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63年,軍區首長在内蒙視察,發現馬夫是犧牲12年的大功臣

“好你個于水林,竟然躲在這裡,我還以為你犧牲了呢。”

說這句話的人是一個看起來威嚴的中年男子,而站在他對面的則是一個失去右臂的男人,雖然村長介紹這個男人是這裡的養馬工,但是從中年男子的話語間,可以聽出養馬工的身份不一般。

原來,中年男子是軍區的一個首長,名叫翟文清,他是1963年來到内蒙地區視察工作的。為了了解百姓真實的生活情況,他沒有提前跟當地政府說,而是自己開車跑到了這個小村莊裡。

1963年,軍區首長在内蒙視察,發現馬夫是犧牲12年的大功臣

翟文清

因為翟文清開的是軍隊的車,村長一看就知道是上面來人了,于是帶着鄉親們一起迎接,并陪同參觀當地的風土人情,而翟文清口中的于水林正是村裡馬場的勞工,是在幾年前流浪到這裡的。

淳樸的村民哪裡會知道,這樣一個落魄的男人會有什麼不一樣的身份,村長隻是覺得他可憐,便安排了一份養馬的工作給他。眼下看着兩人都有些濕了眼眶,村長才好奇地問道:

“首長,您認識老于嗎?”

“何止是認識,他可是我的兵,還是一個大功臣呢。”

1963年,軍區首長在内蒙視察,發現馬夫是犧牲12年的大功臣

聽到大功臣三個字,村民們都向于水林投去不一樣的眼神,似乎想要從他身上挖掘出什麼不一樣的東西來佐證他的大功臣身份。但是眼前的于水林僅僅是對着翟文清哽咽地叫了句:

“翟指導員....”

便再也沒有說出什麼話了。

這個看起來老實巴交的養馬工究竟有怎樣的傳奇經曆,能讓軍區首長都誇贊他是個大功臣呢?翟文清又為何認為于水林早已犧牲了?

1925年,于水林在内蒙古赤峰市出生,這一年的中國動蕩不安,他的家庭也貧困不已。于水林小時候最大的願望就是每天都能吃飽飯,而不是吃了這頓沒下頓。

于水林在生活的鞭打中慢慢長大。早在抗戰時期他就想要參軍報國,但是那個時候要麼因為年紀太小,要麼沒有遇到合适的時機,以至于他在夾縫中生活到二十歲。

1963年,軍區首長在内蒙視察,發現馬夫是犧牲12年的大功臣

随着1945年日本簽下投降書,與全中國老百姓一樣,于水林也沉浸在新生活即将到來的喜悅當中,然而令他沒有想到的是,沒多久國内又有了新的戰亂。

雖然于水林從來沒有當過兵,但是他知道解放軍才是真正為窮苦百姓做主的軍隊。為了實作以前的報國志願,也為了和平生活能盡快到來,于水林毅然地報名參軍,成為了一名光榮的解放軍戰士。

緊張的戰況讓于水林沒有得到充足的訓練就被投放到戰場上,即便如此,作為新兵蛋子的他也從來沒有慫過,憑借自己英勇的作戰風格立下了不少戰功。

正因為有無數像于水林這樣不怕死的戰士,才會将失去民心的國民黨軍隊打得落花流水,倉皇而逃。

1963年,軍區首長在内蒙視察,發現馬夫是犧牲12年的大功臣

1949年10月1日是新中國成立的日子,于水林激動得整宿都沒睡着覺,因為他等待的這一天終于來了。而自始自終都是為了和平而戰的他也覺得自己可以功成身退了,他現在最想做的就是回到家鄉陪在父母身邊孝敬他們。

然而令他沒有想到的是,新中國的根基尚未穩固,又冒出了一個虎視眈眈的敵人,它就是借着出兵北韓在大陸邊境頻頻挑釁的美軍。正所謂唇亡齒寒,面對嚣張的敵人,中央上司人經過慎重思考後決定抗美援朝。

天下興亡

,匹夫有責。原本想退伍回家的于水林在得知此事後,想都沒想就報名參加了志願軍,準備去給美國大兵點顔色瞧瞧。當時他被編入的40軍352團3營8連的指導員正是翟文清。

當時的志願軍戰士那麼多,作為指導員的翟文清怎麼會對身為基層戰士的于水林印象如此深刻呢?這就不得不講到于水林的成名之戰——橫城反擊戰了。

1963年,軍區首長在内蒙視察,發現馬夫是犧牲12年的大功臣

這場戰争發生在1951年的2月份,當時北韓的天氣相當寒冷,我軍所有的後勤物資都要從國内運輸,是以大家的處境更是十分艱難,甚至連身上穿的衣服都不夠保暖。

即便在這種情況下,全體戰士的鬥志依然非常高昂,當他們得知美軍及聯合國軍正在對橫城發起強勢進攻時,大家立馬進入戰鬥狀态,随時等待上級的作戰指令。

當時我軍剛剛進行了三次作戰,還來不及休整,再加上補給嚴重不足,決定了我們無法與敵人正面硬剛,于是指揮員在召開緊急作戰會議後,決定采取誘敵深入再行反擊的作戰方式。

戰鬥打響後,于水林所在的隊伍需要執行的任務是通過繞後切斷敵人的增援,以減少前線部隊的作戰壓力。雖說這個任務并不是在主戰場,但是僅憑一個小隊去攔下武器裝備比我們先進許多的敵人,那也是相當危險的。

1963年,軍區首長在内蒙視察,發現馬夫是犧牲12年的大功臣

雖然知道前路生死難料,但是軍令如山,所有戰士都抱着即便犧牲也要完成任務的決心來到作戰地點,并做好一切準備等待敵軍的到來。

這條路是敵人增援的必經之路,沒多久就出現了一支敵軍部隊,相較于我軍落後的武器裝置,他們光是運輸士兵的車輛就是整齊劃一的裝甲車,甚至還配備了兩台坦克為其保駕護航。

作為指導員的翟文清看到眼前的情況心中不由一緊,這要是讓他們過去了,我軍想要獲得戰鬥的勝利就是難上加難。

“全體都有,準備戰鬥。”

翟文清向所有人員下達了作戰指令,大家當即做好準備隻等他一聲令下便可發起進攻。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敵軍終于來到了我軍的埋伏區,就在此時,一顆手榴彈準确地投到了敵人的裝甲車上,緊接着是第二顆第三顆,被打蒙的美軍這才意識到自己中了埋伏。

1963年,軍區首長在内蒙視察,發現馬夫是犧牲12年的大功臣

不過很快,他們就進入作戰狀态,與我軍展開了激烈決戰。要說這美軍的武器是真好,雖然我們占據了有利的地理位置,他們很難突破,但是僅僅短時間的戰鬥就消耗了我們大部分的炮彈。

由于趕着去主戰場支援,美軍司令并不想在這裡花費太多時間,他将兩台坦克調了過來,準備對我軍發起進攻。

眼看着大批美軍躲在坦克後面就要沖上我們的陣地,于水林知道這個時候必須有人去将坦克的履帶炸掉,讓它無法繼續前行,但是想要達成這個效果必須是近距離放炸彈,其中的危險程度可想而知。

在經過短暫的思考後,于水林跑到班長那裡,向他拿了兩顆反坦克手榴彈,然後頭也不回地向敵軍沖去。為了不被發現,他先是利用戰壕隐蔽自己,到了後面甚至匍匐前行,最終來到坦克邊上後,将一顆手榴彈放在了履帶上。

就在于水林剛滾到旁邊坑裡的時候,手榴彈炸開了,與此同時刀槍不入的坦克在搖晃了一下後便直接“當機”,無法再動彈,想要從裡面逃生的美軍士兵也被我方狙擊手逐個擊殺。

1963年,軍區首長在内蒙視察,發現馬夫是犧牲12年的大功臣

然而此時在旁邊的于水林卻陷入了危險當中,隻見美軍像是洩恨一般對着他的方向狂轟亂炸,要不是他躲得快,恐怕已經成肉泥了。

美軍估計于水林已經死了,于是準備讓另一台坦克撤退,在一旁觀察的于水林趕忙抓住時機将另一顆手榴彈放了過去,砰的一聲,敵人的最後一台坦克也直接報廢。

不過這次于水林沒有了剛剛的好運,因為躲閃不及時,他的右臂被嚴重炸傷。或許是精神高度緊張的緣故,他沒有感受到太大的疼痛,甚至在簡單包紮後又投入到戰鬥當中去,然而身體已經到了極限的他還是在堅持了20分鐘後倒在了陣地上。

于水林不知道自己昏迷了多久,因為再次醒來的時候他已經回到了國内,醫生為了保住他的性命,不得不将那隻被炸得血肉模糊的胳膊給切除了,而他也因為在戰鬥中的突出表現獲得了

一等功臣

二級戰鬥英雄

的稱号。

1963年,軍區首長在内蒙視察,發現馬夫是犧牲12年的大功臣

雖然組織給了自己極大的榮譽,但是于水林不想在部隊裡當個累贅,他決定退伍回家。為了不讓戰友們擔心,他沒有跟任何人說要離開的事。從北韓回來後,翟文清已經是118師的副師長了,他一直以為于水林早已犧牲。

這次兩人的意外重逢讓翟文清感慨萬千,他既因為于水林還活着而開心,又因為他過着如此凄慘的生活而難過。

最後在翟文清的聯系下,于水林不僅恢複了原有的身份,當地政府還給他修了房子娶了媳婦。相較于之前的颠沛流離,于水林有了一個安穩幸福的家。

黨和國家絕對不會忘記曾經在戰場上抛頭顱灑熱血的英雄,人民群衆也不會忘記如今的美好生活都是得益于他們的無私奉獻,希望革命精神永遠傳承,我輩當自強。

繼續閱讀