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指标生困局与集团化藩篱,“双赢”的新城,淮安均衡教育道阻且长

作者:淮安家长邦

上一篇讲了淮安的三种校际差距,链接:从三个方面看淮安教育的校际差距,何以冠绝全省

今天说均衡,淮安均衡义务教育主要是两个手段:定向生和集团化。

淮中定向生

2021年淮安中考,将淮中创新班和清中国防班设立为提前批。

政策出台前,笔者预计会像南京“双特生”,不计入统招。因为这样可以降低淮中30%统招线的分数和位次,也就可以降低定向生的录取分数。

在均衡成为义务教育主要诉求的当下,降低定向生门槛是社会上下的共识,但结果并不是。

现在的政策是创新班被包含在30%统招生以内,那么位次大概是全市前342名+少部分清中国防班。

如果创新班单独计划,那么淮中30%统招线的位次大概是:创新班180名+30%统招生288人+少部分国防班。

可以看出两者相差126名,我们知道位次越靠前同分越少,126名位次可能有好几分的差距。

创新班单列计划,定向生会相应降低几分,结果将是更多的定向生指标被用完,更少的指标被定转统,拉大定向和统招的分差,也就是降低淮中的生源质量。

这不就是我们一直追求的均衡吗?向上均衡了各高中的生源,向下均衡了各初中的升学去向。为什么不做呢?笔者认为原因有三。

1)盱眙中学目前的定向生降分是45分,但从高考成绩看,并不理想。淮中事实上已经是淮安高考成绩的最重要保证,经不起闪失。

2)如果有大量的优质生源分流到其他学校,这些学校是否能够培养好,从近年的成绩看,没有绝对把握。

3)淮中每个班近60人,老师不止带一个班,不可能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学生的自我约束和学风就非常重要。

淮中每年都有少部分学生低于一本线,主要原因在自律而不是智商和教学。那些次优生,是否有足够的自律适应淮中的“粗放”教学?是否会影响到其他同学乃至学风?

县中定向生

指标生困局与集团化藩篱,“双赢”的新城,淮安均衡教育道阻且长

这是今年定向生降分情况,可以看出,除了盱眙中学,其他县中的定向生已经名存实亡。很多县的优质初中是民办,那他们的义务教育均衡靠什么呢?

指标生困局与集团化藩篱,“双赢”的新城,淮安均衡教育道阻且长

金湖2021年中考人数2029人,全县县城2所初中,民办两所,红框中的是乡镇初中2所。两家乡镇初中定向生只有25人,占全县5%。

笔者在两年前曾经说过:要避免淮安的义务教育出现:乡村空心化,老城泡沫化,新城贵族化。目前看,能减缓这种趋势的唯有定向生制度,乡镇初中和学生已经不多了。

随迁子女学校

随迁子女学校是一个城市开放和包容的体现,设置非常必要。他与均衡教育没有直接关系,但在客观上导致了学校乃至地区教育的不均衡。

指标生困局与集团化藩篱,“双赢”的新城,淮安均衡教育道阻且长
指标生困局与集团化藩篱,“双赢”的新城,淮安均衡教育道阻且长

淮安市区的学校分成三大块,文旅区没有设置随迁子女学校,但他的均分却是最高,开发区最低,定向生分配也高于开发区。

我们的“优质均衡”应该权责对等,避免掉入“尺蠖效应”的陷阱。

防止某些地区左边强调“均衡教育”而要求指标生分配,右边强调“优质教育”以拒接随迁子女学校。随后再宣称自己才是优质均衡的典范,他们更像是“双赢”也就是赢两次的典范(只是假设性预防,没有所指)。

而其他地区的某些学校,因为不够“优质”,所以定点为随迁子女学校,又因为学生成绩不够优秀,不能或者很少享受均衡的成果(指标生)。成为“双输”的对象。

集团化的藩篱

去年淮安教育集团化取得了丰硕成果,这次集团化的亮点是:集团校打开了校际间的“人才围栏”,将“学校人”发展为“集团人”,类似于缩小版的“县管校聘”,笔者对此充满期待。以前是集团校派驻团队,毕竟隔了一层。

但也正是这个原因,可能让市属与区属更加泾渭分明,难以组建一个集团,因为他背后牵扯的是资源和待遇。

指标生困局与集团化藩篱,“双赢”的新城,淮安均衡教育道阻且长

红框中是淮安义务教育阶段的市直学校,还有淮中下的老开明,新城淮中,清中下的启明,附中下的附中初中,再加上实小的长征和新城,一共11家学校。

如果这些学校都不参加这轮深度融合的集团化,那集团化的成果很可能大打折扣。

指标生困局与集团化藩篱,“双赢”的新城,淮安均衡教育道阻且长

这是南京市市直学校,义务教育阶段就一家南师附中的初中部。

我们一直强调义务教育阶段应该均衡,主观上是想实现学校在各种资源和师资上的平等。但客观上,我们的学校呈现出三个层次,市直,区属,随迁子女学校。无论成绩还是学区生人数都有明显差距。

淮安集团化成功的范例基本是市直学校领衔,比如淮中以及旗下的开明系,再比如实小的新城各小学,天津路小学,长征小学。

指标生降分的加大甚至到校是这轮改革,远期的最终目标,如果用这个目标反推,淮安最大的难点在初中校的不均衡。初中集团化是为了提高薄弱学校的教学质量,进而为下一步降低指标生门槛扫清障碍。

如果我们绕着困难走,将问题留待以后。那我们将在初中教育不均衡,所以不敢将分,不降分又导致薄弱学校更无学生愿意去,教学质量更难提高的困境中循环。

笔者认为,市直与区属藩篱的打破,将一定程度上决定这轮“优质均衡”改革的走向,他已经不仅仅是集团化的问题了!除非我们不将指标生门槛的大幅度降低作为政策目标,否则应尽早解决。

下一篇会从三起腐败和两起违规谈淮安的招生现状。

指标生困局与集团化藩篱,“双赢”的新城,淮安均衡教育道阻且长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