筆者對此充滿期待。以前是集團校派駐團隊,畢竟隔了一層。

但也正是這個原因,可能讓市屬與區屬更加泾渭分明,難以組建一個集團,因為他背後牽扯的是資源和待遇。

名額生困局與集團化藩籬,“雙赢”的新城,淮安均衡教育道阻且長

紅框中是淮安義務教育階段的市直學校,還有淮中下的老開明,新城淮中,清中下的啟明,附中下的附中國中,再加上實小的長征和新城,一共11家學校。

如果這些學校都不參加這輪深度融合的集團化,那集團化的成果很可能大打折扣。

名額生困局與集團化藩籬,“雙赢”的新城,淮安均衡教育道阻且長

這是南京市市直學校,義務教育階段就一家南師附中的國中部。

我們一直強調義務教育階段應該均衡,主觀上是想實作學校在各種資源和師資上的平等。但客觀上,我們的學校呈現出三個層次,市直,區屬,随遷子女學校。無論成績還是學區生人數都有明顯差距。

淮安集團化成功的範例基本是市直學校領銜,比如淮中以及旗下的開明系,再比如實小的新城各國小,天津路國小,長征國小。

名額生降分的加大甚至到校是這輪改革,遠期的最終目标,如果用這個目标反推,淮安最大的難點在國中校的不均衡。國中集團化是為了提高薄弱學校的教學品質,進而為下一步降低名額生門檻掃清障礙。

如果我們繞着困難走,将問題留待以後。那我們将在國中教育不均衡,是以不敢将分,不降分又導緻薄弱學校更無學生願意去,教學品質更難提高的困境中循環。

筆者認為,市直與區屬藩籬的打破,将一定程度上決定這輪“優質均衡”改革的走向,他已經不僅僅是集團化的問題了!除非我們不将名額生門檻的大幅度降低作為政策目标,否則應盡早解決。

下一篇會從三起腐敗和兩起違規談淮安的招生現狀。

名額生困局與集團化藩籬,“雙赢”的新城,淮安均衡教育道阻且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