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古代的皇帝為什麼不直接殺了權臣?2個原因1個風險,很可怕

簡單來說,想要殺一個權臣非常不容易,即使費盡心機搞定了,事後處理起來也非常麻煩,一不小心就容易殺敵1000自損800,最後讓漁翁得利,甚至替别人做了嫁衣裳,下面來詳細說說。

殺個權臣不簡單!

作為皇帝,雖然是九五之尊一言九鼎,掌握着生殺予奪的大權,看誰不順眼,拉出去砍了。但除了像劉邦朱元璋這樣從無到有,打拼創業的草根皇帝可以任性而為,其他帝王想要殺一個權臣可不是想殺就能殺的,因為能擔得起權臣這個稱呼的人都不簡單。

古代的皇帝為什麼不直接殺了權臣?2個原因1個風險,很可怕

所謂權臣,要麼權傾朝野門生故吏遍天下,要麼擁兵自重割據一方,甚至還有二者兼而有之的情況出現。

這個時候權臣就不再是一個簡簡單單的個體了,他已經不是一個人了,而是一個極其龐大,錯綜複雜的利益集團,其背後代表的是千千萬萬人的利益,當權臣作為個體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脅時,整個龐大的利益集團會首先做出反抗,甚至狗急跳牆,反咬一口。

曆史上吃了這個虧的皇帝可不少,比如想要削藩的漢景帝就差點兒被七國之亂玩死,利用衣帶诏想要殺死曹操的漢獻帝更是把自己玩兒成了一個囚徒,晚唐時期的唐昭宗也因為殺權臣不成反被權臣朱溫所殺。

善後事宜很難辦!

皇帝想殺權臣不容易,僥幸殺了權臣的善後工作同樣不容易,一不小心也容易把自己搭進去。想當初秦二世繼位不久,自以為是地殺掉了權臣李斯,本以為可以高枕無憂了,卻不成想讓趙高一家獨大坐收漁翁之利,自己最後也被趙高的女婿活活逼死。

古代的皇帝為什麼不直接殺了權臣?2個原因1個風險,很可怕

善後工作之是以不容易,還與權力配置設定有很大關系,自從秦始皇一統六國建立大一統的中央集權王朝以後,如此龐大的行政機器就注定需要皇帝和大臣們分擔行政權力,有時候皇帝一方掌握的權力固然是大頭,但其餘大臣們掌握的權力同樣不可小觑,它們彼此制衡,形成一個相對穩固的狀态。

權臣之是以擔得起這個稱呼,正是因為手中掌握了很大的權力,這些人與高高在上的皇帝手中的權力形成了一個微妙的平衡,權力平衡一旦被打破,想要建立新的平衡除了會經曆腥風血雨,皇帝被取而代之或淪為傀儡也不是不可能。

當皇帝殺了一個權臣後其背後留下的權力真空就需要做出妥善安排,如果安排不妥當,失去制衡的其他勢力就很容易趁機做大,形成更可怕的權臣,這就與皇帝消滅權臣的初衷相違背了。

古代的皇帝為什麼不直接殺了權臣?2個原因1個風險,很可怕

??曆史上的權臣趙高是因為權臣李斯死後造成的權力真空讓其迅速做大,後來一手滅掉唐朝的朱溫也是因為唐昭宗跟其他幾個權臣宦官不斷鬥争,最後權臣宦官确實殺了不少,但也讓朱溫為首的藩鎮大佬成了最後的赢家。

這個時候有人或許會說殺了權臣造成的權力出現真空,通過任命新人填補空缺不就可以了嗎?如果事情真的這麼簡單那倒好了。

真實的情況是,古代大部分皇帝從小到大都生活在深宮中,這就導緻皇帝無法跟基層接觸,身邊的人除了宮女就是宦官,這些?宮人?可以起到一個隔離帶的作用,有助于保持皇帝在百姓和基層官吏心中的高大形象和神秘感,但當小皇帝想要親政掌權時,便不得不依靠信任宦官,實在是他們沒得選,是一種很無奈的選擇。

古代的皇帝為什麼不直接殺了權臣?2個原因1個風險,很可怕

??正是因為皇帝與基層的脫節,導緻曆朝曆代一些宦官能夠做強做大,黨羽密布整個朝堂。其實這些投靠宦官,甚至認宦官為義父的大臣将領并非天生就是想當奸臣,而是他們根本就沒有機會見到皇帝,更無從談起跟皇帝建立起基本的信任,他們接近權力核心的極限便隻能到宦官這一層,說白了,也是一種無奈的選擇。

明白了這個道理,我們便會發現,皇帝除掉奸臣以後是很難找到替代者的。其他權臣并不需要控制皇帝的選擇,隻需要将皇帝身邊的人都換成自己人,這樣皇帝不論選誰作為接替者,都相當于給他人做了嫁衣裳。

古代的皇帝為什麼不直接殺了權臣?2個原因1個風險,很可怕

這也是為何曆朝曆代的權臣和權宦都極其反對皇帝微服私訪或者巡視天下,因為皇帝一旦離開紫禁城,就很難再被周圍的人掌控,同時也就給了很多基層管理與皇帝建立起信任紐帶的機會,就像就相當于打破了權臣對于皇帝提拔重用人選的壟斷。

被忽略的風險

皇帝想要除掉權臣不容易,除了以上幾點原因,還有一個很容易被人們忽略的風險。

絕大部分權臣在生前都擁有很多榮譽,甚至每隔一段時間皇帝都要褒獎一下,是以沒有一個能說服衆人的理由就草率地除掉權臣是很容易傷害皇帝權威的。

古代的皇帝為什麼不直接殺了權臣?2個原因1個風險,很可怕

還有一種更危險的情況,那就是皇帝本人,就是這個權臣扶植起來的,比如我們熟悉的霍光和董卓,二人都曾利用手中的權力廢立皇帝,這個時候新皇帝如果殺了權臣,或者權臣被其他大臣殺死,皇帝手中皇權的正統性就受到了動搖,因為如果将這個權臣定性為奸臣或惡人,那麼他扶持起來的皇帝就失去了正統性,進而威嚴掃地。

這就是為何霍光扶植起來的漢宣帝,即使在皇後被霍光妻子毒死後,依然選擇隐忍,而等到霍光死後,也僅僅是清算了霍光妻子這一系,依舊保留對霍光很高的評價,表面上看,是在維護權臣的死後名聲,實際上,卻是在保護自己皇權的正統性。

古代的皇帝為什麼不直接殺了權臣?2個原因1個風險,很可怕

但與漢宣帝這種很智慧的做法形成鮮明對比的便是漢獻帝時期董卓被殺,要知道漢獻帝的皇位是董卓一手扶持起來的,如果将董卓定性為一個大奸臣,那漢獻帝自然就失去了權威和正統性。

那麼皇帝該如何對付權臣呢?

快刀斬亂麻,或者是擒?賊先擒王都不一定是最好的辦法,穩妥的政策是适當打壓一方後,再聯合弱小的一方,反過來一起對付強勢的,等到強勢的一方不再強勢,再反向操作一波,總之,對待權臣不能一杆子打死,而是要來來回回,往往複複,甚至挑撥權臣彼此之間的關系,播撒不信任,就像打太極一樣對付難纏的敵人,動靜結合,虛實結合,後續安排差不多了再雷霆一擊。

2021.12.13(晚)

古代的皇帝為什麼不直接殺了權臣?2個原因1個風險,很可怕

???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