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連續四季度折戟,老将邬傳雁袒露反思心聲,罕見建倉“網際網路大廠”,繼續堅守“醫藥茅”

作者:财聯社

财聯社(深圳,記者 周曉雅)訊,“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經曆了産品業績接連回撤、交易決策權限失而複得風波後,老将邬傳雁在四季報中引用了論語來勉勵自己。

過去一年,價值投資屢屢折戟,“反思”成為四季報的關鍵詞。邬傳雁認為,需要在長期次元檢視投資邏輯,檢視個股、風格、投資政策。

在“短期失靈”的情況下,堅守長期價值投資風格并不容易,截至去年末,邬傳雁管理的資産規模回落至299億元,較2021年初492億元縮減近四成。

他坦言,無論是投資經理還是基金的投資者,投資本身對專業性、思維模式和個人信念要求很高。難以對未來1-2季度的市場作出滿意預測,持對未來1季度相對樂觀的預期,覺得低谷正在或已經過去。

從持倉變動情況來看,他整體仍維持高倉位運作,但組合集中度有所降低,與于浩成共同管理的泓德卓遠将騰訊控股納入前十大重倉股當中;恒瑞醫藥仍是他旗下6隻産品的第一大重倉股;另外,曾經的心頭好立訊精密再次進入前十大重倉股行列,萬科A也在悄然布局中。

整體降低組合集中度

“四季度,在一個和我們既有的投資風格持續第四個季度不太比對的市場當中,本基金的投資,也面臨着一些特殊而意義非凡的考驗。”在四季報開篇,邬傳雁坦言,2021年的情況持續超預期,對于未來1-2個季度的市場表現,依然難以做出令人滿意的預測。

面對與投資風格不适應的市場行情,他在四季度選擇降低組合集中度,應對市場風險。

以泓德遠見回報為例,截至2021年末,該基金前十大重倉股占基金資産淨值比例合計為65.94%,較上一季度的74.99%,降低了近10個百分點。

不過,他強調,組合的集中度降低,是基于堅持長期投資邏輯不動搖的前提。

從整體倉位來看,由他擔任基金經理的6隻産品中,除了封閉期即将到期的泓德豐澤和偏債混合型的泓德緻遠以外,其餘均維持93%左右的高股票倉位運作。

網際網路大廠新進前十大重倉

随着去年三季度增聘于浩成為基金經理後,由他和邬傳雁共同管理的泓德卓遠發生較大變化,網際網路大廠騰訊控股新進該基金前十大重倉股。

連續四季度折戟,老将邬傳雁袒露反思心聲,罕見建倉“網際網路大廠”,繼續堅守“醫藥茅”

泓德卓遠2021年第4季度報告

具體來看,與此前三季度相比,騰訊控股、立訊精密新進該産品的前十大重倉股行列,信達生物、海底撈退出。自四季度以來,騰訊控股處震蕩行情中,截至昨日,該股累計漲幅為4.49%。在昨天港股市場整體強勢表現下,騰訊控股當天漲逾6%,報471.6。

騰訊控股核心業務競争力、可持續發展動力也是市場所看好的,今年以來,中信證券、廣發證券、光大證券等6家券商均予以該股買入評級。

其中,中信證券對騰訊控股2022年目标價調整至554港元(原目标價為613港元),但需要關注反壟斷、遊戲等政策監管趨緊影響經營的風險,預計四季度公司的毛利率為41.1%。

另一新進重倉股立訊精密則是邬傳雁此前的心頭好,在他管理的泓德遠見回報中,曾連續15個季度持有立訊精密,但在去年一季度大幅減持。

而對比三季度,立訊精密在四季度新進為邬傳雁管理的泓德卓遠、泓德臻遠、泓德遠見回報等3隻基金前十大重倉股。

同時,在泓德豐潤的重倉股行列中,立訊精密在四季度的持股數量環比維持不變,仍為1240萬股,排名從第10上升至第8。

經曆了去年一季度的重挫和二季度的盤整,立訊精密在去年下半年行情有所反彈。截至昨日,該股四季度以來漲逾30%。

醫藥股的堅守

在整體持倉集中度下調的情況下,恒瑞醫藥仍為泓德遠見回報的第一大重倉股,截至四季度末,已有25個季度持有該股。

連續四季度折戟,老将邬傳雁袒露反思心聲,罕見建倉“網際網路大廠”,繼續堅守“醫藥茅”

泓德遠見回報2021年第4季度報告

對比上一季度,泓德遠見回報在恒瑞醫藥的持股數量由911.61萬股減少至629.97萬股,占基金資産淨值比例由9.91%下調至7.91%。

在過去的四季度,恒瑞醫藥的整體股價并未發生較大變化,累計漲幅1.58%。但今年以來,随着醫藥股整體走勢分化,恒瑞醫藥股價年初至今已下挫近10%。

不過,開年至今,已有2家賣方機構對恒瑞醫藥持看好的态度。主要是由于恒瑞醫藥旗下兩款1類創新藥在去年年底獲批上市,上述機構認為,随着公司産品管線的日漸豐富,研發商業化鍊條的逐漸打通,公司業績全面放量未來可期。

地産股再布局

萬科A也再次入列泓德遠見回報的前十大重倉股。在2020年四季度末,萬科A曾為泓德遠見回報的隐形重倉股之一,但到了2021年6月底,該股則被“一鍵清倉”,并未出現在所有持股明細中。

今年以來,地産股整體回溫,地産闆塊一度領漲市場。截至昨日,萬科A今年以來累計漲近12%。從已披露的季報來看,Wind資料顯示,目前公募基金在房地産闆塊的整體持股市值為100.24億元,除了泓德基金以外,還有15家機構持有萬科A。

從賣方的研報情況來看,年初至今,有4家券商對萬科A給予“買入”評級,1家機構持“強烈推薦”。

另外,光線傳媒也從泓德遠見回報三季度的第7大重倉股,上升至第四季度的第4大重倉股,持股數量為2236.99萬股。

“反思”成關鍵詞

在一個由經濟轉型主導投資價值創造的資本市場當中,從短期次元判斷未來市場和個股表現的難度在加大。邬傳雁認為,這樣的時刻,恰恰需要站在長期角度檢視投資邏輯。

相比起産生短期利潤的項目,他更關注能産生長期現金流的公司。“站在這一角度考察公司,長期邏輯反影印證,倘若我們能夠預期其沒有重大瑕疵,在其股價表現低于預期的時候,反而需要非常堅決地堅定信心。”

不過,具體的投資仍面臨較大考驗。在他看來,無論是投資經理還是基金的投資者,投資本身對專業性、思維模式和個人信念要求都很高。

從思維模式角度來看,在投資中,如果形成不斷反思的習慣時,實際上也是在打造自身内在的競争力。“這也是我們選擇上市公司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标準。”

企業不論外部環境、行業趨勢如何變化,都能夠專注地打造适應于行業長期發展趨勢的内在能力,在決策失誤的時候及時糾正、對發展過程中的各種問題保持警覺和自我反思。

這種能力累積達到臨界點之後,企業的表現就會脫離整個宏觀經濟和行業冷暖的外部預期和界限,具備了長期增長的韌性。

他認為,中國已經産生了一批具備持續深度自我反思精神的企業,當市場處于不利環境中的時候,投資需要對這樣的企業保持堅定的信念,而這一信念也需要持續深度的自我反思。

在他看來,目前的環境既是挑戰,也是自我進化的機遇。“在這樣的情況下,基于過去的慣例,我們對未來一個季度的市場作出相對樂觀的預期,覺得低谷正在或已經過去。”他說。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