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墩”什麼,怎麼“墩”?看海歸博士小郭如何墩墩苗

作者:廖昊

“張支書,大棚重建咋樣了?有啥難處沒?這兩天又要下雪了,得提前弄好防範措施哈,保證财物安全。”1月18日,在河南省平頂山市郏縣渣園鄉渣園村一個塑膠大棚前,鄉黨委書記郭子楓一見到新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張新軍,便打開了話匣子。

“墩”什麼,怎麼“墩”?看海歸博士小郭如何墩墩苗

2021年10月,響應省委提出的“墩苗育苗”計劃,郭子楓從鄭州來到郏縣任職。“别看俺書記年紀輕輕,聽說已在省直機關任副處長近6年。他曾去英國留學,還是中央财經大學的博士畢業生哩。”看到記者一直盯着郭子楓,聽他們講農事很投入,張新軍主動給記者介紹起了“小郭書記”。

雖然郭子楓來渣元鄉任職時間不長,但經常走村串戶,很快成了村民口中的“老熟人”。“去年11月6日晚間,郏縣突然發生強對流天氣,瞬間狂風大作,大棚被掀掉了頂,我雖然在鄉鎮工作多年,但還是慌了神。”鄉幹部王超飛說,是“小郭書記”第一時間趕到鄉政府帶領值班幹部組織巡邏,搶險救災。

第二天淩晨4點,各村受災情況陸續上報:渣元鄉1406棵樹木受損,420間房屋不同程度破壞,153座大棚被吹壞。“值得慶幸的是,由于第一時間快速行動,應急措施落實到位,全鄉未出現人畜傷亡情況。”郭子楓告訴記者。

這場“天災”給新軍專業合作社帶來的影響最嚴重:67座大棚全部被毀,正處于盛果期反季辣椒被寒潮侵襲後枯萎,直接經濟損失粗略計算達到240萬元。“作為全村的緻富帶頭人,當時我感覺天要塌下來了。”張新軍回憶起兩個月前的場景,仍曆曆在目。

“墩”什麼,怎麼“墩”?看海歸博士小郭如何墩墩苗

“多虧‘小郭書記’屢次來合作社實地了解情況,幫俺們申請自然災害救助款,介紹鄉村振興農業發展項目,協調各方資金數十萬元,才讓我們有能力重建這些大棚。”說到此處,張新軍仍難掩激動,對合作社的未來信心滿滿。

随着走訪深入,郭子楓發現,由于農民防風險意識不足,加上大棚種植保險保費高,許多種植戶投保積極性不高。他通過向縣委反映并向上級部門申請補助,與農業保險公司溝通,原價600元每畝的保費,今後種植戶隻需繳200元,農民種植蔬菜的積極性更高了。

為暢通農産品銷路問題,郭子楓還協調與郵政集團公司合作,着力打造渣園鄉的縣鄉村三級物流體系,助力工業品下鄉,農産品進城,友善了群衆生活,增加了群衆收入。

一件事接着一件事幹,不知不覺間,郭子楓已經愛上腳下這片土地,也褪去了“苗苗”初來乍到的青澀。“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練。‘墩苗育苗’就是要沉下身、靜下心,敢于擔當,樂于奉獻,将自己的青春投入到鄉村振興事業中去!”郭子楓說。

【來源:河南日報用戶端】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将及時進行處理。郵箱位址:[email protected]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