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吐蕃君王到底稱“贊普”還是“贊布”?“嘉布”又是何意?

作者:辛加記錄

贊布是吐蕃王朝的國君,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利和崇高的地位,同時也是蕃軍的最高軍事統帥。《藏族通史·吉祥寶瓶》列出的吐蕃曆代藏王世系表明确,吐蕃第一代贊布是聶赤贊布,從聶赤贊布到末代贊布百科贊,共傳44代贊布。時間可追随到約公元前800多年到公元9世紀末,時間跨度經過漫長的1700多年。吐蕃敦煌曆史文書《贊布傳記》從岱·聶赤贊布到達摩吾東贊共傳31代,《吐蕃史稿》共列出41代吐蕃贊布世襲表,當今一般認為吐蕃贊布共傳42代。

(一)“贊普”尊号解析

“贊普”這個名号大家都不陌生,它就是吐蕃君主或者皇帝的别稱。藏國文獻《白史》作了分析:“贊布(བཙན་པོ)、“傑”(རྗེ)、“加波”(རྒྱལ་བོ)、“俄達”(མངའ་བདག)、“喇”(བླ)等,皆是古名。”藏語其他文獻對此名稱未做多少解釋,因為藏族人對此心知肚明,無需耗費更多筆墨。其他民族對其抱有求知欲,試圖解析其意。為此,《新唐書》對吐蕃“贊普”一詞做了解釋:

“其俗謂強雄曰贊,丈夫曰普,故号君長曰贊普。”[1]

後期一些資料進一步解釋說:“贊”是強壯之意,“普”則是男人、兒子之意,兩者合起來的“贊普”就是“最強的男人或雄強丈夫”之意。大多史書或許未予過多斟酌,至今仍在沿用。這樣的解釋隻說對了一半。它是吐蕃語“བཙན་པོ”的対音詞。其實蕃文贊普的“普”字,與松贊幹布(སྲོང་བཙན་སྒམ་པོ)的“布”字是一個字,我們通常稱為松贊幹布,而不是松贊幹“普”。為此,按照藏語的習慣稱呼,現今一般稱之為“贊布”,而稱呼“贊普”,顯得非常别扭,這樣的發音,通常在藏語中極度罕見,假如把“贊普”二字單獨講給藏人聽,估計沒有幾個人能夠聽得懂。

但是,漢史中普遍出現的“贊普”一詞,也可以找到依據。根敦瓊培認為古藏文中,将“贊布”(བཙན་པོ)和“尊摩”(བཙུན་མོ)寫作“贊普”(བཙན་ཕོ )和“贊摩”(བཙན མོ)。查核蕃文原始史料,也發現這兩個字交替出現的情況。如《大事記年》幾乎每個條文都記載了吐蕃君王的駐栖之地。“贊布”(བཙན་པོ)與“贊普”(བཙན་ཕོ)兩個名詞交替使用的情況時有出現,不過前者出現的頻率遠超後者。蕃文中其他方面類似字詞屢見不鮮,原因可能是撰寫人員未經斟酌或者随意書寫的緣故,并非有意行為。很明顯的是“布”為帶鼻音的(པོ)字,所謂“普”,發音為吐氣的(ཕོ)字。為此,應該是“བཙན་པོ”,而不是“བཙན་ཕོ”。

藏文“普”(ཕོ)确屬代表男性,而非“布”(པོ)。所謂“པོ”,好比漢文當中“者”“的”字義相近,其實是個輔助詞,它與其他字相加後才構成形容詞。如“ནག་པོ”(黑色的)、“བདག་པོ”(擁有者、主人)“ཆེན་པོ”(大的、廣闊的)等,用途極為廣泛。藏人形容自己的父母親厲害也可以說“贊布”(བཙན་པོ་།),甚至對兇獸猛禽之類同樣可以形容其“贊布”(བཙན་པོ་)。它其實是個形容詞。而且并不僅僅代表男性,也可以代表女性。其字面意思“贊”(བཙན)可解釋為霸權、強悍、勢力;所謂“布”(པོ),隻能與主詞相加組成為“霸權者”“強悍的”等詞組。假如有人随便問一名藏人,贊布是什麼意思,對方就會不假思索地回答:厲害的意思。将“贊布”釋譯為“厲害”,應該是言簡意赅的回答。但無論如何,“贊布”成為吐蕃君主的一種别稱,如同漢人的“皇帝”、阿拉伯人的“哈裡發”、埃及人的“法老”以及突厥人的“可汗”一樣,擁有同樣的效果。而正統的稱謂應該是“嘉布”(རྒྱལ་པོ)或者“傑”(རྗེ)等。吐蕃41代王赤祖德贊贊布時期,所立《唐蕃會盟碑》盟文的第一句話便稱:“བོད་ཀྱི་རྒྱལ་པོ་ཆེན་པོ”既吐蕃大皇帝,而不是贊布(བཙན་པོ)。

盡管如此,時至今日,絕大部分漢文撰寫的蕃史文書,仍然稱之為“贊普”,很少見“贊布”一詞。而研究蕃史的藏文材料中,一般都是以“贊布”(བཙན་པོ)稱之,再也看不到“贊普”(བཙན་ཕོ)的提法。因而,本書以“贊布”相稱吐蕃君王。

(二)贊布神性塑造

1.贊布生于天神後裔,從天梯下降人世。吐蕃第1代王聶赤贊布誕生至第7代王的承襲,一般稱之為“天赤七王”。所謂“聶赤”為(གཉའ་ཁྲི)的音譯。“聶”為脖頸,“赤”為寶座,合意為脖頸寶座。聶赤贊布可譯為“脖頸寶座之王”。後繼六代王名号都帶有“赤”字,故稱“天赤七王”。

《敦煌吐蕃曆史文書》,吐蕃早期史籍《柱間史》(བཀའ་ཆེམས་བཀའ་ཁོལ་མ),智者弟吳于公元12世紀中期寫成的《弟吳宗教源流》(མཁས་པ་ལྡེའུས་མཛད་པའི་རྒྱ་བོད་ཀྱི་ཆོས་འབྱུང་རྒྱས་པ),成書于公元1363年,蔡巴·貢嘎多吉(ཀུན་དགའ་རྡོ་རྗེ)著《紅史》(དེབ་ཐེར་དམར་པོ),都載有關于吐蕃初期王統誕生的故事。

《贊布世襲表》載:

“天神自天空降世。在天空降世之處,有天父六君之子,三兄三弟,連同墀頓祉共為七人。墀頓祉之子,即為墀聶赤贊也。來做大地之主,降臨來到人間。當初降臨江多神山之時,須彌山為之深深鞠躬緻敬,樹木為之奔馳迎接,泉水為之清澈迎候,石頭均彎腰作禮,遂來做吐蕃劉牦牛部之主宰也……在天之中央,大地之中心,世界之心髒,雪山圍繞一切河流之源頭,山高土潔,地域美好,人聰睿而英勇,風俗純良……廣闊天神之上,住着天父六主之子,三兄三弟,加赤益頓次(ཁྲི་འི་བདུན་ཚྀགས),共七位。赤益頓次子赤聶赤贊布(ཉག་ཁྲྀ་བཙན་པོ)作為澤被大地之人主,滋潤土地之甘露,降臨大地。當他來到江朵兒神山,(གྱང་དོར་གཤེགས་ན)時,須彌山俯首緻敬,樹木綠蔥蔥敬禮,泉水碧澄澄迎候……他作為蕃土六牦牛部之王降臨。”[2]

《紅史》載:

“笨波教徒們則認為天神之王是由十三層天的上面沿着天神的繩梯下降的,從雅隆的若波神山頂上沿天梯下降到贊塘郭細地方,看見的人說:從天上降下一位贊布,應請他當我們衆人之主……聶赤贊布的子孫依次相傳,共傳七代。因為名号中都帶有‘赤’子,故稱‘天赤七王’。‘七赤天王的陵墓建于天上,身體不留遺骸如虹逝去。’”[3]

蕃史關于“七赤天王”的記述,盡管充滿了傳說性質,但可以肯定的是,幾部蕃史一緻确認聶赤贊布(གཉའ་ཁྲི་བཙན་པོ།)為吐蕃第1代贊布。至于第1代贊布的誕生方式,有不同的版本,《吐蕃史稿》有一段探析,綜合如下:(1)西遷的羌人首領卬是聶赤贊布。(2)釋迦族後代。(3)鮮卑族後裔。(4)《弟吳佛教源流》叙述了聶赤贊布的三種來源。其中一種說法認為他是波窩地方人,長相奇特,說他的眼睛如同鳥目,手指和腳趾由蹼相連,舌頭很長,能蓋住鼻子,而且法力高深,後來流落到吐蕃。

此時恰巧在堯布神山的石山與草地交界處,有賽笨布等12名笨布的先知大德們正在祭祀天神,他們看見斯巴恰拉,詢問他的來龍去脈,何許人也,從何而來,斯巴恰拉回答他來自十三重天界,天神觀見雪域吐蕃乃大悲觀世音菩薩所化之殊勝方域,贊布沿着天梯下降人世。

敦煌出土的吐蕃曆史文獻,産生于公元8——9世紀,它與吐蕃碑刻和摩崖石刻文獻一樣,無疑是吐蕃最早的文字記錄,對于全面考察吐蕃曆史,具有不可替代的史料價值。但無論是敦煌吐蕃文書、摩崖石刻以及碑刻文字,皆記述吐蕃聶赤贊布從天界下凡來做人間之王。

2.陵墓建于人間,神性仍然不變。七赤天王都是天神之子。 七赤天王最後一位贊布塞赤贊布的兒子叫止貢贊布。他與一名叫羅昂達孜的大臣比武,贊布失敗,王位由羅昂達孜執掌。[4]《曆代贊布傳記》開頭便記載了止貢贊布的故事。[5]總而言之,作為天神之子的止貢贊布,死于下屬人員手中是不争的事實。至此,天梯由贊布自己砍斷,屍體留在人間,王族血脈暫時中斷。吐蕃王系中斷時間,《弟吳宗教源流》說:“止貢贊布被殺後,悉補野王位空缺十三年。”藏史書大多載有止貢贊布的故事,述其大意。

止貢贊布有三個兒子,後來逃往工布和娘布的地方,分别當了王。止貢贊布死時他的正宮谪妻懷着身孕,八個月後,她生下一個五官具有但四肢不全,好像隻長了腦袋似的嬰兒。母親把它放在野牛角裡,用牛奶喂養,他是以得名“仲戈日裡吉”(འབྲོང་གི་རུ་ལས་སཀྱེས),意思是野牛角裡成長之人。後來慢慢發育成長,越來越英俊,起名為布帶鞏夾(སྤུ་སྡེ་གུང་རྒྱལ)。之前,他母親把最小的哥哥湼赤召回登上王位。王子們戰勝竊取贊布位的羅昂。止貢贊布和布帶鞏夾父子執政時期稱作“上丁二王”。止貢贊布開始的遺骸不能升天了,上丁二王的陵墓修在石山山岩上。

由此可知,羅昂達孜雖然篡位,吐蕃悉補野王系中斷十幾年,經過王後及子嗣們的奮力拼搏,王系得以傳承。從止貢贊布開始,吐蕃贊布逝世時雖然不能傳回天界,屍體留在人間,但天神的屬性仍然存在。到了吐蕃第31代贊布達日年斯時期,森波大臣韋·雪多日庫古被線·赤熱頓殺害,韋·義策由于不滿森波傑對案件的處理,産生背離森波投入悉補野的異志,與娘·曾古結伴而行時,曾古呤歌一首,歌詞曰:

“湯湯大河彼岸,雅魯藏布對岸,有一人雖人之子,實則乃天神之嗣,唯真天子方能調遣,唯好鞍具方能馱運。”[6]

最終在曾古、韋·義策等協助下,贊布帶領精兵萬人殲滅森波傑,改岩波之地為彭域,娘氏、韋氏作歌曰:

“天神來至人間,倫贊倫果爾系出世天神,天神來至人間……”[7]

到了公元822年吐蕃王朝後期,大昭寺門前《唐蕃會盟碑》上還清楚的刻寫着以下條文:

神聖贊普鶻提系勃野化現下界,來主人間,為大蕃國王。

表明吐蕃贊布為天神後裔的屬性并沒有變化。

3.贊布的神性還表現在相貌奇特,行為異常。藏史《柱間史》等說聶赤贊布的眼睛如同鳥目,手指和腳趾有蹼連接配接,舌頭很長,能蓋住鼻子。《曆代贊布傳記》說,止貢贊布乃天神之子,雖賦具常人體形,但與常人迥異,具有飛升天界之極大變換神通,狂躁驕慢,常強令屬下與之比武試能。

《赤松德贊陵碑》載:

“贊布天子鶻提醒悉補野天神化現,來住人間。”[8]

所謂“鶻提悉勃野”,假如讓一位不了解吐蕃曆史的人解釋,可能根本不知道在說什麼。它是蕃語(འོ་སྡེ་སྤུ་རྒྱལ)的音譯詞,盡管發音不準,但已習慣性沿用。(འོ་)光明、光輝、光芒之意;(སྡེ་)部、區域、村落之意。可簡要合意為光明部或者光輝地區。

《吐蕃史稿》認為:将部落首領視為神的後裔,這是一種古老的觀念,與崇拜天神的原始苯教文化密切相關,而且在早期人類社會對首領的崇拜和神化是普遍現象。吐蕃王朝之是以大肆宣揚贊布王室是天神的後代,有其特殊的政治意義,作為天神的後代贊布,更有資格和權利統治其他部落,專制君主至高無上,解釋了強大王權産生的緣由和鞏固王權的重要性。

吐蕃人不厭其煩地賦予自己的君王以天神化地位,基于這樣一些因素:首先,确定贊布的神聖地位。雪域高原長期以來邦國部落間争戰頻繁,各自都在千方百計保住和壯大自己而征服對方,有時需要與其他部落結成聯盟關系,這時的盟主隻能有一位,激烈競争的結果,“俗人”邦主誰也無法成為盟主。最後隻能求助于一位來自天界的神明來實作這個目标,目标一旦實作,其神聖地位不容挑戰。吐蕃雅隆部落的發展壯大史恰好證明了這點。其次,提升雪域種族戰略地位。吐蕃早就敏感地注意到了世界其他地方出現的強大國家和文明程序,由于自然條件的限制和地理的封閉,物産的貧乏和人口的稀少,吐蕃産生了空前的危機感。認為雪域種族不被其他民族和勢力所征服,前提隻有一個,那就是團結和統一,建立更加強大的部落聯盟——國家,産生國君。第三是帶有神性的贊布的權威是神聖不可侵犯的,同時也是不可戰勝的,這個國君應該與其他帝王不同,他首先光顧的是離天較近的吐蕃地域。為此,既然具有神性的贊布降臨此地做人主,這裡的地域和人種是非同凡響的,其地位可能高于其他種族。可見,吐蕃社會經過長期而艱難的整合,成功創立了一套贊布神性的理論體系,塑造了贊布半神的一面。

(三)贊布王位繼承

1.贊布王位繼承實行世襲制。鶻提悉勃野血統,是吐蕃天神後裔,具有無與倫比的王位繼承權。這與古代其他種族僅僅承認王統的一脈相承一樣,吐蕃也不例外。《西藏通史·吐蕃卷》作了較為仔細地研究,這裡隻做概要介紹。贊布王位繼承,系以“父傳子”為基調,為第一優先,隻要确定有子嗣,縱使遺腹子,亦有優先權。有一例孫子繼祖父和兩例弟繼哥的情況,起因是上任贊布絕嗣。顯見吐蕃王挺在贊布繼位方面的組織較為完整,即便發生變故,仍可運作正常。

2.贊布預立諸君。吐蕃新舊贊布接續之際,往往伴随紛亂動蕩局面。《西藏通史·吐蕃卷》對此作了具體分析,吐蕃贊布11例的王位繼承中,平穩過渡的隻有4例,其餘7例,贊布橫死或戰死情況驟然發生,贊布王位繼承亂中有序,強韌維系,這與吐蕃王室贊布生前就指定好王位繼承人有關。

(四)贊布的實權與軍事功績

吐蕃贊布不單單是天神之子,也是實實在在的人間君王,統領吐蕃帝國的所有事務。依據《吐蕃社會官職綜述》[9],綜合如下。

1.擁有對繼任贊布世襲人選的最終決定權。聶赤贊布之後曆代贊布,都是悉補野王族世襲産生。但贊布世襲過程并不是那麼一帆風順,而是充滿了波折和争鬥。悉補野王系因止貢贊布與羅昂達孜決鬥曾一度中斷,還有幾名贊布被弑身亡,但最終還是以悉補野王族子嗣的頑強傳承而得以延續,可見悉補野王位的世襲權威無法輕易撼動;

2.擁有對吐蕃上屆和本屆中央王廷之内外大相的考察、調整、任免權;

3.擁有對重臣軍将的文字告身授予及晉升、地位及告身等級的繼承權;

4.擁有對立有重大軍事功績人員的文字歌頌、記功和獎賞以及立碑刻字、賞賜土地、堡寨以及衆多奴戶之權力;

5.擁有命名或更改原有和新占領區地域名稱之權;

6.擁有對謀反贊布朝廷大臣的懲處、流放以及死刑的決定權;

7.擁有與其他民族和國家之間建立關系、經濟技術交流、貿易往來、聯姻請和以及戰争等重大事項的決定權等。

贊布不僅僅是發号施令和不離寶座的國王,同時也是親自率領軍隊遠征的統帥。公元601年,吐蕃第32代贊布南日松贊親自帶領精兵萬人讨伐松巴;638年,第33代贊布松贊幹布親自率領20萬大軍至松州,揚言假如唐朝不尚公主,就要進兵唐境,與唐将牛進達5萬唐兵發生小規模戰事;644年,松贊幹布又親自統軍打敗象雄;700年秋,第36代贊布杜松芒布傑出巡,領兵至河州(今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704年在南诏去世;741年,第37代贊布赤德祖贊引兵攻陷堡達化縣(今黃南尖紮一帶)等。戎馬倥偬,東征西戰是吐蕃贊布們的生平寫照。作為具有神性的吐蕃國君,并沒有躲在深深的紅宮内,坐在高高的寶座上,隻知道發号施令,吐蕃贊布們可能更樂于在野外奔波,這點與唐朝的皇帝們有所不同。國王親自帶兵出征,朝廷握有兵權之大臣随其左右,可以随時随地做出重大軍事決策,而不必在茫茫雪山草地間來回奔波,大大節省了人力和時間;親身體驗下屬及士兵生活,更多地了解他們的喜怒哀樂,有效地推行軍令政令;極高地提升贊布的威望,極大地鼓舞下屬的鬥志。同時,贊布也可以感受外部世界的陽光與寒流,秀美風景與窮山惡水,高寒缺氧與鳥語花香的差異。使吐蕃贊布的精神意志得到進一步升華,行軍打仗的經驗進一步積累。人性的一面還表現在吐蕃贊布還是虔誠的教徒,好學求知的學者。

“贊布松贊幹布從此開始潛心修習文字,曆四載而閉門不出,大臣們對此頗有非議…… ”[10]

可見松贊幹布潛心修習文字的境界。松贊幹布和赤松德贊都掌握吐蕃文字,這點又與北方遊牧民族的可汗有所差別。同時贊布的人性還表現在好鬥的武士,歡快的歌手,無為的傀儡甚至短命的刀下鬼。

總之,吐蕃廣大人民大衆包括贊布自己在内,塑造了贊布形象,它是吐蕃統一強盛的象征,也是雪域帝國的重要标志,吐蕃軍隊的最高統帥,是吐蕃至高無上的當權者。藏史書有一段對赤松德贊的評價:

“赤松德贊贊布時期,風俗純良,國政弘遠,王統領了天地之間疆土,為直立人群與俯行獸類之君長,政績崇偉,堪為人之楷模也。為善者,予以賞賜;作惡者,科以刑罰。賢良英勇之士予以嘉獎;下愚微賤之人則以内府雜役養育之。斯時也,執政諸大論皆能和衷共濟。苟有外敵入侵,先以戰略及偵巡之應對之。内政修明,風俗純正,人人忠貞而勤奮,不嫉妒,不作惡。忠貞英勇之士,到處予以褒揚,封授官職,牧守各地,民庶安泰而安有家室者,教義賢良、正直二事。軍士守邊戍境充當斥候者,教以謀略、武藝。因智慧謀略二者著稱,故無恨敵仇怨存在之地矣。複得無上正覺佛陀之教法,遂奉行之,自首邑至邊鄙四境,并建寺宇伽籃,樹立教法,一切人中人與慈悲,念處、生死之間得以解脫。基業永固,壽元無疆。”[11]

贊布自己也覺得作為吐蕃君主,權勢顯赫,勢力蓬勃發展,有别于其他國家君王。

決定就在兔年興建桑耶寺。贊布言道:世間之上以吐蕃大王為大。在吐蕃大王中比我大者往昔未有,然而我尚無功績,故今應做一番大事業,你等這些聰明的吐蕃屬民說吧。……我是否建造一座看到舅家漢地的大宮保?還是建造如同東山一樣的水晶塔?還是用金粉填滿溝渠深谷?還是将亥波山用銅包起來而且内部安上釘帽?還是将藏布江裝進銅簡内使其從旁側流出?還是在嘎秋塘挖一眼深達九百九十一庹的井呢?(庹:成人兩臂左右平伸時兩手之間的距離)亦還是建造如升一樣的寺院呢?上述這些做哪一種呢?你等選擇吧![12]

從赤松德贊的一番言辭可以看出,俨然将自己的權勢看做高于世界其他君主和以往吐蕃曆任贊布了。事實也得卻如此,興建桑耶寺時期的吐蕃,各方面勢力發展到鼎盛階段,東西南北中,軍事上與吐蕃相抗衡的勢力,已屈指可數。

贊布的誕生方式,王系傳承,權勢地位都有其不同的特點,它也是吐蕃王朝顯赫幾個世紀的重要因素。同時,贊布制度存在着巨大的隐患,吐蕃王朝的最終崩潰說明了一切。

(五)贊布寶座的危險性

金字塔頂的贊布寶座,意味着崇高地位和煊赫的權勢,同時也面臨禁锢與随時送命。贊布從繼位那天開始,擺在面前的隻有兩條路,要麼寶座坐到底,要麼死亡。沒有第三條路可走。贊布一旦繼位,無論是否堪任,都沒有換屆一說,這就是世襲制。 《弟吳宗教源流》載:

“遇害的贊普有幾位?遇害的原因是什麼?死于刀下的有幾位?共有十位。”[13]

這些非正常死亡的贊布是止貢贊布、南日倫贊、江察拉溫、牟尼贊布、赤德松贊、牟迪贊布、朗達瑪、囊日沃松、貝科贊。有的墜馬身亡,有的被毒死,有的被殺等。西藏民族學院索南才讓發表的《吐蕃幾位贊普的死因探析》說:

“先後有幾位贊普遇害, 他們是赤德祖贊、牟尼贊普、赤祖德贊和達磨贊普, 加上之前雅隆悉補野部落聯盟時期的兩位首領即止貢贊普和囊日論贊, 共有 6位。關于他們被殺的原因, 藏文史料有不同記載, 基本上歸結為宗教鬥争。”[14]

他認為不少史籍和研究成果,把上述幾位贊普的遇害歸因于宗教沖突, 其實這種說法過于敷衍。止貢贊普是侵略娘若香波部落時戰死的,囊日論贊的死是新體制建立過程中, 君臣之間或聯盟中因利益配置設定不公而導緻沖突激化的結果。赤德祖贊是統一的吐蕃奴隸制王朝建立以後在吐蕃本部遇害的第一位贊普, 他的死既有政治方面的原因, 也有宗教因素。牟尼贊普因奉父王遺言照顧茹雍妃而遭到母後蔡邦氏毒殺,這中間暗含着十分複雜的政治因素。吐蕃社會從赤松德贊晚年開始各種沖突凸顯, 王室赤祖德贊的被殺并非偶然事件, 而是長期沖突積累的爆發, 崇佛政策點燃了這根隐藏的導火線。達磨贊普的死是權力鬥争的犧牲品和文化沖突的替罪羊, 不應該僅僅看成是“滅佛”的報應。

參考文獻:

(1) 歐陽修, 宋祁, 新唐書·吐蕃傳[M]. 北京: 中華書局, 1997:6071.

(2) 王堯. 王堯藏學文集[M].中國藏學出版社, 2012.250

(3) 蔡巴·貢嘎多吉.紅史[M],西藏人民出版社2002;27-28

(4) 阿底峽, 發掘編, 盧亞軍. 柱間史:松贊幹布遺訓[M]. 甘肅人民出版社, 1997.50

(5) 王堯. 王堯藏學文集[M]. 中國藏學出版社, 2012.212

(6) 王堯. 王堯藏學文集[M]. 中國藏學出版社, 2012.219

(7) 王堯. 王堯藏學文集[M]. 中國藏學出版社, 2012. 221

(8) 王堯. 王堯藏學文集(卷二)[M]. 中國藏學出版社, 2011.145

(9) 達瓊. 吐蕃社會官職綜述[M]. 西藏人民出版社, 2013.11-13.

(10) 阿底峽, 發掘編, 盧亞軍. 柱間史:松贊幹布遺訓[M]. 甘肅人民出版社, 1997.68

(11) 王堯. 王堯藏學文集[M]. 中國藏學出版社, 2012.232

(12) 巴卧·祖拉陳瓦.賢者喜宴[M]黃颢.周潤年.西甯,青海人民出版社2017;275

(13) 第吳賢者。弟吳宗教源流[M]許德存.西藏人民出版社.2013.185-186

(14) 索南才讓. 吐蕃幾位贊普的死因探析[J]. 青海民族學院學報,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