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建國後起點比中國高很多的印度,為何一手好牌打得稀爛?

作者:吃素的東北虎

印度,熟悉的陌生人

在大陸的所有鄰國中,印度絕對是獨一無二的奇葩存在。有時候給人的感覺是心比天高但命比紙薄;有的時候給人的感覺又是狂妄自大又不切實際;有的時候給人的感覺又是口号震天但毫無進展;有的時候給人的感覺更是希望無限然各種打臉....

而印度給大多數中國人的印象則是三個字“髒亂差”。我們直接能夠聯想到的場景如下:

  • 印度人整個吃喝拉撒甚至葬禮都在恒河裡解決
建國後起點比中國高很多的印度,為何一手好牌打得稀爛?

萬能的恒河

  • 印度的暴力犯罪令人發指,尤其被稱為是“女性的地獄”
建國後起點比中國高很多的印度,為何一手好牌打得稀爛?

惡性犯罪事件經常引發群眾抗議

  • 印度的城市中充滿了大量的貧民窟,治安混亂,衛生條件令人發指
建國後起點比中國高很多的印度,為何一手好牌打得稀爛?

令人發指的市容

  • 印度的交通情況堪憂,鐵路以及高速公路裡程多年來發展緩慢,而印度常見的景觀甚至在國慶上都能看到的就是各種交通工具上挂滿了人,包含但不限于火車,汽車以及機車
建國後起點比中國高很多的印度,為何一手好牌打得稀爛?

印度的獨特景象:火車挂人

如果對印度不了解的讀者們肯定會認為印度是個第三世界國家,可能比中國還慘很多,要不怎麼會是這樣一種場景?但恰恰相反,中國和印度建國時間僅僅差兩年,而印度的起點以及外部世界環境比中國強了不知道多少倍,那麼為什麼發展了幾十年,卻和中國差距如此的大,感覺完全不是一個世界?要弄清楚這個問題,其實可以分解為下面三個子問題:

  • 中印兩國建國時的對比
  • 這些年來中印兩國發展史的對比
  • 到底什麼原因導緻印度如此拉跨

弄清楚三面這三個問題,我們就能弄明白為什麼印度一手好牌打得稀爛了。

中印兩國的起點——印度領先中國好幾個身位

印度建國于1947年,而中國建國于1949年,咋看起來,中印兩國起點是一樣的,但是細究起來就會發現兩國之間的差距。

中國建國前作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已經打了近百年的各種戰争,被各種國家侵略,一直沒有良好的基礎設施建設和良好的發展環境。

而印度雖然是英國的殖民地,但印度一直作為曾經大英帝國的奶牛,英國女王皇冠上的明珠,在不斷的為大英帝國輸出資源提供市場的同時,為了更好的利用和發展印度,維護自身的利益,英國也在印度進行了大量的投資和基建,保證自己搜刮以及殖民的效率。

而且印度基本上沒有卷入大型的世界戰争,是以國内沒有收到戰争的破壞。在這一點上,印度比中國的初始條件好太多了。

借用遊戲裡的一句話,印度這是普通難度模式,而中國的則是地獄難度模式。

是以新中國建立伊始,在很多工業資料和基建方面都遠遠落後于印度。

建國後起點比中國高很多的印度,為何一手好牌打得稀爛?

如上面表格所示,1950年時印度的鋼産量是中國的将近2倍,發電量則是5倍還多。作為工業化的重要名額我們當時無疑與印度有較大的差距。而在公路裡程、鐵路裡程等資料上也沒法與印度相比較。

對比完了中印兩國的内部環境後,再來看看兩國發展的外部環境。

由于印度曾經是英國的殖民地和英聯邦成員國,與西方關系密切。一方面印度自稱奉行不結盟政策,此舉深得美國的心意,準備将印度發展為亞洲大陸上遏制共産主義擴張的橋頭堡;另一方面,印度又宣稱自己是社會主義國家,加上蘇聯一直想介入印度洋,于是蘇聯各種拉攏印度,要援助給援助要貸款給貸款要軍火給軍火。同時尼赫魯在第三世界上司人中的威望也是十分高,是以在尼赫魯時代印度在國際外交舞台上可謂如魚得水,滿面春風,能同時得到美蘇兩大帝國的大力扶持和援助僅印度一家,别無他國。

建國後起點比中國高很多的印度,為何一手好牌打得稀爛?

印度迄今為止最有戰略眼光的上司人

這一點和當時幾乎被西方封鎖孤立,隻能選擇蘇聯的新中國完全不同,中國的外部發展環境十分惡劣。再加上60年代中蘇關系交惡,中國同時面臨來自美蘇兩大帝國的壓力,舉步維艱,完全隻能靠自己。

從上面我們可以看到,印度的發展起點比大陸高了很多,而事實上直到70年代中國在很多工業資料、外交成就上都是遠遠落後于印度。

中印兩國這些年來的發展史

印度的發展史開始于1951年,在此之前由于印度首代上司人聖雄甘地反對工業化,希望印度回到小農經濟時代,是以剛建國的幾年印度的工業化改革并沒有如期開始。

甘地死後,尼赫魯接過大旗,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印度開國領袖。相比于甘地,尼赫魯則正常得多也現實得多,而且更是印度為數不多具有戰略眼光的上司人。是以尼赫魯掌權後首先就開始接受蘇聯的援助以及指導,開始進行工業化改革,學習蘇聯搞起了計劃經濟。開始了第一個五年計劃,一直到1966年印度都是實行的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模式。雖然有蘇聯大哥的手把手的悉心教導,但是急功近利的印度卻發展得非常失敗,各項經濟名額停滞不前,成為抄作業都抄不明白的典型。

在此期間發生的中印邊境戰争也給印度帶來了很多的損失,戰争發生的原因以及戰争過程這裡就不說了,之前的文章已經講過了,感興趣的可以去看一下。但是這場戰争印度在美蘇兩個強國的支援下,用自己裝備精良的精銳部隊對戰補給困難的中國守備部隊,這場看起來一邊倒的戰争的結果卻讓全世界都大跌眼鏡。不僅戰略目标沒有達成,反而損兵折将,甚至丢掉了自己不結盟運動的遮羞布,公開向美國求援。

建國後起點比中國高很多的印度,為何一手好牌打得稀爛?

中印戰争一敗塗地

這場戰争短期來看使得印度民族信心備受打擊,國際形象一落千丈;長期來看,這場戰争使得尼赫魯抑郁不已,兩年後就郁郁而終,他的去世才是印度最大的損失,使得印度原本可以解決的問題無法得到解決,很多可以進行的改革無法落實,這種影響甚至延續到了現在,莫迪在做的很多事情其實就是尼赫魯遺留下來的。

建國後起點比中國高很多的印度,為何一手好牌打得稀爛?

抑郁的尼赫魯

在尼赫魯去世很長一段時間内,印度推行的是尼赫魯式的社會主義經濟體制,但是收效甚微。直到改革之前,商業控制在政府手中,由于征收高額的稅收和進口稅,商品價格一直居高不下。印度政府也制定了嚴格的外彙管理條例,外資在印度投資和經營都受到限制,無法刺激印度經濟的快速發展。再加上印度近乎變态嚴苛的“勞動法”,給大中型企業的發展套上了一個“緊箍咒”,進而導緻個人所得處于較低水準,嚴重制約了商品消費能力。

到了1980年之後,印度終于意識到這種經濟發展模式是非常錯誤的。于是80年代的印度開始醞釀類似于中國的改革開放政策。具體措施就是,徹底摒棄專制政策,推動市場資本化和經濟自由化程序,努力與全球市場接觸。但是印度國内的曆史遺留問題以及自身的弱點導緻改革開放的效果也十分有限,并沒有達到預期。

反觀中國,雖然路遙遙且漫長曲折,但是中國人卻在大多數時間内都做出了最正确的選擇:

  • 首先在建國之初,中國迅速完成了土地改革以及重要資産國有化。這樣做的好處就是使得國家的資源被合理的配置設定,全國一盤棋,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
  • 中國在引進蘇聯援建的156個項目後,進行了深入的學習,完全吃透了這套體系的優點,并進行了消化和吸收。為後續60年代對抗美蘇兩大強權的壓力和封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而且外部的封鎖也促使大陸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催生了一批發明創造并培養了一批科技人才。
  • 中國在發展過程中并沒有完全照抄蘇聯的發展模式,而是去其糟粕取其精華,結合中國的特點,探索出了一條适合中國國情的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發展道路。在這條道路的指引下,中國進入了快速發展的路程。
  • 最後中國有一批有愛國情懷的華僑華人,在中國改革開放後,第一時間回中國投資,為中國社會發展帶來了亟需的資金和技術,為中國的快速發展提供了催化劑并保駕護航。

綜上,中國在經曆了前期的極端不利的條件下,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同于實作彎道超車,超越了原地打轉甚至後退的印度,率先實作了工業化,承接了世界上大量的産能,積累了寶貴的資金和經驗,并培養了一大批技術勞工。

建國後起點比中國高很多的印度,為何一手好牌打得稀爛?

中國成為世界制造工廠

進入新世紀,中國加入WTO,從此進入了發展的高速公路。在經曆了兩次經濟危機後,中國不僅沒有被打垮,反而借着機會厚積薄發,快速完成産業更新,成為世界工廠。

但中國并不滿足于現狀,在霸占了中低端市場後,适時地提出了“中國制造2025”的目标,向高端産業發起沖擊。國内發展趨勢清晰明朗,目前除了美國外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并與最大的經濟體美國的差距也在逐年減少,未來可期。

建國後起點比中國高很多的印度,為何一手好牌打得稀爛?

産業更新,力争成為制造業強國

反觀印度,與中國的差距越了越大。雖然學着中國開始改革開放,但是效果并不明顯。雖然近些年來經濟增長速度驚人,但是還是屬于發展的起始階段,高增長率在意料之中,當來到關鍵節點時印度政府的應對措施将會考驗印度的發展品質。

這些年由于印度的發展加上勞動力優勢,很多跨國公司以及外企開始将部分專業轉移到印度,這使得印度再次燃起了成為制造業大國的夢想。

但是理想是豐滿的,現實是骨感的。轉移到印度的産業大部分來自中國,而這些企業離開中國的原因更多的是中國已經開始淘汰落後以及環境代價比較大的低端産業,已經在中國不具備任何競争力并且不受中國的歡迎,隻好找印度這個替身了。

從上面來看,擁有極大先發優勢的印度并沒有利用優勢甩開中國,而是被中國追上并反超。進入新世紀後,印度不僅沒有縮小差距,反而肉眼可見的被中國越落越遠,現在已經有了質的差距。印度趕超中國的難度越來越大,可能性越來越小。

最後分析下到底是什麼導緻印度如此拉跨,一手好牌打得稀爛?這裡面既有客觀原因,也有主觀原因,我們一起來分析下:

  • 首先當年印度獨立時,印度的爸爸大英帝國留了個壞心眼,即所謂的《蒙巴頓方案》,實作印巴分治。這個方案使得印度長期和巴基斯坦處于對立狀态,耗費了大量的國力和精力;另外印度與中國也在邊境問題上有沖突和沖突,是以兩國的對峙狀态一直在持續,甚至時不時會出現拿棍子的“友好交流”。是以在邊境上印度需要面對來自中巴的雙倍壓力,而可以預見的是這個狀态可能會持續很多年,印度不得不維持天量的軍費開銷來應對這種形式。
建國後起點比中國高很多的印度,為何一手好牌打得稀爛?

中巴兩國組隊雙列印度

  • 印度至今沒有完成土地改革,很多土地都屬于印度的特權階級,導緻國家征地極其困難,進而影響到整個印度的産業布局以及基礎設施建設舉步維艱。
  • 印度至今保留了種姓制度,使得國内的階級不平等,這真是狠狠地打了印度自稱社會主義的臉。這種制度導緻階層固化,高種姓的階層很容易就能獲得大量資源而快速發迹成為既得利益集團,然後通過各種貪腐行為攫取巨額利潤;而低種姓的階層可能窮盡所有努力一生也無法做到階層跨越而徹底改善自身的條件,進而扼殺了普通群衆的奮鬥信心和欲望。
建國後起點比中國高很多的印度,為何一手好牌打得稀爛?

種姓制度直接戳破了印度社會主義國家的假面孔

  • 印度内部各民族沖突重重。印度的主體是印度教教衆,但也有為數衆多的穆斯林,還有很多錫克人。這些民族之間沖突重重,互相傷害,甚至錫克人打算獨立成為一個叫卡利斯坦的國家。這些所有的沖突大大影響了印度的民族團結,進而影響了印度的發展。
  • 印度的教育體系亟待完善,目前的教育制度導緻很多窮人的孩子無法上學,導緻這部分将來的勞動人員個人素質以及學習能力低下,無法勝任中進階的生産任務。加上印度國内變态的“勞動法”,使得很多跨國公司在印度無法很好地開展工作。雖然帶來了對普通人民權利的保障,但也嚴重影響以及制約外企在印度的生産力和生産效率。另外,印度的精英受限于印度的發展狀況與社會特點,轉而絕大部分去了美國等西方國家,為這些國家做了嫁衣裳。由此可見,人才的流失以及缺乏已經在事實上成為制約印度進一步發展的最大阻力。
建國後起點比中國高很多的印度,為何一手好牌打得稀爛?

在華爾街混的很開的印度精英階層

印度能追趕并反超中國嗎

從上面可以看出來,印度的失常發揮是有很多原因共同造成的。而近些年來印度屢屢抛出印度已經不是1962年的印度、印度要成為制造業大國的口号,給人一種印度要暴走的感覺。那麼有人就會問:“那如果印度将這些問題解決,會追趕并反超中國嗎”?

建國後起點比中國高很多的印度,為何一手好牌打得稀爛?

中印競争未來可能必不可免

這個作者不做論斷,相信大家都有自己的看法和了解,畢竟一切皆有可能。但是就目前形式來看,印度想要追趕中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首先莫迪正在收拾尼赫魯時期就該解決的社會遺留問題,但是效果并不理想,這些問題不解決,印度的崛起基本上就是鏡花水月。

另外印度現在面臨的局面也不是中國當年所面臨的那樣友好。畢竟中國當年面對的是一片藍海,有着巨大的世界需求且幾乎沒有大的競争,是以中國緊緊抓住了機會,加上自身的團結合作努力奮鬥成為了制造業大國。而當今的印度面臨的環境已今非昔比了,全世界陷入疫情的影響,經濟低迷,在加上已經有一個基建狂魔中國在瘋狂輸出了,留給印度本身的機會和空間已經不多了,更不用說印度本身也深受疫情影響,焦頭爛額。

建國後起點比中國高很多的印度,為何一手好牌打得稀爛?

印度的制造業大國目标

雖然說現在世界上已經有部分産能遷往印度,但是實事求是地說,這裡面大部分産能都是被中國淘汰而進入印度的,是以印度承接的絕大部分都是高污染高能耗的低端産業,這些産業對印度的制造業的提升作用有限,起碼短期内不會有什麼效果。而此時的中國已經完成産業和技術的更新與轉型,向制造業的高端市場發起沖擊,要從制造業大國變為制造業強國,而中國當今社會以及資源顯然處于一個很良好的狀态。

建國後起點比中國高很多的印度,為何一手好牌打得稀爛?

中國的制造強國目标

雖然上面說了很多印度的頑疾,但是我們不能輕視印度,畢竟印度現在的人口紅利和發展速度在世界上也是具有很大優勢的。而且現在印度的掌舵人莫迪也被稱為印度自尼赫魯之後最有戰略眼光的上司人,而他現在在解決的很多問題雖然進展不是很樂觀,但是方向和思路都是正确的。是以印度的未來總體還是向好的。

在這種背景下,結合當今中印之間的關系以及形式,假以時日,印度會成為大陸除美國以外第二大的競争對手,可能會在未來的日子裡給中國帶來很多“麻煩”。當然我們也不必過度擔心,畢竟我們現在的發展形勢比印度更好。隻要我們保持冷靜,砥砺前行,相信我們的明天會更燦爛。畢竟在弱肉強食的環境中,拳頭大即是真理,對國家是這樣,對我們個人亦是如此!

文章到這裡就結束了,喜歡的讀者麻煩點贊轉發加關注,下次看文不迷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