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泥叫虎——指間飛出的金疙瘩

泥叫虎——指間飛出的金疙瘩

泥叫虎——指間飛出的金疙瘩

“小孩小孩你别哭,給你買個泥老虎,咕嘎咕嘎二毛五。”這個流傳百年的民謠說的就是高密聶家莊泥塑。

高密城北是百脈湖故址。百脈湖又名西泺,元代以前,是一個薮澤兼備、水盛草豐的廣闊低位沼澤地。從明至清初,挖溝排水,築田耕稼,創造了台田。到清代中期,成為糧油俱收、村落紛呈的農業區域。

聶家莊屬百脈湖淤積區,擁有土質肥沃的黑黏土,土質好,黏性大,幹透後不會破裂。被譽為高密四絕(剪紙、撲灰年畫、泥塑、茂腔)之一的聶家莊泥塑,直到今天,在制作泥老虎、泥塑工藝品時,依然采用這種黑黏土。

聶家莊泥塑相傳起源于明朝萬曆年間,最早的泥塑本來是禮花焰火的泥巴外衣,做成泥娃娃的形狀,焰火放完後被當作玩具或者擺設。到了清康熙後期,農閑時,聶家莊幾乎家家戶戶都會捏泥塑,有民謠廣為流傳:聶家莊,朝南門,家家戶戶捏泥人。

聶家莊泥叫虎是我童年記憶最深的玩具。泥叫虎的虎頭、虎尾事先制作泥坯。以前是用手一個一個地捏出來,現在都改用模子翻制。虎哨用的葦哨,固定在老虎的後尾部,老虎前胸部分是空的起到了将聲音擴大的作用。制作中将虎頭和虎尾用皮革連接配接起來。再經過“三分塑,七分彩”的上色,最後晾幹,一隻神采奕奕的泥叫虎就做成了。泥老虎咧着嘴,嘴角留有兩個小孔,肚子裡有個哨子,用手抓住頭部、尾部,一擠一拉,空氣一沖,哨兒就響,咕嘎咕嘎的,能發出“嗚、嗚”的叫聲,深受當地人青睐和喜愛。

過去,每到春節,盡管生活困苦,家裡的長輩總會給小孩買一對泥叫虎,既當擺設又當玩具,在正月裡,村裡的孩子幾乎人手一對泥叫虎。泥塑叫虎還因其威武的造型、鮮豔的色彩,被當作鎮宅吉祥物,寄托了人們保佑平安、避免災邪的美好期待。

泥叫虎是全國傳統泥塑中唯一能叫的泥塑,成為高密最有特色的民間藝術品。2008年6月被國務院列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擴充項目名錄,這項有着百餘年曆史的古老技藝被傳承發展下來。如今走進聶家莊村,處處都是活靈活現的“小老虎”。小小泥疙瘩搖身變成了藝術品,成為當地人寶貝的“金疙瘩”,泥叫虎也從藝人指間飛出高密,飛出國門,帶領當地人走上了緻富路。

壹點号山東高密單立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